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63 真的?假的? (第2/2页)
喜悦。 太后和刘皇后都在表扬和自我表扬,说当初就看出来,宗舒此人不同凡响,假以时日,一飞冲天。 有了宗舒的辅助,太子赵桓现在的威信明显增强。 珠珠更是被幸福塞得满满当当,期待着宗舒早日回到京城。 …… 宗舒根本不知道京城人在想什么,只管一路上悠哉悠哉地走着,到了杭州特意停留下来。 宗舒带着赵元奴,曹宗申、吴非在后面远远地跟着。 找到了宗氏集团在杭州的几个铺子,见到了几个掌柜。 宗舒详细地问着当时的情况,掌柜和几个目击者所说情况与当时自己掌握的没什么不同。 没有更多的消息了,宗舒郁闷了好长时间,真心希望那天萧小小的劝慰是真的,也许老爹没有死? 为了排解郁闷,赵元奴陪着宗舒在杭州转了好几天。 实际上,赵元奴也是想拖一天是一天,整日与宗舒粘在一起,不回汴梁才好呢。 …… 在蔡攸的努力之下,往燕云移民的事情进展很快。 已经有三批移民共计五万余人到达了燕云地区,后续还有很多。 但是中间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有一千多名移民还没有到达指定的地点,就被一帮辽人给劫走了。 边将马上与在夹山的辽人交涉,哪知道辽人矢口否认。 这一千多名移民就这么被掳到北方,燕云十六州的官府架构也刚刚成型,官员也是刚到位不久。 这些官员没有胆量、没有像样的军队,敢去草原把移民追回来。 消息报至汴梁,蔡攸气得大骂,暂时没敢上报,毕竟这些官员都是他提的,大移民是他组织的。 宗舒立了这么大的功,而他在移民的事都没有办好,实在是没有面子。 蔡攸没有上报消息不代表就能瞒住。 太子赵桓接到了韩世忠的报告,这是珠珠养的双雕从夹山带来的消息: 正是金人掳走了一千多名移民。 这一千多名移民,有的加入了金人的匠户营,有的被押到金人的老家,主要任务是种稻子。 发现这些移民踪迹的,是敌后抗金根据地李少言和米花。 自然,这消息就通过海冬青传到了夹山。 太子知道这一消息后,马上叫来了李若水和陈过庭,三人单独向徽宗作了汇报。 第二天上朝之时,徽宗问起来移民的事情,蔡攸马上知道事情已败露。 但蔡攸毕竟是老狐狸蔡京的儿子,头脑反应也很敏捷,说这是韩世忠、李少言在撒谎。 因为金国送回了燕云之地,大宋与金人的关系达到了空前和谐,韩世忠、李少言都在与金人对抗。 他们想与金人打仗,为了个人立功,不惜挑拨宋、金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扬名立万的目的。 蔡攸提出,朝廷下令让韩世忠、李少言返回汴梁,以确认消息真假。 这么一说,不少人附和蔡攸,赵佶也有些为难,蔡攸所讲也不是没有道理。 蔡攸这么一讲,把他隐瞒消息的罪责减轻了许多。 李若水抓住这一点不放。 于是蔡攸把责任推到了下属身上,这名下属说是看到了消息,因为贪杯忘了汇报,后来因为害怕,所以就干脆隐瞒不报。 这名官员被连降四级。 本来想借此机会把蔡攸整倒呢,没想到蔡攸来了个金蝉脱壳。 下属连降四级又如何呢? 只要蔡攸不倒,早晚又会把他官复原职。 这让李若水有些郁闷,如果宗舒在的话,绝对能把蔡攸给整倒! 难道真像是宗舒过去骂过他的:百无一用是书生? 看看宗舒想整谁,几乎是一整一个准,不是让人破财,就是让人丢命。 两厢对比之下,李若水固然很有才,但招数不够实用,还是宗师在京城,太子感到比较放心。 于是,赵桓天天盼望宗舒回到汴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