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八章 异变 (第2/2页)
能得到对应的信息! 意识到这点,李启马上对自己身上的其他东西开始尝试。 先是随行的两道金气。 再是芥子袋。 然后是衣服,最后是自身。 约莫过去了两三分钟,李启确定了,这就是自己进度条的本质。 不对,不能叫进度条了。 这是,属于自己的道韵。 就像是清雾城金不唤的‘聆听心声’,当初在地油界的大卜弟子博岳手中的‘魔种’一样。 能够查探自己身旁的事物,判断他们的状态,还能解析他们,如果解析完成之后,还可以直接把信息归类在自己脑子里。 进度条,不过是这个道韵的显化而已。 一直到现在,这一缕道韵才真正在李启面前展露出自己真实的模样。 探测,解析,然后归类到记忆。 似乎万事万物都在这道韵的分析范畴,从简单的行动,再到复杂的组成成分。 “既然如此,我便给你起名叫‘真知’吧,以后给人介绍,也能像博岳一样说个名字出来。” “真是奇妙,这东西原理到底是什么啊?怎么做到的?”李启感叹了一句。 与此同时,他也意识到了一件事。 然后,他毫不犹豫的沉下心来。 他感觉到了,凝练元神,不再需要吞天妖巢的那个所谓宝物。 在五品之前,没有任何宝物比得上这一缕道韵! 这可是大祝都夸赞的道韵,虽然自己老师为人很不靠谱,但李启绝对相信对方的眼光! 他就要用这个,来凝练自己的元神! 至于安全嘛,他没担心过。 禅智和尚肯定不会杀他,他还需要自己,所以李启不担忧自己的安危。 没想到,这一次来了域外,竟然还有这种意外之喜。 外道道韵,失去了天下的压制,恢复成了本来面貌,反倒成了他的最佳选择。 澄澈心灵,压住杂念。 凝神静气,人身小天地开始主动接纳完全体的真知道韵。 元神的凝练,也有属于自己的流程。 正所谓,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着形。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 元一以为质,就是凝练元神的要点。 体内五岳四渎双明,各有特质,构成了身中神的五岳山神,四渎水神,日月天神。 正所谓五岳盖五行,四渎通四方,双明清阴阳也。 而元神则独立其外,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 没有特点的元神,以中和为贵矣。 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四时,应节阴阳,是故能居于首位,有资格称之为‘元’矣。 夫元神矣,其质无名,故咸而不碱,淡而不常,质而不缦,文而不缋,所以能威能怀,能辨能讷,能适应外界的变化,做到不偏不倚。 作为中枢统筹的身中神,元神凝练的部位是大脑,正好契合真知道韵的特性。 一个运作良好的元神,就像是一个完备的中枢机关,能使人阴阳清和,五质恒性,中睿外明,动则如火日外照,静则似金水内映。 真知道韵,从“外道道韵”,彻底变成了李启身体内的一部分,变成了人身小天地的规则。 熟悉的进度条再也没有了。 因为,这条道韵的本质,真正属于了李启,不再是外物,而是自身的一部分。 元神也因此而成。 等到李启再度睁开眼睛的时候,元神已经凝练完备了。 李启的底蕴深厚,凝练身中神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之前一直都是拖着等待而已。 此刻主动推进,一切更是水到渠成。 元神无形而有质,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形态,而是充斥着整个身体,开始协调人身小天地的运转。 但凝练成功之后,李启顿时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更加圆融如意。 性命之理,妙明真常,生化自然,圆融遍体,自内及外,更无分别,更是浑然。 体内的气息运转不险不迫,有如水面播蛇之状,活而不死,静而不动,盘旋而无直硬,浑浑之圈,形舒气和,而不谐尽脱矣。 李启手掌握拳,又松开。 对力量的掌控,简直提升了……不知道多少。 李启感觉,现在自己能隔着一百米开外打出一拳,然后拳风刚好剥掉一个熟鸡蛋的蛋壳,不伤及鸡蛋分毫。 而且他打赌,这感觉没有错。 因为,在‘真知’道韵的帮助下,他对自己的身体,近乎有了绝对的掌控力! 元神已经对身体有了全部的了解! 体内的每一根肌rou纤维,人身小天地的每一寸空间,他都清楚无比,所有的秘密已经被解明,整个身体再无半点不能控制的地方。 肠胃,心脏,血管,全部都纳入了意识可以主观cao纵的地步。 如果他不想,甚至连新陈代谢都可以停下。 已然控制入微。 那两口金气,也已经彻底掌握。 身中神凝聚出一尊,人身小天地的强度也随之提升,修为更加凝练。 “真知道韵还在,效果依然有,只是,没有进度条了,但这样更好,我的感知更加敏锐了。”李启喃喃自语,接着睁开眼睛。 就在他睁眼之后,穿梭早已结束。 而他的面前,坐着禅智和尚。 不知何时,他已经来到了禅智和尚的五级浮屠之上。 禅智和尚似乎已经等待了李启一段时间。 看见李启醒来,他主动说道:“小施主定力不错,被贫僧招来,竟然丝毫不惊惶,反而还能在途中修行,心智远超常人。” “而且,天赋也极为惊人,这才九品就将道韵纳入己身,昔日师尊赐我道韵,贫僧九品期间只不过勉强会用,等到七品之后才完全融入,显化,形成这座浮屠,小施主九品就能完全融入,天赋也是上上之选啊。” “心智极佳,定力优秀,天赋上上,想来定是出身名门,可否与贫僧透露一二?” 听着禅智温和的话语,李启却提起了十足的警惕。 但李启也露出了憨厚的笑容,老实的回答道:“不瞒大师,小子出身巫神山,乃是巫道正统,定能帮助大师祛除魔念,重稳佛心。” 李启半个字都没有提之前的不愉快,就好像没发生过似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