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六章 仙翁仙翁 (第4/4页)
如江南李国主。” 雍熙元年,为广南转运使。主簿田辨说自己善于看相,对延范道:“君是坐天王形、频伽眼、仙人鼻、雌龙耳、虎望,有大威德,是猛烈富贵之相,很快能乘四门辇。 。” 这时,有头豹子进入府衙,咬伤了数名官吏,众人吓得四处逃窜,没人敢靠前,王延范独自持戟向前,当场将猎豹刺杀,延范因此更加自负。 一天,王延范与广州掌务殿直赵延贵、将作监丞雷说,一起观察天象,赵延贵指着西方一大星道:“这就是所说的‘火星进入南斗,天子下殿走"的天象啊!”雷说拿出《星经》证明,赵延贵说得没错。实际上是太白星行经南斗,赵延贵错误的把太白星当成火星。_o_m 与这些神神叨叨的人交往久了,王延范脑子就开始犯浑,他真把自己当成“真命天子”了,开始胡思乱想,想着如何举兵造反。王延范没日没夜地跟掌市舶陆坦二人商议如何起兵,他使用暗语给左拾遗韦务升写信,让他侦察朝廷机密。 王延范对下属行为残暴,多用酷刑,激起不少怨恨。雍熙二年,有个叫张霸的小将,被王延范打了板子,张霸知道王延范跟广州知州徐休复关系紧张,就把王延范预备图谋不轨的事情向徐休复做了检举揭发。 造反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徐休复觉得这是天大的事,立即给太宗上了密折,告发王延范图谋不轨,预备犯上作乱,并且说他倚附大臣,无人敢处置他。 王延范跟宋琪的妻子高氏是亲戚,高氏是高继冲之女,她原本是大将马仁瑀的寡妻,太平兴国八年,马仁瑀过世,太宗做媒,将高氏许配给宰相宋琪。徐休复说王延范倚附朝中大臣,指的就是宋琪。 恰逢宋琪和柴禹锡入宫奏对,太宗就向他们二人询问王延范的为人秉性。宋琪不知道王延范犯了事,在太宗面前一个劲儿地夸王延范忠诚干练,能力很强,柴禹锡也附和宋琪,盛赞王延范,可以大用。 当皇上的最忌讳臣子们拉帮结派,宋琪这么夸王延范,看来你们之间互相勾结,这是实锤了!如此说来,宋琪你这个宰相算是做到头了。 太宗不想公开宋琪的罪状,就以“素好诙谐,无大臣体”为由,罢了宋琪的宰相,贬为刑部尚书。 接着,太宗派太监阎承翰前去广州,与徐休复一同调查处理此案。最终,王延范连同他那几个拍马屁的术士,一同被斩首示众。 王延范如果脑袋瓜子稍微正常一点,也不可能想着造反,毕竟他是陪同荆南节度使高继冲投降归宋的。荆南这么大的实力,都没能保住自己的地盘,你王延范一个小小的广州交通厅厅长,手上既没权也没兵,如果造反起事,肯定是死路一条,这一点,他不可能不知道。人贵有自知之明,王延范不可能犯糊涂到这个程度。他的那个称王称霸的想法也就是说说,最多过过嘴瘾。如果王延范真有实力,太宗也不可能只派了一名太监就把这事给办了,这未免有些太过儿戏。历代皇帝,最怕有人造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糊涂事就应糊涂办,有了徐休复的告密,太宗这也不算小题大做。 宋琪罢相,延范被诛,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打这之后,这位告密的徐休复,口碑是一落千丈。 在大宋朝,喜欢听别人拍马屁,结果把自己拍死的官员,王延范算是头一个。 ◆太宗的文治武功 进入雍熙时期,大宋经过二十几年的励精图治,可谓政治稳定,兵精粮足,强将如林,国力殷实。现在考核一个家庭的经济实力,主要看是否有车有房;一个国家的强盛也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核:文治和武功。 文治方面,太平兴国八年十月,由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的《太平总类》,历经六年,终于成书。这是一项浩瀚的文字编纂工程,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部,一千多卷,可谓包罗古今万象,是大宋以前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太宗每天看三卷,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总算是读完了,因此,这部书又名《太平御览》。 大宋“崇文抑武”,奠。 定大宋这种走向和标签的,不是太祖赵匡胤,而是太宗赵光义。用文人治理天下,培养读书人,这是赵光义预谋已久的基本国策,他即位三个月,就举行开科取士,这一次录取的进士,比太祖十六年录取的总数还多几倍,从此有了“飞龙榜”; 即位六个月,太宗决定“修书”,编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即位一年,决定扩建“三馆”,打造国家图书馆“崇文院”。 “姓名即上飞龙榜,乡里争迎驷马车。”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文人们的春天来了,开始走向前台,使枪弄棒的武士们没了地位,百姓家的孩子读书的多了,习武的自然就少了。大宋在全国征兵,士兵们的体质和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打仗跟踢足球是一档子事,你要想踢到世界杯,必须从娃娃抓起,否则,只有垫底的份儿。 武功方面,我们要说回西北的战场,李继迁可谓是游击战的行家,他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宋军被李继迁的铁骑天团搞得晕头转向,疲于奔命,太宗心中一直不爽。 雍熙三年春二月,李继迁向辽国称臣,联合辽国共同对付大宋,宋军此时要想灭掉李继迁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为了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宁,宋军必须先解决跟大辽的关系,要不打败他,要不打服他,要不就握手言和,让他把李继迁给吐出来。 辽景宗耶律贤驾崩后,十二岁的耶律隆绪继位,国事由太后萧燕燕做主。大辽国现在母寡子弱,太后摄政,正是最佳的用兵之际。 大宋朝如今的文治武功,文治方面成绩斐然,武功这一块大打折扣。昔日高梁河一战,太宗一度失联,被打得狼狈逃窜,成功赢得了“高粱河车神”的绰号。高粱河之战的耻辱还未洗刷,“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给辽的燕云十六州还未收回,宋与辽之间,需要来一场真正的巅峰对决。 春秋无义战,诸侯竟交兵。@*~~以战去战,以杀去杀,金戈铁骑,枕戈寝甲。有道是: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雍熙三年三月,大宋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伐辽大战就此拉开帷幕。太宗举全国之精锐,集结二十万大军,兵分三路,杀向幽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