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康保裔血战瀛洲 (第4/4页)
了一人,那就是三关大帅傅潜。 本来答应要去支援的,结果未发一兵一卒,导致范廷召和康保裔两部人马损失惨重。此事如果传扬出去,真宗一定会治他个贻误军机之罪。 打仗的本事没有,甩锅的本事傅潜可是一流。他立即给真宗写了一个情况说明,“康保裔不遵号令,冒然出战,不敌,遂降贼!”直接说他投降大辽了,把自己的罪过甩得干干净净。 真宗车驾驻大名府行宫,得到战报,对康保裔的阵亡,甚为震惊难过,传令废朝二日,追赠康保裔为侍中。 很快,傅潜的奏折也到了,真宗一头雾水,“朕的大将军竟然投敌叛国?什么情况!”他立刻叫来自己的心腹夏守赟,命他火速到高阳关调查事情的真实原委。 夏守赟,字子美,与其兄夏守恩都是真宗的府邸旧臣。 四岁时,父亲夏遇为武骑军校,在与辽军作战中战死。夏守恩当时在赵恒的襄王府供职,赵恒便问到他弟弟的情况。 夏守恩道:“我每天在王府做事,没有时间照顾他,心里老是挂念着他。”襄王为之动容,即日召夏守赟入宫,怜惜他年幼,就让他在外舍学习。无错更新@ 过了两年,赵恒又将夏守赟召入宫中,襄王的乳母齐国夫人派师傅和侍婢照料他。稍长,习通文字。襄王做了太子,夏守赟开始主持工程方面的事务。 襄王即帝位后,夏守赟被授予右侍禁之职。李继迁反叛时,赵恒命他出使绥、夏,负责侦察边疆情况。后升任西头供奉官、寄班祗候。皇帝驾临大名府,夏守赟为驾前走马承受。 夏守赟换成士卒的打扮,混入康保裔属将的军营,打探了三天三夜,终于得知事情的真相。原来康保裔孤军奋战阵亡,有些将领由于没及时去救援,害怕被皇上处罚,故意造谣说康保裔并没有战死,而是投降敌国了,以此混淆视听。 夏守赟回到大名府,向真宗做了如实汇报。真宗很满意,当即擢升夏守赟为真定路走马承受公事,同时下诏抚恤康保裔的家人。 康保裔之子康继英担任六宅使、顺州刺史,康继彬担任洛苑使。康保裔的老母亲八十四岁了,真宗遣使劳问,赐白两,封为陈国太夫人,康妻已故,追封为河东郡夫人。 皇帝赏赐甚厚,康氏兄弟前来见驾,跪倒叩头,感谢皇恩浩荡。 康继英道:“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没有因此对他的儿女治罪,已是大幸,如今又蒙了皇上赐予如此非同寻常的恩典,臣等感激不尽!”悲涕伏地,哭得爬不起来了。 真宗心中伤感,恻然道:“尔父死王事,按赠赏规定,是应该加以厚赏的。”又对左右的大臣道:“保裔的父亲、祖父都战死疆埸,现在他也战死了,世有忠节,深可嘉也!” 有大臣奏报,康保裔曾经借公家的十万钱慰劳军队,他战殁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康家的器物珍玩来偿还债务。真宗得知后,复厚赐康家。 李重贵和张凝屡败辽军,军威大振,真宗传旨军中,对二人进行嘉奖。 知名度越高,这个人就越有故事。绯闻丑闻,历来都是狗仔队们生存的土壤。 既然宋人都爆料说名将康保裔没有以身殉国,而是战败投敌了,对契丹大辽来说,这是多么难得的榜样教材。于是,辽国这边也借势造势,煽风点火,理直气壮,言之凿凿。说康保裔被辽军俘获,甚至在《辽史圣。 宗纪》中也有辽军擒俘康保裔的记载。无错更新@ 总之,野史杂史官方史,矛盾百出,不知孰是,既然是一笔糊涂账,那就索性越糊涂越好。娱乐至死,恰恰是精神空虚的极度表现,更是对英雄的极大亵渎。 ◆封神成帝 金戈伴铁马,赤血染黄沙,英雄不惜死,千秋永芳华。 到了南宋宋宁宗赵扩时期,康保裔被封为“威济善利孚应英烈王”,民间便以“康王”称呼他,全国各地纷纷建造“康王庙”纪念他,还出现了许多以“康王”命名的山川河流、村镇、街道。 康元帅慈爱悯众,英勇无敌,声闻于天,死后成为道家著名的护法神。道号妙威,玉帝敕封其为“诚孚天烈广福康皇仁恩大帝”“仁圣元帅”,掌管各地的土地神。 康大元帅,赤面朱脣,眉分八彩,威仪谆谆长须,手执金锏,巡游人间。搜捉邪氛,治妖擒怪,监察人伦,护佑善士。 他是雷部“三十六元帅”之一,亦是“东岳大帝十大太保”之一。勇健超群,神光气慨,世人尊其为“康皇大帝”。 时至今日,在广东沿海,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康王宝诞,很多乡村还延续着一年一度的传统民俗活动“康王出巡”,祈求康王福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莫州大捷 却说老将范廷召寡不敌众被辽军战败,兵力折损近半,他又迅速整顿兵马,与冀贝行营兵马都监蔚昭敏一道,再次赶来增援,可惜康保裔全军已经战死沙场。 范廷召闻之嘘唏不已,便在瀛州西南,据住要害,暂时驻扎,寻找战机。 很快,机会来了,范廷召打探到一股辽军正进攻莫州,便与蔚昭敏、都监秦翰,随后引兵追击。 追到莫州城东三十里处,被辽军发现,双方随即展开激战。宋军上下同仇敌忾,范廷召更要与康保裔等人报仇雪恨,战争顿时陷入胶着状态,喊杀声震天撼地,刀光剑影,血rou横飞,辽兵被砍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此战,宋军斩得辽军首级上万级,夺回被掳去的老幼数千人,缴获鞍马、兵仗、盔甲无数。 蔚昭敏是真宗的潜邸官员,早年是襄王府东班殿侍,此次再破契丹又立新功,真宗很高兴,擢升其为唐州团练使。范廷召因功加官检校太傅,增加租赋食邑,又改任殿前都指挥使。 在傅潜“坚决不抵抗”的号令下,辽军铁骑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不曾想在瀛州一带遭到范廷召、康保裔所部宋军的顽强抵抗,萧太后和韩德让见占不到什么便宜,便指挥大军去攻打遂城。 遂城是一个人口不足三千的弹丸之地,面对大军压境,百姓军卒都惊慌失措,纷纷准备弃城逃命。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大宋朝像傅潜这样的怂人毕竟属于另类,不怕死的贤臣良将比比皆是。 辽人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个相当不起眼的小城,竟会带给他们一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有道是: 铁马烽烟号角鸣,三军旗鼓战边城。奇技频出风雷动,运筹帷幄展神通。无敌声威传天下,蛮夷从此厌刀兵。雄关漫道过千年,至今犹有塞云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