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亮剑开始无敌_第417章判断惊人的准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17章判断惊人的准确 (第1/2页)

    对于张雷说的子弹生产线,首长心里多少还有点儿担心。

    这东西好是好。

    但是八路军能不能使用的好,还是一个问题。

    毕竟八路军穷啊。

    这有了子弹生产线,没有生产子弹的原料也不行。

    张雷说原料不是问题。

    这让他感觉挺奇怪。

    这制造子弹的原料,不仅对于八路军,对于山城老头子或者是日军,那都是大问题。

    子弹的弹壳,使用的是黄铜。

    而火药也是个大问题。

    他们八路军自己制造的火药,质量不过关。

    这弄炸药包或者手榴弹还凑合能用。

    这制造子弹,他们八路军自己制造的火药,就差点儿意思了。

    这些问题,张雷能解决?

    不过,既然张雷说他有办法,那就等他回来了再说。

    李云龙和赵刚他们,这些时间都憋坏了。

    这整编第一团,因为张雷还没有回来,所以他们这些人,屁事儿没有。

    现在日军也学聪明了。

    也不扫荡。

    就愣是一点儿一点儿的盖着炮楼往前拱。

    你干他两炮,他还是修。

    现在上级也不让整编第一团出动。

    这李云龙感觉自己都生锈了。

    这张雷不在,日子都过的没劲。

    就在李云龙他们感觉没劲的时候,张雷已经从珍珠港出发,乘坐飞机到达了袋鼠国。

    中途岛战役的胜利,让轮椅罗和尼米兹都精神大振。

    这次战役的胜利,把他们太平洋舰队和日军的联合舰队,终于拉到了一个水平。

    而且在尼米兹看来,他的太平洋舰队,相对于日军的联合舰队来说,已经开始占据上风了。

    起码对于轮椅罗的部队来说,他们的指挥官阁下不会再惧怕日军了。

    从珍珠港之后,他们灯塔国的部队,就在不停的撤退。

    不是被打没了就是被俘虏了。

    搞的灯塔国的指挥官,一个个都风声鹤唳。

    只要一听到日军来了,那脸都能吓白。

    别说指挥作战了,能安全的撤退,就已经不错了。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烟斗麦克。

    在他和日军交手之前,烟斗麦克也算是灯塔国的名将。

    指挥过不少的战斗。

    而且还担任过灯塔国西点军校的校长。

    可以说位高权重。

    但是自从菲佣国被日军打败之后,烟斗麦克就萎掉了。

    被日军追着打。

    从菲佣国跑到了袋鼠国。

    又从袋鼠国,跑回了灯塔国。

    两次都把一个烂摊子扔给了史迪威。

    把他们灯塔国的脸,都给丢到姥姥家了。

    这次中途岛战役,可算是让轮椅罗扬眉吐气了一把。

    至少说明,日军并不是强大到不可战胜的。

    只要好好打,击败日军的还是没问题的。

    尼米兹挺不舍。

    张雷要去袋鼠国,尼米兹是非常反对的。

    在他看来,张雷在珍珠港的才能发挥出他的最大价值。

    张雷对日军的作战方式方法太了解了。

    判断惊人的准确。

    甚至比他的太平洋舰队的情报部门还要厉害的多。

    而且张雷也说了,日军接下来,肯定还会有所行动。

    中途岛战役的失败,日军绝对是不会就这么算了的。

    按照日军的风格,现在肯定在酝酿着下一步作战计划。

    张雷告诉尼米兹,他的判断是,日军下一步的进攻重点,应该是在南太平洋。

    毕竟现在日军的地面部队,已经从袋鼠国进行了登陆。

    居然日军占领中途岛的目标没有实现,那日军就会转变思路,把完全占领袋鼠国,作为他们下一步的目标。

    想要尽快的占领袋鼠国,除了地面部队要快速推进外,为了保证日军地面部队的安全,日军一定会占领新几内亚岛以及马绍尔群岛和所罗门群岛。

    这样的话,日军就能切断灯塔国到袋鼠国之间的联系。

    袋鼠国的联合部队,兵力加起来有四十万。

    需要大量的补给。

    如果航线被切断,那对联合部队,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到时候,日军的地面部队,就能彻底的占领袋鼠国。

    对于张雷的分析,尼米兹十分赞同。

    所以她不敢大意。

    立刻就制定最新的作战计划。

    有一个好消息是,有两艘新完工的航空母舰,将会在这几天补充到他的太平洋舰队里面来。

    分别是黄蜂号和萨拉托加号。

    这两个名字都是原来的老名字了。

    但是航母是新航母。

    船员和舰载机,已经补充到位。

    几天之后就可以到达珍珠港。

    这样的话,他的太平洋舰队,就有了五艘航空母舰。

    张雷说,日军的联合舰队,现在剩下的航母,也就是五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