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8章 主世界 (第1/2页)
在汴梁城小小庆祝一番,中路北伐军继续前行。 不过陆永不再担任中路北伐军的统帅,新的中路北伐统帅由杨过担任。 杨过经过数次战争也立了不少功劳,统兵作战的经验也长了不少,统帅十万大军虽然有些吃力。 但是陆永给他安排了不少精明强干的将领从旁辅助他,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反正有问题,陆永也会给他兜底,毕竟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单独的历练才能有所成就。 以后,郭靖、杨过这些人都是他纵横诸天万界的帮手,需要快速成长起来才行。 杨过接过陆永的指挥权,接任中路北伐大军,继续北伐,誓必把蒙古人赶出中原大地。 这是陆永对三路大军最低的要求,也是这次出军的目的之一。 陆永坐镇汴梁,把小龙女等人接了过来,以后就在汴梁定居了。 临安的朝臣和守卫等等也都调集到了汴梁,陆永开始治理国家以及为三路大军筹措粮草。 治理国家这些事情,陆永刚开始还做的兴趣勃勃,一副干劲的样子。 可是没过多久,陆永就对处理朝政的繁琐事情有了厌烦,主要是每天都窝在书房,处理大臣们递过来的奏章,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他来决策。 严重消耗时间,陆永完全没有时间和小龙女她们合练玉女心经了。 而且陆永有时候在和后宫的女人们对练的时候,大臣们有急事了,都会打搅他办事。 让陆永烦不胜烦,要知道就不做这个皇帝,实在是太累了。 当初做皇帝根本不是做一个贤明君主的好吧,只是羡慕皇帝有庞大的后宫,还能拥有一个国家,势力庞大,做事会方便些。 可是陆永好处没享受到多少,要办的事情不少。 为了清闲一些,还能手握皇帝的权力,陆永想了一个办法。 就是把明朝的政体稍加改动,搬运了过来。 明朝是六部尚书内阁制度,皇帝要是勤快些,就能很快收权,要是懒散些,就算几十年不露面,也不会出现大问题。 只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导致宦官专权,大臣结党营私。 陆永稍加改动,把盖大印的权力交给了黑天神教的堂主,让他们给内阁的提案盖印。 为了确保黑天神教这些堂主的忠诚,陆永还给他们吃了赤胆忠心丹,有着黑天神功和赤胆忠心丹双重保障,他们的忠诚度短时间内应该没问题。 所以明朝的六部尚书内阁制度就被陆永最终改成了黑天-内阁制。 黑天神教撤销,神教教众的大部分人员转化成黑天卫,类似于明朝的锦衣卫,只听命陆永这个大楚皇帝。 他们是皇帝大印的守护者,堂主以上是大印的协助使用者,可以代替皇帝使用皇帝大印,处理内阁递过来的政务。 他们就是陆永这个皇帝的影子,但只有付出的义务,没有相配的权力。 而且堂主全部由陆永任命,堂主可以终身任职,但是执掌大印的堂主任期只有两年,两年之后再由陆永任命。 内阁制度依旧照搬明朝,是处理大楚帝国政事的日常机构。 阁老全部由陆永任命,没有明朝什么庭推制度,这叫集权力于一身。 他们任期有五年时间,五年一过,陆永再进行任命。 内阁之下有吏部,礼部,工部,户部,刑部,兵部。 其他五部的指职责和明朝并无多大区别,只有兵部有所改变。 兵部并不再是全国最高的军事机构,而只是负责募兵,训练兵员,招收义务兵,筹备军用粮草,打造军用器械等等, 大楚兵部的职责类似于现代社会的军队后勤部、武装部、装备部的合体。 而在兵部之外,陆永另外设立了军部,专门领导大楚全国的军事力量。 陆永是军部最高统帅,下面设立三位副帅,帮助他统帅全国军队。 这是陆永对军政分离的设想,内阁没有军队的支持,想造反也造不起来。 也省得只会打仗的将军在治国上面指手画脚,也不让不懂兵事的文官统领大军。 各做各做的事情,少了许多麻烦,也让陆永的统治更加牢固。 这样的制度可能在百年之后会被后来人破坏,但是现在是最有效率,陆永只需要制度能让大楚安定三十年,三十年后,陆永已经在其他世界有所成就,到时候再行变革,也不晚。 既然订好了制度,陆永立即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先是黑天卫。 愿意加入黑天卫的黑天神教教众,统统进入黑天卫。 给所有堂主吃下赤胆忠心丹,陆永宣布黑天卫成立。 陆永任命吕志勇为第一位堂主掌印使,其他堂主负责监督。 内阁也在之后迅速成立,第一任内阁首辅当然是非孟宗所属。 除了孟宗,陆永又在大宋以前的大臣里面挑选了四个忠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