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一八章 官场大换血 (第1/1页)
,我的分身是皇帝 鲁国公在江南一呆就是一年多的时间。 在那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做的事情就是挨个的清算那些世家大族。 江南诸省,大虞最为富庶的地方,几个省地方官员的任命都握在鲁国公的手里。 这样的权势,除了皇帝,大虞再找不出第二个人了。 历史上拥有这样权力的人,要不就走上谋反之路,要不就被皇帝以谋反的罪名给干掉。 但是鲁国公一点反心都没有。 这不是他忠君爱国之心有多强,而是他知道庆熙皇帝拥有的实力有多强。 一个回马岭矿场调集过来的五百神枪团军人,能够在战争中发挥那样的作用。 回马岭矿场到底有多少那样的军人,有多少那样的武器,他不知道。 但是他知道肯定不止五百。 就凭着那个神秘莫测的回马岭矿场自办名团的力量,就足以打消他任何的反心。 他只想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大虞的忠臣,安安心心的享受属于他的荣华富贵。 当然,想要享受这荣华富贵,首先就要将皇帝交代给他的差事给办好。 将江南所有不听话的声音都给抹除掉。 要不就投降,帮助他治理江南。 要不就去死。 借着晋王被刺案和盐商谋反案这两大重案发难,没有任何一个世家大族挡得住。 另外,还接受当地民众关于那些世家大族大规模的隐户隐地的举报,还下令江南诸省所有地方官吏重新开始丈量土地。 不顺从的地方官府,直接把他们弄进盐商谋反案里面去,将他们拿下来,然后命令别的人来主持此事。 虽然鲁国公随行并没有带那些治理的人才过来,他口袋里也没有那样的人才,可这天下少不了想要当官的人,有一些人宁愿背叛自己的阵营,也要当官。 历朝历代都不缺那样的人。 那样的人被同阵营的人称之为叛徒,但他们自己却认为是识时务的俊杰。 有些地方文人的骨气很硬,没有过来投靠的。 不过鲁国公一点都不在乎。 没有读书人来投靠,那就让那些当吏员的直接当官。 讲到对地方上的了解,那些当吏员的比那些当官的还要明白,只不过他们没有考取功名,没有获得当官的资格而已。 反正现在皇帝都已经明明白白地掀桌子了,也用不着讲什么祖宗制度,什么实用就怎样做。 骨头越硬的地方,受到的打击当然也就越严厉。 一个一个的世家大族被连根拔起,所有土地归公。 ——没有发给那些无地可种的老百姓,就是收归皇室所有。 不过,那些地都以比较宽松的条件租给那些老百姓种。 这个也是庆熙皇帝交代下来的。 发地给老百姓,暂时柳青并没有打算这么做。 土地国有是他要坚持的方针。 就算以长期合作承包的形式分田到户,那也不会在庆熙皇帝的任上来做这件事情,得等他成为了这个天下之主再来做。 让庆熙皇帝做了这件事情,在老百姓心目中获得了威望,他以后上台怎么来拉拢人心? 人心不稳,那根基又如何稳得下来? 他要对这个社会做出重大的变革,那就必须要威德并施。 分田到户是他上任后才准备做的一项德政,自然不能让庆熙皇帝提前做了。 而且,土地这么容易获得,也会让一些老百姓不懂得珍惜,并不是什么好事。 现在的柳青可不是刚穿越过来时的柳青,心肠已经硬了很多,不会因为妇人之仁而放弃自己的施政理念。 怎样才能够更快地改变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正常,变得富裕,那就怎样做。 在这个过程之中肯定会有着很多的痛苦,但那是不可避免的。 他只要最优解。 现在的目的就是借着两个大案搞掉江南诸省的世家大族,重新丈量田亩,登记人口。 至于搞定这里之后,要不要扩展到别的省域,那几乎是必然的。 一个大虞,不可能有几个土地政策。 至于说要不要讲那些地方的世家大族都给连根拔起,那就得看那些世家大族们听不听话。 如果愿意主动的交出土地,配合皇室,倒是可以放他们一马。 舍不得的话,一样的可以将他们拿下来。 晋王被刺案是一个好法宝,怎么用都可以。 在鲁国公的主政江南的一年多时间里,江南所有的世家大族都被干掉了。 拥有着两百亩以上土地的地主,全部都被以这样那样的罪名给拿下。 丈量田亩,也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 江南诸省登记在册的土地一下子多出了两倍。 而那些世家大族在各地当官的子弟,以及在朝廷当官的子弟,全部都被拿下。 其中还包括了一个尚书,两个侍郎。 不只是江南读书人人心惶惶,就算是京城官场那边也都人心惶惶。 知道了江南世家大族纠集起几万人来起事,被鲁国公带兵轻松镇压之后,朝廷那些大佬们都已经没有了指望。 有的人诅咒着庆熙皇帝早一点死去。 另外还有人,觉得和江南那帮人以及盐商都没有过深的利益纠缠,可以跟他们划清界限。 就及时的站出来,翻起一些老家在江南的同僚的旧账,开始猛烈的攻击他们,向皇帝表明自己的立场。 对于这样的人,庆熙皇帝当然是欢迎的。 江南之事,干掉了朝中一大批当官的。 空缺出来的高官职位不少。 而填补那些职位的,并不是按照资历来排的,而是按照谁先向皇帝示好的顺序来排的。 就是这样的明目张胆,就是这样的吃果果。 有这样的暗示,选择投靠皇帝的大臣越来越多。 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那就得背刺以前一个阵营的战友。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投名状都不交,谁会信你呢? 鲁国公在江南对着那些世家大族杀一个血流成河的时候,京城这边,一部分文官向另一部分文官发起了背刺。 一时之间,京城官场也陷入到巨大的动乱之中。 京城一些有名望的读书人也被波及,卷入到了其中。 那一年,京官以各种原因被杀者,达到了十之六七。 京城的官场,进行了一次大换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