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六章 仙翁仙翁 (第2/4页)
讲学,号“峨眉真人”,拜麻衣道者为师,钻研《易》学。 后汉时,赵匡胤路经华山,对弈三棋,输给陈抟一座华山,还在石头上立了字据,赖都赖不掉了,从此华山改姓陈。无错更新@ 后周时,受后周世宗柴荣召见,赐号“白云先生”。世宗问他国运长短,陈抟随口吟出四句诗:“好块木头,茂盛无赛。若要长久,添重宝盖。” 世宗姓柴,名荣,木头茂盛,正合姓名,却不知“木”添了盖就是“宋”字。后来赵匡胤代周称帝,建国号“宋”,陈抟早就算到了。 显德七年正月,陈抟骑着白骡,率领着数百名浮浪少年,前呼后拥,欲入开封。中途听闻赵匡胤登基作了天子,抚掌大笑,竟然坠骡,道:“天下于是定矣!” 后人遂以“道士坠驴”作为乱世结束,天下趋于太平的象征,这就是“道士坠驴”典故的由来。 ◆巧遇毛女 华岳独灵异,草木恒新鲜。山石,水无一色泉。仙酒不醉人,仙芝皆延年。在这仙山圣水中修行,还真有让陈抟感到惊掉下巴的事情。 那日,他在山中经行,竟然遇到一个明眸皓齿却遍体生毛的女子。毛女说,她叫玉姜,就住在这华山之中,世代猎人,都曾在山中遇到过她。她说自己是秦始皇的宫女,秦亡后,流亡到山中避难,遇到道士谷春,教她吃松叶,。 从此不知饥寒,身体轻便,行走如飞。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隋唐。 大秦,已有近一千二百年,作为岁数相差一千多年的道友同参,二人相谈甚欢,久久不愿离去。 毛女作诗云:“药苗不满笥,又更上危巅。回首归去路,相将入翠烟。” 陈抟和诗道:“曾折松枝为宝栉,又编栗叶作罗襦。有时问著秦宫事,笑捻仙花望太虚。” 一男一女,一老一少的两位神仙般人物,都会聊些啥呢?人们对陈抟与毛女的这次相遇,做过诸多猜想。比如,范仲淹的祖父范赞时,他留传于世的唯一一首诗《过庭录》,就是八卦这件事的:“曾逢毛女话何事,应说巨灵开此山。浓睡过春花满地,静林中夜月当天。” 自此,陈抟性情大变,他对修仙辟谷,得道修炼有了不一般的领悟。 ◆睡中真乐 战国时,庄子做了一个梦,睡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空中翩翩飞舞,快乐得忘记了自己本来的样子,也忘了自己是由庄周变化而来。忽然梦醒,想起梦中的事情,一时迷惘,竟然弄不清自己到底是庄周还是蝴蝶,究竟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竟然分不清哪一个是真的。庄子由梦悟道,形成了天、地、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将睡觉变成修行,这一点,陈抟可谓将其发挥到了极致。 西岳出浮云,积翠在太清。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从开封回来,陈抟将华山云台观重新修饰一番,在那里居住下来,闲云野鹤,逍遥自在。 糊涂饮酒糊涂醉,糊涂醒来糊涂睡。他的住处几乎没有升起过炊烟,终日无所事事,惟有鼾睡而已。 陈抟善睡,独领睡中真乐,曾言:“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史称陈抟的睡功为“锁鼻术”,是从邛州天庆观都威仪何昌一那里学来的。有时一觉能睡上三个月,“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 一次,道士们几个月没见到他,以为搬到别处去了,有人到柴房搬柴,却见陈抟躲在柴草底下酣睡如泥。 又有一次,有樵夫在山下割草,见山凹中蜷缩着一具尸骸,上面落满了尘埃。樵夫心中怜悯,准备挖个坑把他埋了。@*~~拖起来一看,还是个大活人?陈抟伸了伸懒腰,睁开惺忪的双眼,打着哈欠道:“正睡得快活,何人搅醒我来?”他还怪别人打扰到他了! 自此,华山一带,流传起一首民谣,唱到:“昏昏黑黑睡中天,无寒无暑也无年。彭祖寿经八百岁,不比陈抟一觉眠。”陈抟由此也落得不少诨号,比如“睡神”“睡仙”。 世人匆匆忙忙,不过是为了碎银几两。朝臣持寒,铁甲将军夜度关。人人都说清闲好,谁肯逢闲闲此身? 周世宗柴荣想任命陈抟做“谏议大夫”,陈抟不想出来做官,他写下《对御歌》,表达自己的心迹:“臣爱睡,臣爱睡,不卧库氈,不盖被,片石枕头,蓑庆铺地……。” 为了检验陈抟是不是真像传闻中所说的那样能睡,柴荣将他关进一间屋子里,既不给吃的,也不给喝的。一个月过后,柴荣去看,发现陈抟还在呼呼大睡。 用陈抟的话说就是:“闲思张良,闷想范蠡,说甚孟德,休言刘备。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不如向青山顶头,白云堆里,展开眉头,解放肚皮,但一觉睡。管什么玉兔东升,红轮西坠。” 陈抟道:“世人难得不糊涂,独我糊涂有真味。”其实,如果睡觉睡得好,也是一种修行。永嘉大师《证道歌》云:“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佛门认为,修行在日常,不离三餐不离床。《金刚经》告诉我们:修行从“吃饭”开始。 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饭,读书看报看手机,就算填饱了肚子,也不知道吃进去的是什么滋味;该睡的时候不好好睡,看电视玩手机,就算是睡在床上,也是。 胡思乱想,大脑完全得不到放松,这觉即便睡着也是白睡,这就不是修行。 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一切事情自然坦然,如能真正“回到本处”,识自本心,见自本性,领悟自然风光,见到本来面目,也能当下顿悟成佛。只不过是内行看门道,外行人只会把他当成笑话来传。真正的修行人,无一不是从“吃饭大学”毕业的。 太祖赵匡胤多次差官迎取陈抟道长入宫,陈抟固辞不受,对使臣道:“创业之君,当尊崇体貌,以示天下,我乃山野废人,入见天子,若下辞,则违吾性;若不下辞,则亵其体。是以不敢奉诏。” 在诏书后面,陈抟手书附奏道:“九重天诏,休教丹凤衔来,一片野心,已被白云留住。”使者回去禀告太祖,太祖一笑置之。 陈抟为什么不去开封见圣,或许是害怕赵匡胤反悔,下一道圣旨把华山再给要回去,这样,自己岂不人财两空?还是躲得远远的,不见面最好。其实,陈抟这时候已经九十多岁高龄,修行一辈子了,早已得道成仙,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