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章 驱虎吞狼 (第3/4页)
草兵仗,将城中男女老幼,尽行驱赶出城,退保洪德砦。如此一来,更助长了敌人的威风和气焰,自始至终,杨琼等人与党项军“未尝交一锋”。 李继迁将灵州外围的城镇一扫而空,使灵州变成一座孤城。 清远军失陷的消息传到灵州,裴济刺破食指,作血书一封,向朝廷告急。 ◆河北危机 李继迁在宋西北,大用刀兵。咸平四年秋,真宗通过谍报,侦知辽国意欲出兵南下,配合李继迁作战,两面夹击大宋。 宋辽边境这个火药桶随时可能引爆。此时,开国功臣曹彬和老将范廷昭都已过世,傅潜贬职,高琼也轮换回京师。 横海军节度使、镇州知州王显,原本是太宗赵光义的潜邸亲信。枢密使曹彬去世后,真宗起用王显为枢密使,加检校太尉。 这次,为抵御辽兵南下,真宗加授王显为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派他到北线守边,同时允许他“便宜从事”。 这些府邸出身的将领,作为皇帝的心腹,对皇帝有着绝对的忠诚,让他们接替开国老将带兵,可以增强皇帝对军队的掌控力。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新将领并无多少作战经验和军事才能。 为防止发生傅潜那种怯战的事件再次发生,真宗决定御敌于外,预先制定出“近边布阵”的作战计划。 以镇州、定州、高阳关三个都部署的兵力推进至边境的威虏军,摆开大阵。以北平寨守军进至主力左翼,由莫州都部署的部队进至主力右翼,共同防守主力大阵。 威虏军的治所就是杨六郎摆牤牛阵大破辽军的遂城。遂城是座只有三千多人口边境小城,大军驻扎在遂城,无形当中拉长了军资运输补给线。 十余万大军,每天人吃马喂的,不知要消耗多少粮草,真宗显然是没考虑到粮草的运输补给问题。 宋军主力在遂城驻扎了十多天,依然没有辽军出兵的消息。粮草告急,王显决定带主力大军回撤至中山。 雍熙北伐时,曹彬的东路大军缺粮,不得已从涿州撤军,结果被辽军一路追杀,宋军损兵折将,损失数万人马。如今,同样因为缺粮,相同的一幕,在宋军这里再次上演。 王显自己带步兵先撤,让秦翰率骑兵断后,分批次按步骤,依次向内地回调。 宋军这边一撤军,辽国就得到消息。十万大军屯边,辽国知道宋军会陷入粮草危机,所以迟迟不出兵,宋军刚一撤军,辽军就迅速出兵,展开追击。 咸平四年十月初九,六万辽军在萧太后的次子梁王耶律隆庆的率领下经过涿州,直扑威虏军。 第一轮的情报谍战,宋军这边明显落后一筹,结局判输。 ◆长城口大捷 宋军主力步兵撤走,留在威虏军的就剩下骑兵,大约三万多骑。主将王显已经撤走,能够指挥的就是秦翰、李继宣、杨延昭、杨嗣、魏能、田敏、张斌等一批中级军官。 然而这些人也是相当了得,基本都是大宋战神一级人物。 先说秦翰,这可是大宋最能打的宦官名将,很爷们,刚刚平定过蜀川王均之乱,此时,又被真宗调到抗辽前线,势头正盛。 李继宣,十七岁就成了打虎英雄,曾经捕虎二十余头,就这一点,早就甩了好汉武二郎武松几条街,如果用三个字评价他,那就是“真能打”。到底有多能打?歧沟关之战,率所部五百兵马断后,力战拒马河上,一举将辽军大队人马驱赶至百里外的孤山,与契丹大小百余战,从无败绩。如果战神有级别,李继宣属于特中特,战斗指数七颗星,与李继隆不分伯仲,并称“二李”。 六郎杨延昭,更是响当当的杨家将,他和老将杨嗣,“二杨”合璧,守护三关,早已威名远扬,让辽人胆寒。 魏能,英勇善战,他可是太宗赵光义亲自举荐之人。山东郓州人,年轻时应征入伍,隶属云骑军,后选补日骑左射,又隶属殿前班,七次升迁任散员左班都知。按照成例,诸军到朝廷辞别或谒见天子时,对于才器勇敢或迥异出众者,允许将校交相举荐以任职。魏能当时戍守外藩,没有人举荐。太宗赵光义道:“魏能才能勇武过人,朕可以保举。”端拱二年,加封御前忠佐马军副都军头,任殿前左班都虞候领溪州刺史,加秩转马步军都军头。咸平三年,授黄州刺史。咸平四年,拜镇、定、高阳关三路前阵钤辖,在这些将领里面,他是最大的官。 田敏,有勇有谋。字子俊,本为易州牙吏,雍熙北伐时,曹彬进兵涿州,被敌兵截断退路。王继恩招募勇士给曹彬送信,田敏响应招募,从小路送信至涿州。曹彬挑选壮士五十人护送田敏回来,在路上遇到辽兵,与敌力战,四十八人战死,田敏与剩下的二人以身幸免。太宗召见他,又令他携带诏书传命曹彬,宋军班师后,擢升为易州静砦指挥使。多次与辽兵交战,战功卓著。李继隆征讨夏州,奏请调田敏隶属自己部下,田敏率兵在灵州橐驼口双塠西,与敌兵相遇,斩杀敌兵三千,缴获羊马、橐驼、铠仗数以万计,升为御前忠佐马步军副都军头。真宗驾临天雄军时,诏命田敏隶属高琼,率兵追击辽军直至宁远军,凭功领任涿州刺史。王均作乱,田敏随从招安使雷有终在灵池打败了叛军。王均平定后,升迁为马步军都军头。 如今辽军大兵压境,宋军主帅王显提前撤了,留下一批战神和三万多骑兵断后。没有皇帝近臣的干涉,这批战神终于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布阵制敌,痛痛快快地打一场属于他们的战争。 魏能下令全体骑兵收缩兵力,齐集威虏军,一时间,大宋这帮最有战斗力的中级军官,终于汇聚一堂。 经过商讨,由魏能、秦翰、李继宣、田敏率领主力大军三万人背城立阵,与辽军正面交锋。 杨延昭、杨嗣二人率所部六千骑兵埋伏在威虏军西北的羊山,负责包抄辽军的后路。 钤辖张斌率所部骑兵在羊山边的长城口,先打头阵,吸引辽军注意力,为二杨的埋伏争取时间。随后见好就收,退回威虏军,把辽军吸引到威虏军的战场上来,为二杨的包抄做好铺垫。 咸平四年十月十六日,大辽皇弟、梁王耶律隆庆,率先头部队行至宋辽边境的长城口。预先埋伏在这里的张斌,率所部骑兵,突然杀出。 此时天降大雨,道路泥泞。辽军的弓弦都是用兽皮做的,被雨水打湿后松弛无法使用。辽军毫无防备,弓箭又无法使用,战斗力立马减半,被宋军顺利突破。 宋军越战越勇,杀获甚众,辽军节节败退。宋军眼看就要追上梁王耶律隆庆,就在此时,辽军主力大军恰好赶到。 张斌觉得兵力悬殊太大,再打下去,注定凶多吉少,按照计划,命令大军停止追击,调转马头撤回威虏军。 辽军整顿兵马,尾随张斌所部向威虏军进发。 长城口一役,宋军初战大捷。 在威虏军,三万宋军骑兵早已在城西列阵以待。魏能率军坐镇中路,秦翰和田敏分居左右两翼,李继宣所部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出击。 ◆血战羊山 长城口到遂城,十几里的脚程,对骑兵来说,根本不在话下。中午时分,辽军大军到达威虏军。 宋军三万多骑兵,辽兵六万铁骑。宋辽战史上,前所未有的双方骑兵兵团大规模正面交锋之战,拉开了帷幕。 宋军背城立阵,侧后无忧,辽军虽然人数上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