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九章 昭宁的怨气 (第1/1页)
来了贵客,自然不能再在工地上吃饭。 在工地上的伙食也只是对那些苦哈哈的矿工而言还算不错,对过来的这几个年轻人来说,大概就等于猪食了。 他们返程去燕国公的庄院吃饭。 都是骑着马回去的。 这些天来,柳青也学会了骑马,这样才能更方便他来工地巡视。 只不过不敢跑太快,跑太快他怕颠下去。 马儿小步快跑着,没跑出半里路,那些人就自觉的跟柳青和昭宁拉开了距离。 都知道这一次就是昭宁公主想会一会未来的驸马爷,自然要给他们留下一个私会的空间。 骑着马慢悠悠的跟在柳青身边,看着离他们最近的人都隔了百来米远,昭宁这才开口说话: “你知道我是谁吗?” 她说话的时候都没有看柳青,而是看着前方,生怕被别人看到他们两个交头接耳的画面。 柳青也同样的没有看她,回答:“公主?” 昭宁嗯了声,又补充道:“前些时候秦皇观我们见过面的,让你成为京城第一才子,就是我的建议。” 柳青暗自吐槽:“我能够成为京城第一才子,难道不是因为你要招驸马,将那个叫齐秋的给吓成癫痫了吗?” 这话也只能在心里想一想,说是不能说出来的。 脸上还要表现出感激的表情: “多谢公主的青睐。” “不用谢,你的诗词写得本来就很好,第一实至名归。”昭宁闷闷的说道。 停顿了一下,还是忍不住抱怨了: “你一个才华那么高的人,虽然以后要当驸马,不能应试当官,可是在家里好好的写你的诗词就是了,也未曾不是千秋万岁之名,为什么偏偏要出来干这样的活呢?你看你都晒那么黑了,天底下哪有长那么黑的驸马?就你这样儿,以后我要带你出去,我脸都没了。” 柳青待她抱怨完之后,才耸了耸肩:“没办法,皇命难违。” “父皇让你过来当总管,也不是让你天天来晒太阳。手底下又不是没人,让别人去做就好了,你有必要事必躬亲吗?”昭宁不高兴的说道。 “额……”柳青沉吟了一下,说道,“皇上对我如此信任,我不敢辜负皇上的重托。” “你这就是想不开!” 昭宁终于还是忍不住,狠狠地剜了他一眼: “以前多俊秀一个人,现在都成这鬼样子了!也不知道给了你什么好处,让你这么拼死拼活的干活。” 对她来讲,在大太阳底下去晒着,那就已经是很辛苦的事情了。 柳青汗了一下,心道:“大姐,你究竟是迷我的才华,还是迷我的颜啊?” 眼睛注视着前方,面无表情地说道: “受君之托,忠君之事,这是我这些年读圣贤书所学到的做人的道理。” 昭宁哼了一声,道: “我回去就跟父皇说,罢了你这个总管的职务,让你以后天天就在家里呆着,别大婚的时候还黑不溜秋的给我丢人!” 说完这话后,扬起马鞭向着空气虚抽了一下,发出啪的一声响,那匹马前进的速度顿时快了起来,几下就将柳青给抛开了。 柳青摸了摸鼻子,笑了一下,并没有将这威胁当回事。 别的人他还治不了,皇室的人,都在庆熙皇帝的控制之下,也就是在他分身的控制之下,根本就没什么好怕的。 中午一行人就在燕国公的庄院吃饭,又是一顿盛宴。 在这期间,昭宁公主跟柳青没有任何的交流。 吃完饭后,昭宁还一个劲的催着要回去。 这里隔京城有百来里路,他们吃完午饭都快到下午两点了。 虽然他们骑的都是良马,奔跑得快还是可以赶得回去的,但也要累得够呛。 路上稍微延迟一点,回去的时候大概城门都要关了。 他们本来的想法就是在这里留宿一晚,第二天再离开的。 大老远的跑过来,总不能见一次就走吧? 梅瑜看着昭宁的表情,似乎对柳青有一些不满,猜着大概是因为柳青现在的形象问题。 少女嘛,在不知道生活艰难的岁月里,有一个算一个,都是颜狗。 只有真正体验过生活的艰难之后,才会升级为成熟知性的拜金女。 当然,以昭宁公主的条件,她一辈子都不会当拜金女。 但是可以一辈子都当一个颜狗。 坦白说,现在柳青的形象还是能打的,最多就是黑了一点,没有太大的影响。 真正有影响的,是他先前在那一群矿工中拿着大喇叭手舞足蹈的给人打鸡血的画面。 太影响形象了。 他觉得应该要扭转一下柳青在昭宁公主心目中的形象,这样昭宁公主就不会催着他们累死累活的往回赶了。 也没有反对昭宁公主要回去的说法,只是在准备走的时候,笑着对柳青说道: “柳贤弟,你可是大名鼎鼎的京城第一才子,这一次我们大老远的来看你,现在要走了,难道你这个大才子不吟诗一首,给我们送送行吗?” 他这个提议才说出来,昭宁公主的眼睛就亮了一下。 这位公主的诗词的喜欢是真喜欢,要不然也不会一直想着嫁一个才子,弄得二十岁了都没有嫁出去。 她还生着柳青的气,没有将自己的期待表达出来,只是拿眼睛的余光偷偷的看着柳青。 柳青内心深处暗暗的叹息了一声。 ——苍天作证,我真的不想抄袭! ——我真的很想给后来的穿越者留一些可以抄的东西。 ——可是现实不允许啊! ——京城第一才子的招牌不能倒啊! 微笑道:“正有此意,只是不敢献丑。” 昭宁听到这话,眼睛又是一亮。 先前昭阳在她面前说柳青这个京城第一才子是抄出来的,让她非常的不高兴。 现在她特别的希望柳青能够拿自己的真材实学来狠狠的打脸昭阳。 柳青清了一下喉咙,开口正要吟诗,梅瑜打住: “柳贤弟,你不要念,最好写出来,回去我就将它裱起来,作为留念。” “也行,”柳青转回头,对跟在身边的书童知砚说道,“笔墨伺候,我要为梅公子赋诗一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