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陈桥兵变 (第2/2页)
意。 苗道长和楚先生都说了,“一日克一日,当出新天子”,在广大的军士眼里,点检赵匡胤俨然天意有赐,授命有兆。 上天给了人有限的力量,也给了人无限的欲望。 历史终于在苗广义、赵普、楚昭辅等人的精心策划下,一步一步走向着那个“点检做天子”的谶语,走向应有的宿命。 ◆兵变陈桥驿 此时的东京城,也刮起了“出征之日,点检为天子”的谣言传闻。 显然是有人煽风点火,为某些人某些事大造声势。 至于是谁,大家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到。 朝中文武百官,个个面面相觑,想着如何站队,如何保家,如何安身立命。 宰相范质有些后悔,也有些无奈,百无一用是书生,太多的时候,枪杆子压倒笔杆子。此时此刻,也只能静观其变。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当夜,后周大军在距离开封东北不远处的陈桥驿安营扎寨。 赵普和楚昭辅的亲信,开始在军中,发表激情演说: “当今皇上年幼,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血染沙场,又有谁知道呢?不如拥立赵匡胤做天子,拥立之功,必得封赏,可以安顿一家老小,再去北征,岂不更好。” 士兵们的高涨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有一部分将领,开始聚集在一起,密谋如何“立点检做天子”。 他们先找到赵普和楚昭辅,说出了他们的想法。 二人把头摇的跟拨浪鼓子似的,“不行!不行!”。将领们碰了一鼻子灰,只得离开。 可是,密谋造反这是“掉脑袋诛九族”的大罪,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事既然已经做了,就没有后悔可言。 将领们只得再次回来。 这时候,我们的主人公,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由于当晚酒喝得有点多,正在酣睡”。 一将领道:“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赵普道:“太尉赤忠,必不汝赦。”就是说赵匡胤对大周皇帝绝对是忠诚的,如果他酒醒后,肯定不会赦免你们。 有些胆小的将领,听赵普这么说,心里面开始打退堂鼓;那些胆大的,根本不理会赵普怎么说,他们是铁了心了要,要“立点检做天子”。 赵普道:“如果要‘立点检做天子’,有一条你们必须做到,否则免谈。”赵普终于开了口,众将一看有戏,都点头答应,愿意听赵普的。 赵普道:“你们先回去管好你们的手下,回京后,一定不要发生烧杀抢掠的事,‘违命令者死罪’,一定要保障京城不能出乱子。” 赵普知道,每次改朝换代,必定要发生流血事件,京城如果一乱,天下就会大乱,那些拥兵自重的节度使就会打进京城来抢皇帝宝座,到那时候,就不好办了。 众将领都拍着胸脯向赵普作了保证,赵普一看这事成了,就让这些将领分头去准备了。 接着,赵普做了三件事。 一、派人把赵匡胤的家小保护起来; 二、派出赵匡胤的心腹爱将郭廷斌秘密返回开封城,和驻守京师的石守信、王审琦秘密约定,作为内应,迎接赵匡胤进城,一切都做的天衣无缝。 三、确定“立点检做天子”的下一步行动方案,为所有支持拥戴的将领,做明确的分工。 这些将领都叫什么名字,史书上没有记载,或许是故意不写的。 ◆黄袍加身 正月初四一早,天还未亮,赵匡胤“酒醉未醒”,尚在睡梦当中。大腕总是这样的从容,不管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一大批将校,呼喊着“点检做天子”的口号,开始在中军帐外集结。 赵普会同郑恩、潘美等几员大将冲进中军帐,将赵匡胤推醒,拥出大帐。 众将齐声高呼:“军中无主,请点检做皇帝。” 这时,冲上来几个人,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七手八脚地披在赵匡胤身上。 赵普、郑恩、潘美、楚昭甫等人,抢先跪倒,口称“万岁”,众将跟着纷纷跪倒,山呼万岁,这动静几乎快把这中军帐给震塌了。 赵匡胤揉了揉眼睛,显得有些无奈,正色道:“你们这些人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我发出的号令,你们愿意听吗?” 众将一致表示,愿意惟命是从。 推也不能推,让也不能让。 有道是“福祸无门,唯人自招,天道无亲,唯与善人。”做事要循天理,更要顺人心。 一味地忍让,换来的可能就是无尽的痛苦和灭顶之灾。 赵匡胤道:“尔等愿意听我号令,我权且做这个天子,否则的话,我就不能当这个皇上。” 当即宣布三大铁律: 一、大军到达开封后,必须秋毫无犯; 二、不得惊犯符太后和小皇帝,不得侵凌各位公卿大臣; 三、不得侵掠朝市府库; 以上三条,务必严格遵守,违命者斩! 众将士齐声应诺。 看看再无异议,赵匡胤正式接受众将士的跪拜。 “万岁!万岁!万万岁!”这喊声一时震动四野,山河共鸣,日月同辉。 赵匡胤宣布,整饬装备,回师开封。 史籍上对于陈桥兵变,把赵匡胤装扮成一个无辜的,被逼无奈下的一场改朝换代军事行动。实际上这是赵氏集团蓄谋已久的一场军事政变,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取来的江山,无论如何洗白,都摆脱不了“国贼篡政”的不良记录。 曹cao曹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二十几年,没敢自己称帝,就是不想担负“乱臣贼子”的骂名。明代岳正有诗为证: 仓卒陈桥事变时,都知不与恐难辞。 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 大军初三出城,初四回城,都城守备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早已得到消息,赵匡胤大军一到,他们立即派人打开仁和门。 大军入城,秋毫无犯,除了留下一些做善后工作的将领和少数士兵,其余的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各自回到原来的军营。 搞定了军队,接着就是要搞定百官。擒贼先擒王,百官之首就两个人范质和王溥。 大将潘美快马飞奔皇宫,通知正在参加朝会的文武百官,赵匡胤做了天子,大家快去朝拜。 艺高人胆大,孤身闯皇宫,无视大内护卫,潘美绝对是好样的! 文武百官开始还有些慌乱,当他们看到只有潘美一人前来,喊他们去开会,很快他们心里就平定下来,反正都是打工,跟谁干不是干呢! 侍卫亲军司副都指挥使韩通,惊闻兵变,从内廷飞马而出。 刚到家门口,就被负责维持京城治安的军校王彦升追上,一刀毙命,接着王彦升又灭了韩通一门。 整个改朝换代,这是这一天里开封城所发生的唯一的一场流血事件。 赵匡胤回到自己的点检办公室,很快,大将潘美就把范质、王溥和魏仁浦三位宰相大人带到赵匡胤面前。 赵匡胤道:“世宗待我恩义深重,现在我被将士们逼着当了这个皇帝,你们说该怎么办?” 在铁甲环伺之下,范质、王溥不知该怎么回答。 有个将领声色俱厉地吼道:“我们大家今天,一定要请点检做天子!”众将附和。 王溥吓得赶快跪倒,口称“万岁万岁万万岁”,向上磕头,范质和魏仁浦一看,我也磕头吧,向赵匡胤行了跪拜之礼。 随着宰相们的这一跪拜,赵匡胤离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宝座,就只剩差最后一道程序——禅让之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