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14章 乌巢禅师,大日如来真经 (第2/2页)
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经文自然是好经文,不过乌巢禅师传经之时,曾经牛气的表示:“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 玄奘依言照办,结果每一次都被妖精抓了去,没有半次发挥作用。 还是那句话,本世界的大能,吹大牛扯犊子之事极多,连如来佛祖都不能免俗,更何况是乌巢禅师。 关于乌巢禅师的来历,有很多种猜测,由于经文开篇为“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因此很多人猜测是乌巢禅师是观音菩萨一个法相。 吕云澄特意赶了过来,跟在玄奘师徒身后,待到乌巢禅师传经,终于发现了乌巢禅师的跟脚。 乌巢禅师确实是大能的马甲,但既不是观音菩萨的马甲,也不是燃灯古佛的马甲,而是自家师父的马甲。 的更明白一些,便是菩提祖师分割出去的一部分灵韵显化而成。 菩提祖师是三家同修的大能,只不过在斜月三星洞,平日里表现出的更贴近于儒道两家,稍有佛门痕迹。 那却是因为,菩提祖师年轻时也是热血之辈,觉得道装更加仙风道骨,不想做光头和尚的打扮。 因此,以大神通分割灵韵。 原本计划是儒释道各一个化身,不想分割过程中出了差错,只分离出乌巢禅师,便没有继续分割的想法。 吕云澄跟在身后,便是想蹭乌巢禅师讲道,发现乌巢禅师是自家师父,更是绝不可能错过。 从乌巢禅师税观自在菩萨”开始,便已经盘膝坐好,默默听讲。 一盏佛灯悄然点亮,半空之中大放光明,好似多出来一轮红日。 乌巢禅师双手结印,口中诵经,没有施展半点神通,佛法灵韵却已经笼罩整座浮屠山,方圆百里尽是佛光。 烈火般燃烧的佛印接连升起,在半空中显化为万丈光芒。 火焰不知从何处燃烧,光芒不知从何处散去,只是随着经文诵念,所有人情不自禁进入到了顿悟之郑 吕云澄双手下意识的结印,用的却不是最常用的道门九字真言手印。 而是:一心印、光聚佛顶印、不动根本印、鼓雷音印、日光菩萨印…… 印诀到了最后,赫然是“成就一切大光明印”,一尊佛陀虚影从背后缓缓升起,金光佛掌从而落。 不是如来神掌,不是万佛禅宗,而是大日如来真经! 掌力径直轰在吕云澄头顶,随即崩碎为琉璃佛火,从七窍钻入吕云澄五脏六腑,燃烧心头的杂念。 一缕缕黑烟从七窍冒出,头顶凝成一个漆黑魔头的形状。 魔头被佛光挤压的纤细如绳,远远看去,不像是魔头,更像是一条灯芯。 吕云澄有所领悟,孙悟空和玄奘亦如此,就连根性相对较差的猪八戒,也盘膝坐在地上跟着诵经。 大能讲道,不知时日。 原本便是讲三五十年,也算是正常现象,可玄奘rou体凡胎,尚不能两三日不吃不喝,更遑论讲道十年? 因此,乌巢禅师只是讲了两日,便停止讲道,留下一篇偈语便要离去。 “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若遇接崖,放心休恐怖。行来摩耳岩,侧着脚踪步,仔细黑松林…… ……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吾去也!” 孙悟空没看出乌巢禅师跟脚,虽然有所顿悟,知道这是一位大能,闻言还是颇为愠怒,举棒要打。 不为别的,只因为那句“野猪挑担子”的是猪八戒挑担子,“多年老石猴”的就是他。 刚见面的时候互不认识,这个时候一句话叫破跟脚,言语颇有调笑,孙悟空自然也就随之“那里怀嗔怒”。 眼看棒子就要落下,孙悟空耳边传来了传音:“悟空住手,不可放肆。” 孙悟空收了棒子,传音回去:“哥哥不在方丈岛潜修,怎的有空来此。” “听大能讲道。” “哥哥认识乌巢禅师?” “认识。” “原来是哥哥的相识。” “也是你的相识。” “谁?” “还记得我和你猜过的字谜么?谜底是‘狄’的那个字谜。” 吕云澄曾经和孙悟空逗闷子,闲着无聊猜谜,曾经讲出“灵台起火,斜月反背,三星缺一”的字谜。 孙悟空心中一动,吕云澄和姓狄的自然是无甚关联,但细想谜面,却让人想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双方拜师时间不同,孙悟空拜师的时候,吕云澄已经出师,自然不会是师兄弟,那便只能是……师父! 离开三星洞时,菩提祖师严令不可提及因果,怪不得既相识又不相识。 想到此处,孙悟空收起金箍棒,轻笑道:“你我怀嗔怒,我偏不怒,你这偈子一开口便错了,快快再三五十篇,让老孙看看真假。” 乌巢禅师笑道:“是非真假,前路便可看到,你这猴头当真刁钻!” “猢狲刁钻,才需要师父教导。” 这话明着玄奘,实际上是感念菩提祖师的教导。 毕竟,当初菩提祖师为他取名,便是把“猢狲”的“狲”去了反犬作为姓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三位慢走,吾去也!” 乌巢禅师的身形缓缓消散,玄奘大礼参拜,孙悟空一同参拜,唯独猪八戒不解其意,心这是什么菩萨? “嗤!” 吕云澄人剑合一,御剑飞行,向着乌巢禅师消散的方向追了过去。 吕云澄乃三界第一剑仙,御剑飞行的速度堪比大鹏,乌巢禅师速度自是不慢,却也难以摆脱追逐。 不想让太多人关注,乌巢禅师叹了口气,佛光一闪,露出真身。 吕云澄翻身落下,拱手一礼:“贫道真阳,见过乌巢禅师。” “真阳?这是你的名字?” “在你面前,我可不就是真阳?” “从你出师开始,一切因果便都已经了结,你往日潇洒处事,对于这点怎的半点也看不透?” “因为我不想看透,我并不觉得看透有什么高深,传道授业之恩,三言两语便揭过,与禽兽何异?” “既然如此,你追我做什么?明明知道我最讨厌显露因果。” “师父勿恼,弟子追逐之时,时刻催动移星换斗,还有这娃了帮忙遮掩因果,并无任何人发觉异常。” 吕云澄前方一拍,六娃的身形显露出来,躬身一礼:“六娃见过爷爷。” 乌巢禅师笑道:“你这混球还真是好运,这么灵秀的娃娃,一次能够寻到足足七个,真是好运数。” “师父若是有意,可以把这些辈带在身边抚养,弟子绝无意见。” “没空,没空,我还要开密教。” “机显示,密教将会在九年后于藏地流传,弟子门下大弟子寇仲,可以相助一二,还请师父不要拒绝。” “玄奘师徒前边开路,寇仲和你儿子后边进军,什么相助,还不是想借助我的名头压下灵山的声音。” “您同意了?” “哼!你想打到灵山脚下不成?” “用不着,用不着,灵山脚下的百姓多贪多杀,多欺多诈,不敬三光,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瞒心昧己,大斗秤……” 吕云澄把佛祖那套话,原封不动的返还了回去,言语更是多有鄙视。 “经过佛祖多年辛苦教化,灵山脚下多刁民,教化起来大为麻烦,倘若攻占那些地盘,着实得不偿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