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默默耕耘_第十四章嫌货的买货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嫌货的买货人 (第2/2页)

,接地气,带耳朵和脑子了吗?我说了多少遍了,表演要接地气!”

    “神态不对。这是一位高高在上的盛世王朝公主,身份上天然矜贵,她的骄傲是蕴含在骨子里头的,是含蓄内敛,不是目空一切,妄自尊大。她不是底层为了生活汲汲营营的平民百姓,要摆出一国公主的大气范,别弄出一副上不得台面的小家子气来!”

    “交际花?现在说起这个词,是贬义,但在旧上海三、四十年代,最开始它是作为一个舶来的褒义词而存在的,多为当时的名媛所垄断。民国时‘南唐北陆’中的唐瑛你不知道,但陆小曼总该听说过吧?陆小曼就是‘北陆’中的那个陆,是当时最负盛名的头牌交际花。

    所以作为一名高级交际花,你这样烟视媚行,和大街上那些拉客的低级窑子里出来的有什么区别?哪有半点社交名媛的风范?”

    “同样是走路,古代女子比较矜持和羞涩,因此日常说话声音和走路要轻,要慢,走路看起来要比我们现代人小心拘谨。不过同是古人,身份不同,走路的样子也不一样。

    比如千金小姐,身为大家闺秀,讲身份,因此背直腰挺,气定神闲,小步款款,走起路举步生姿,非常优雅。作为丫鬟也讲身份,屏声敛气,碎步点点,提衣敛衽,根本不需要特别说明,只要一看就能看出是个丫鬟。

    同是大家闺秀,性格气质不同,走路样子也肯定不同。比如王熙凤和林黛玉:王熙凤不识字,被人称作‘凤辣子’,自小被当作男儿教养,嫁入贾家后年纪轻轻就当家理事,因此走路有些像男子,风风火火中还带点优越感和傲气;林黛玉身体病弱,走路不疾不徐,缓步而行,从容优雅,如弱柳扶风。

    ……

    这些区别,你在饰演人物的时候不仅要从神态、言语、气度等方面上表现出来,在举止和姿态上更是不能马虎。”

    ……

    这些老艺术家对她的表演,毫不留情,狂风骤雨般的批评,把程翘翘打击得几乎每天都徘徊在崩溃的边缘。

    不知道有多少次,眼泪都在眼眶里打滚,眼看着下一秒就要落了下来,她都强忍着把眼泪憋了回去,无论如何都不肯让眼泪流下下来,咬着牙把这些人挑出来的毛病一一在心里记下来,回去后仔细琢磨,然后在下一次表演中改进。

    这些老艺术家见她听得进去意见,而且肯下苦功,表演上又有天赋,或许一开始态度有些轻忽,有那么一点来玩的心态,但慢慢的不由得变得认真起来,所以对她的要求越发的严格。

    原来的程翘翘在他们眼里,只是多年老友黄宗骆关爱的一个后辈,但随着他们对她表演的认可,她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符号而存在。直到这个时候,她才真正走进这些老辈人的视线。

    经过他们的挑刺,在他们严格得近乎苛刻的要求下,程翘翘的表演一天天的进步,摆脱了演员们刚开始表演时大多会犯的诸如表演模式化、套路化,表情夸张等毛病,存在于表演中隐隐的浮夸消失不见。表演的技巧有所下降,但整体演技却质朴了很多,慢慢变得细腻平实起来,开始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举手投足间有了感染力,让人看了之后,觉得平实、自然、舒服。

    所以在剧组《大考之年》中她后期的表演越来越好,渐入佳境,导演不知道她回家开了小灶,还以为她是琢磨头了人物的进步呢。

    程翘翘的表演整天处于被批评的境地,她又看不到自己的表演,因此并没有发觉这其中的变化。她没发现,不代表教她的人没发觉,看到她在表演上竟然有这么大的进步,在感叹她表演上灵性、天赋和悟性的同时,对她的要求更加的严格,以至于她的表演学习总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每天被这些老人们虐的欲生欲死,哪怕程翘翘知道她在这其中得到的好处大大的,但是耳朵中终日充斥着批评,难得一句表扬,不免让人不好受,因此她没少腹诽国内这种习惯批评,吝惜夸奖的挫折教育制度的不合理。

    虽然一直被挑错,一直被批评的滋味不好受,但程翘翘没有半点抱怨之心,因为她深知这个机会有多难得的,这已经不是一对一的教学了,而是好几位演艺大拿教她一个,比小班还要小班的这个待遇,不管拿到哪,恐怕都会让人羡慕并嫉妒的眼珠子都红了。

    正是因为知道机会难得,而且这种待遇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结束,之后恐怕再难遇上,所以她宛如海绵吸水一般,竭尽全力去吸收他们的教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