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天空_第一百一十二章 五路伐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二章 五路伐夏 (第3/5页)

军马为国,凡年六十以下、上,皆自备弓矢甲胄,几乎人人能击。

    《梦溪笔谈》载:熙宁年间,李定曾献弓弩,能射三百步,谓之“神臂弓”。此弓被认为是汉代所谓的“蹶张”,已在中原失传,属于西夏国独存,后由西夏引入宋。

    太宗道:“羌人贫窭,饮食衣被粗恶,无可恋者,李继迁何不束身自归,永保富贵”张浦是不想品尝身处死亡边缘的滋味,这一回,他认怂了,啥也没说,只是向上叩头。

    张浦是李继迁的军师,既然来了,太宗是不打算再把他放回去了,遂授张浦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郑州刺史、兼御史大夫,郑州团练使,将其留在京师。

    张浦不但没能说服太宗,反而被太宗釜底抽薪,扣留在开封。李继迁大呼上当,心中懊悔,当初就不应该派张浦去京师。

    很快,太宗遣阁门副使冯讷、中使贾继隆持诏,拜李继迁为鄜州节度使。

    威不足惩,恩不足劝,刁钻狡猾的李继迁,怎肯为这区区羁縻,甘心降服。再说了,李继迁已经是大辽封的“夏国王”,岂是这小小的节度使能比,自然对之嗤之以鼻,概不奉诏。冯讷、贾继隆二人只得灰溜溜地回朝复命。

    府州折家将

    就在太宗想着收买李继迁的之时,大辽那边也开始不安分起来,李继迁好歹也是大辽封的“夏国王”,怎么能被大宋给挖了墙角。

    李继迁趁机火上浇油,派使臣告知大辽,说大宋边疆疏于防范,应立即兴兵伐宋,并允诺自己会派兵援助。

    为了给李继迁大壮声色,至道元年正月,萧太后派西南招讨使韩德威,率党项勒浪嵬族十六府大首领马尾等引兵数万,从振武侵入大宋,向府州进军。

    淳,府州观察使折御卿出兵相助官军讨伐夏州李继捧,吸引银州和夏州的八千多帐吐蕃部族投靠,不久,太宗加封折御卿为永安节度使。

    辽兵犯境,折御卿亲率骑兵迎击。

    韩德威为绕开宋军的主要防御地点,率军沿山谷小路向前行进。折御卿探得消息,在辽军必经之地子河汊设下埋伏。

    辽军一到,宋军在一阵箭雨之后,折御卿引军杀出。

    除了无法向前,辽军现在有三条路可选,一个是向回逃,一个是跳崖,最后一条路是跳河。

    军法有令,临阵脱逃者斩。向后退无可退,辽军慌乱之中,人马坠崖谷,死者相枕。此战歼余人,缴获战马千匹,除了被俘虏的和战死的,渡河逃命走脱的只有百余人。辽军阵亡二十余名突厥太尉、司徒、舍利等高级将领,一名吐蕃

    首领被生擒,主将韩德威只身逃脱。

    子河汊之战,大煞辽兵气焰,折御卿趁机收复了州县,太宗大喜,嘉奖折家军,赐旗三十杆,以壮军容。此后,辽人见到折御卿的大旗都不寒而栗。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折御卿是老令公杨业的岳父折德扆之子、佘太君的兄弟。

    世代将门,忠勇爱国。

    折家从大唐第一代太山公折宗本开始,就一直占据府州,折家子弟世代从武,跃马弯弓,在沙场上屡建功勋,威震西北。

    从折宗本到儿子折嗣伦,再到孙子折从阮,三代人奠定了世袭藩镇的基础。十国时期,折家依附于中原政权,成为中原王朝西北边境的第二道屏障。

    《宋史》载,“自从阮而下,继生名将,世笃忠贞,足为西北之扞,可谓无负於宋者矣。”后周广顺年间,周世宗柴荣建府州为永安军,以折德扆为节度使。当时,折从阮镇邠宁,父子俱领节镇,时人荣之。

    折家历来忠于朝廷,不叛逆、不分裂、不与中原朝廷抗争,维护国家统一。

    折德扆是府州折家将第四代将领,府州第二任知州。

    太祖赵匡胤登基,折德扆立即表态归宋,太祖“加折德扆检校太师”。折德扆建议太祖出兵平北汉。建隆元,折德扆主动向北汉发起进攻,一举占领沙谷砦,夺得“平北汉第一功”。

    折德扆入朝,太祖龙颜大悦,赏赐甚厚,允诺:“尔后子孙遂世为知府州事,得用其部曲,食其租入。”特许折家可以世代为将,世袭府州知府。老令公杨业的家族,都没有这个待遇。

    控扼西北,中朝赖之。

    为维护国家利益,救民于水火,折家将恪尽职守,他们北御契丹,西防党项,世代忠勇,名将辈出。表现最突出的当属折家军将领折御卿。

    契丹兵败子河汊后,时刻想着找机会报复。

    却说折御卿积劳成疾,患了重病。至道元年冬,李继迁派间谍告知韩德威,折御卿病重,韩德威觉得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绝佳时机。决定趁机入侵府州,以报子河汊之仇。

    折御卿带病出战,韩德威见折御卿大旗招展,只在边境处扎营几日便撤军了。

    御卿病势日益加重,折母派人要把他接回家中养病。

    折御卿道:“世受国恩,边寇未灭,御卿罪也。今临敌弃士卒自便,不可。死于军中乃其分也,为白太夫人,无念我,忠孝岂两全!”言罢,涕泪纵横。

    第二天,折御卿病故于军中,年仅三十八岁。

    太宗闻之,哀悼痛惜,追赠他为侍中,建立祠庙,赠庙额“显忠”。

    折家从唐的乱世中崛起,十世为将,先后为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大宋保卫着西北边关,抗击外敌入侵,镇守府州近三百年。

    在风沙滚滚、贫瘠荒凉的西北边陲,在大河上下、长城内外,折家将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忠心耿耿,矢志不渝,即使血染疆场,也前赴后继,写下了一部轰轰烈烈又极为悲壮的家族史。

    无负于民,无负于天。

    粮饷被劫

    李继隆大军在西北,粮草一直很紧张。

    至道二年三月,太宗派环庆路马步军都部署皇甫继明和洛苑使白守荣,押送四十万斛粮草辎重到灵州。藲夿尛裞网

    为防备李继迁袭击,太宗嘱令辎重车分作三队,丁夫持弓矢自卫,护送的士卒布着方阵,步步为营,遇敌则战,可以无失。

    同时,为以防不测,复令会州观察使田绍斌率军接应。

    皇甫继明谨慎诚实,御下严肃,士卒很畏惧他。出发前,皇甫继明患病,白守荣对继明道:“君疾甚,不可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