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五章 以夷制夷 (第4/4页)
,一位是服务大宋七年的降宋新人; 一位是上级领导,一位是下级军官; 一位多次独立指挥大型战役,一位没有指挥过大型战役的经历; 一位是灭南汉、平南唐、灭北汉,镇守边关,南征北战,屡建奇功的忠臣良将,一位是雁门之战,以少胜多的英雄; 纵观太宗一朝,英勇和功勋超过杨业的大有人在,比如李继隆、李继宣、田重进、尹继伦、米信、荆嗣等。 就是名不见经传的都指挥使荆嗣,一生经一余战,未尝败北,也可以甩杨业几条街。 后世编书的、评书演义,为了寻求刺激好看,故意拔高杨家,狂褒杨继业之忠,故意贬低潘仁美,无所不用其极。让一代忠臣良将潘美身后狂遭无端之毁,躺着中枪,甚至导致潘、杨两家世代不通婚的后果,这未免玩大了。 若非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编书的不可能这么恨姓潘的。极端地歪曲历史,抹杀忠良,狂扁开国功臣,为一位贰臣歌功颂德,愚弄了百姓,赚饱了私囊,此种行径,非君子所为也! 故事不是历史,不等于史实;故事里的事,只能是故事,切莫当真。 评书《杨家将》中,潘仁美是一个处处与杨家将作对的大女干臣,此人头顶生疮,脚底流脓,一肚子坏水,处处给杨家使绊子。_o_m为了除掉杨家将,不惜里通外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卖国贼。硬逼着杨继业出战,结果导致杨继业枉死。 评书演义、戏曲当中,杨家一门忠心报国,为大宋江山抛头颅,洒热血。金沙滩之战、七郎八虎闯幽州、七子去六子回、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十二寡妇征西等等故事纯属虚构。 大宋朝不乏忠臣良将,宋太宗、宋真宗也没有无能到让一群老寡妇去战场,保家卫国。百姓所津津乐道的,竟然全是子虚乌有的“故事”。 评书《杨家将》,虚构了一场史上最精彩、最凄惨、最壮烈的金沙滩之战:大郎替了太宗赵光义死,二郎替了八贤王赵德芳,三郎被马踩如泥,四郎八郎流落番邦出家当了和尚,七郎被潘仁美乱箭射死高杆上,射了一百单三箭,七十二箭透心穿,老令公杨继业碰死在李陵碑前。 听了《杨家将》的故事,若能激发起尽忠报国之心,珍惜当下,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民族的伟大复兴,众。 生的福祉,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建功立业,则杨业幸甚,潘美幸甚! ◆生前身后名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淳化二年十一月,李继迁策反李继捧,二人合谋,同归大辽。朝中大臣开始埋怨赵普,将一切过错归咎于他的“委继捧以边事”策略的失误。@*~~其实自两年前,赵普的身体就已经出现状况,无法正常上朝。 端拱二年,太宗下诏,赵普不必早起上朝,让他每天只到中书省办公,遇有重大政事,能召见问对即可。入冬后,赵普病倒,太宗多次到赵普家中探望,赏赐甚厚。 赵普一再上表请求致仕,太宗不得已而“勉从之”。淳化元年正月,正式罢去赵普宰相之位,命他出任西京留守、河南尹,兼太保、中书令。 赵普又三次上表,恳求辞让新授官职,太宗亲书手诏:“开国旧勋,惟卿一人,不同他等,无至固让,俟首涂有日,当就第与卿为别。”开国旧勋当中,只剩你一人,与他人不能等同,不要再推让,等出发上路那天,我到你家来与你道别。 赵普捧诏涕泣,不顾病体请求见君面谈。多涉及国家大事,太宗嘉纳其言。 因力疾请对,赐坐移晷,颇言及国家事,上嘉纳之。普将发,车驾幸其第。赵普出发上任时,太宗又来到他的府上探望。 淳化三年春,赵普又以年老久病,令留守通判刘昌言奉表,再度请求致政。太宗遣使前来抚慰。赵普“凡三上表乞骸骨”,太宗加授其太师,封魏国公,赐给宰相俸禄,让他在家中养病。 太宗派遣赵普的弟弟宗正少卿赵安易,持诏书赐给赵普,又专门派特使赐给赵普诏书道:“卿顷属微瑑,恳求致政,朕委以居守的重任,怕打扰老臣,我把你当老师看待,特下表尊重贤臣,待你病愈,就来与朕相见。今赐羊酒如别录,卿宜爱精神,近医药,强饮食,以不负朕眷念之意。” 七月十八日,赵普派亲近官吏甄潜到上清太平宫祈祷,神仙降语道:“赵普,宋朝忠臣,久被病,亦有冤累耳。”甄潜回来后,赵普勉强支撑病体,冠带整齐,到中庭受听神言,涕泗感咽,当晚,赵普于洛阳病逝,终年七十一岁。 太宗听闻讣讯,非常悲痛,谓近臣道:“普事先帝,与朕故旧,能断大事,向与朕尝有不足,众所知也。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太宗痛哭涕泣,左右大臣深为感动。 废,为赵普出次发哀。下诏追赠赵普为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赐谥号为“忠献”。太宗撰神道碑,亲墨八分书以赐之。遣右谏议大夫范杲代行鸿胪卿之职,护送丧事,赐绢匹,米面石。 下葬那天,官府设卤簿鼓吹仪式。淳化四年二月,葬于洛阳邙山。咸平年间,追封韩王,配飨太祖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赵普的长子赵承宗,早于赵普一年去世,曾任右羽林卫大将军及知潭、郓二州。次子赵承煦,官至成州团练使,。 两个女儿都已成年,赵普的妻子和氏表示希望当她们出家为尼,太宗再三劝谕,终不能夺其志,“赐长女名志愿,号智果大师;次女名志英,号智圆大师。” 自古受命之君,必有硕大光明之臣,以左右大业。赵普蕴负鼎之雄才,蓄经邦之大略,辅佐太祖区处天下,收藩镇之权,僭伪之国,拨乱世反之正。独相十年,天下廓廓,日以无事。至太宗,宠遇愈隆。 太祖赵匡胤评价他“识洞化原,才优王佐”;太宗赵光义评价他“建邦元辅,命世伟才”;历史学家蔡东藩评价道:“宋初功臣,不止一普,而普之功为最大。” 赵普一生三次为相,位极人臣,他的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让儒家经典从此火爆天下,影响深远。“其后,遂。 有濂洛诸儒之盛,是所谓青出于蓝也,所贻者远矣。” 千载起兴王之运,廿年居调鼎之司。立宋三百年之安,真社稷之伟丈夫。 国失良臣,山河含悲。@赵普谢世没几个月,又有一件能让太宗哭瞎双眼的打击猝然降临。 大宋最优秀的准太子,太宗最钟爱的皇子,皇位继承人,年仅二十七岁的许王赵元僖,突然毫无征兆地暴毙家中。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让已经步入老年的赵光义情何以堪。流水纵把相思寄,芬芳过后总是空。太宗的天,顿时塌了一半。 元僖之死,又将引出一桩千古迷案……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