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 张咏治蜀 (第4/4页)
的人都信以为真,一到晚上,大街上连个行人都没有。张咏得知后,立即组织人员,侦破调查,处死造谣者,老百姓这才得以安心出行。 张咏道:“妖讹之兴,沴气乘之,妖则有形,讹则有声,止讹之术,在乎识断,不在乎厌胜也。”谣言兴起的时候,灾气就会乘机危害当地。妖怪会有形状,谣言会有声音,制止谣言的办法,在于判断识别,而不在于求神厌胜。 王小波、李顺起义后,朝廷规定凡是到蜀地为官的,都不许带家属。张咏到成都做知州,也是单骑赴任。 一群大老爷们,身边没个女眷,生活起居都不好料理,同时也无法排解身心苦闷。“人世贪名岂是闲,几回思算几凄然。故乡路远不得信,寒月夜来还复圆。” 部属惧怕张咏,也不敢娶妾侍、买婢女。床前听闻鹧鸪声,北客南来心未稳,不是伤情即断魂。 张咏不仅关心庙堂,也关心厅堂,很体贴下属的实际困境,于是公开叫人张罗着自己先买了几名侍姬,下属这才敢置纳侍姬了。 四年后,张咏回京任职,临走时,将几名侍姬的父母叫来,自己出钱为众侍姬择偶嫁人。张咏洁身自好,这些侍姬的丈夫都大为感动,原因是他们所娶到的娘子都还是处子之身。 有一位参军,年老多病,办事不力,张咏责备他“为何不辞职” 第二天,参军向他递交辞呈并赋诗道:“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 “好诗啊!”张咏大为称赏,猛然醒悟,自己做错了,于是当面向参军赔礼道歉,和他携手上厅,陈设酒筵,执意将其留下,以上宾之礼相待,并向上级作了推荐。为此,大才子苏东坡曾感慨道:“恨无乖崖老,一洗芥蒂胸。” 张咏性子直,个性乖张怪癖。宋僧人文莹所着《玉壶清话》记载,一次在成都街头吃馄饨,低头进食时,头巾上的带子垂落到了碗里,他把带子甩上去,低头再吃。不一会儿,带子再次掉入碗中,如此反复数次,张咏的火爆脾气上来了,他干脆解开头巾,一把扔到碗里,气冲冲地道:“吃,吃,吃,让你一次吃个够!”说完径直起身而去。 张咏不拘小节,讨厌繁文缛节,生平不喜欢宾客向他磕头跪拜,可这是官场礼节,由不得你随意破坏。有客人来时,总是叫人先行通知免拜。如果客人执意跪拜,张咏便大发脾气。 张咏觉得这招还不管用,那就来点狠的,有次客人前来,他扑通一声,对客人先行跪拜。来人大为惶恐,连磕十几个头,狼狈不堪,场面也一度十分尴尬。张咏就是这样一个率真随性的山东大汉。 张咏在益州,多举并施,安抚民心,恩威并举,蜀地得到有效治理。那些当初还想着造反解决生计问题的贫民,渐渐又回到了土地上去,大量的荒田得以复耕,官民之间的矛盾逐渐得以化解。蜀人对他既敬 畏又爱戴,人们争相传颂他的故事,甚至还把他的故事刻成书来卖。 至道元年十一月,太宗觉得蜀地已定,遂召王继恩回京,以峰州团练使上官正、右谏议大夫雷有终并为西川招安使。 至道二年,张咏的母亲病逝,按照礼制,张咏当辞官回家守孝。太宗以川蜀尚未安定为由,要求张咏继续留任成都。 张咏上表,请求免除峡路各州百姓去年拖欠租税,太宗准奏。九月,朝廷又下诏,令川峡各州百姓家里先前藏有兵器者,限定百日内全部上交官府,藏匿不交者杀无赦。 皇上万岁 到了阅兵时间,士兵们阵列整齐,斗志昂扬,张咏骑着战马,威风凛凛地来到军阵之前。还没等张咏下马,众将士便齐刷刷地跪倒在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咏可是个忠臣孝子,根本无意谋反,这下子可让他好生为难,传出去就是杀头之罪,他的心一下子就提到嗓子眼了。他急中生智,翻身下马,对着东北方京师开封的方向,附身便拜,口中同样大呼三声“万岁”,然后若无其事地上马走了。 一场轰轰烈烈的拥立事件,就这样被张咏轻描淡写地给平息了,官兵众将士顿时大眼瞪小眼,好尴尬啊。 平定兵变 至道三年八月,西川都巡检使韩景佑对手下要求严苛,动辄打骂,上下级之间关系搞得很紧张。帐下军官刘旰率西川戍卒策划作乱,趁着夜色带领几十名心腹冲入驿馆,袭击韩景佑。韩景佑睡觉时很机警,见情况不妙,翻墙逃走了。 刘旰没有去追韩景佑,而是带着部下抢劫了怀安,后又劫掠汉州、蜀州。附近州县的山匪听闻,纷纷加入叛乱队伍,几天时间,聚集了数千人马。刘旰兵变,“三日而四郡不守而两川震惊。” 益州钤辖马知节,听闻刘旴叛乱。一面向顶头上司招安使上官正汇报,一面率领三百将士,连夜奔向蜀州,与之一战,刘旰败逃邛州。 上官正得知叛军人数十倍于马知节,人数相差悬殊,让人快马传信给马知节,要他立刻返回成都,计议平定之策。 马知节道:“贼破邛州,必乘胜渡江逼迫我军,等到休息后再战,官军即使是贼人的数倍,追击他也劳累,不如乘其弊急击之,破之必矣!”于是率军再次出发。 上官正不欲出兵,张咏听闻此事,立即找到上官正,道:“如今新君登基,川蜀辄有变,这是我等失职啊。若不速平叛乱,必然会受到御史弹劾。当初将军面对十倍于己的叛军都丝毫无惧,今握数万大军,所面对的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何犹迟疑乎!” 上官正当即召集人马,准备出征,张咏亲自前往饯行。他举起酒杯,对将士们道:“卿等皆有妻儿,家在城中,一旦叛军渡江,家人必受其害,汝等深受国家大恩,无以为报,愿此行迅速剿灭贼人,勿令一人逃逸,若是拖延时日,因循无功,则眼下这个地方就是尔等的死地也!” 马知节乘胜追击,官军合兵一处,在方井镇将叛军全部歼灭,刘旰被杀。 官军凯旋还师,张咏亲自迎接慰劳,拿出府库银两,厚加犒赏。 才大可高古,名雄始入蜀。张咏知益州三年多时间,动荡平息,蜀地太平,民心向善,安心劳作,经济复苏,百业重兴,又见炊烟升起,又见歌舞升平。 张咏治蜀,政绩突出,名声大振,真宗皇帝龙颜大悦,咸平元年,擢升给事中,遣使召还进京,升迁户部使,改御史中丞。 驿亭门外叙分携,酒尽扬鞭泪湿衣。莫讶临歧再回首,江山重叠故人稀。张咏离蜀,依依不舍地踏上回京的路。 这世界就是一个圆,走得再远,还会回到。张咏或许不会想 到,数年后,他还会再次回到这里,二次知蜀,重赴神和子之约,上演一段新的传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