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解释 (第2/2页)
,赶上西部大开发末期。 别人掏金发财,他去的时候已经无金可掏。 脑袋灵光一闪,‘老子开妓院’。 赚得第一桶金。 就是这第一桶金惹的麻烦,走那那排挤,大家族都看不起他。 毕竟是德国人嘛,于是建国的爷爷带着几麻袋现金返德国。 找到当时的穷困潦倒的德皇。 捐钱,想捞个爵位。 结果德皇一打听,原来钱是开妓院赚来的。 万万不敢收.... 宁愿饿死,祖先名誉也要保住。 爵位没捞到,一气之下建国爷爷离开德国,待在米国一直到如今。 有了这样的代入感,米国工人和农民都很喜欢他。 原来是可以一起嫖娼、一起飞叶子的好哥们...选他! ....... 德皇宁愿饿死,也要保名誉。 欧洲人对爵位、名誉的固执,可管中窥豹一斑。 这已经不是钱的事情。 关系以名誉。 对于雪莉的爷爷来说,情况更严重。 还关系到肤色。 他的儿子与亚裔结婚,第三代孙女雪莉已经有东方面孔。 还好有一头金发,保有一点欧洲人的特征。 第四代,如果还和亚裔结婚,还会有欧洲人的特征吗? 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 换位思考,假如‘玛爸爸’的第四代承继人,是个黑人? 你猜玛爸爸会如何? 几十年后,天朝首富是个黑人。 国人感情又待如何? 所以,张一真心理解雪莉的爷爷感受。 自己只能又气、又恼、又无可奈何。 离开畜棚,陈苏返回小镇家里,为大家午饭做准备。 张一驾驶另一辆皮卡,来到酿酒车间。 停在车间门口,这里也是地库的入口。 下车,上前在大门上输入密码。 大门应声自动打开。 入口往里走二十多米,两侧堆满玉米,这些玉米短时间根本用不完。 牧场还只有五十头母牛,肯定吃不完。 那怕是五百头也吃不完。 下一季度,无需再种玉米。 再后面是存放啤酒的地方。 原本还有二千多箱留存,现在看上去只有两百余箱。 往前几步,是朗姆酒的存方地点。 原本有九十万瓶朗姆酒放在这里,数量未少。 往前走,是堆放伏特加的地方。 农场要赶在摘牌前,争取生产五轮、每轮一百万升伏特加。 加上圣诞节前生产的一百万升,到四月,农场将有六百万伏特加。 其中一百万升发到欧洲,卖给雪莉的父亲。 另一百万升,已经发给何泽钢。 继志续往深处走,白酒存放点,只剩两百箱独独单单的堆放着。 看来,只有啤酒和白酒卖的最好。 朗姆酒、伏特加还没有人开始动。 这时,汽车发动汽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张一回头看,一辆红色福特F250停在身后。 凯西踩着综色皮靴从车上跳下来。 看上去酷酷的。 “好久不见。”张一张开双手主动打招呼。 凯西犹豫一秒,和张一抱了抱,一触即分。 “我以为你留在亚洲不回来了....” 听着语气像聊天。 细品之下,是深深的怨念,怪张一不早点回来。 因为两人关系,并不是那么‘热’,张一还不能亲吻她。 “为什么突然来农场?”张一主动岔开话题问。 “我来装一些伏特加回市区。”凯西回答。 “店里的生意怎么样?”张一关心问。 “不太好,啤酒和白酒,已经停售,伏特加和朗姆酒,每天只有游客买十几瓶。”凯西回答。 张一点点头。 啤酒受众多、有助睡眠,醒后让人神清气爽,很受欢迎。 白酒较果更好,有治疗隐疾的作用。 加上啤酒和白酒农场库存很少,所以最先售磬。 而伏特加和朗酒酒,需要多喝才会感受到它们的优点。 除了老酒鬼、真爱、游客,一般人不太愿意尝试。 “这段时间,我赚到多少钱?”张一笑着问。 “大约是四千五百多万米元,最准确的数额,你要问安琪....”凯西回答。 “呃...”张一惊呆,反问:“为什么会这么多?” “白酒一千每瓶,卖掉两万瓶,这是四千万。” “啤酒卖掉两千五百箱,每瓶一百七百元,这是五百一十万。” 张一后知后觉,惯性思维。 商店卖的零售价格,是批发价两倍,所以看起来很多。 如果是批发,则仅仅只有50%。 以零售的价格卖出去,价格翻一倍,交税不心疼。 除了第一年,最近两年‘回信’没有给米国本土捐一毛钱,也就没有减税加分。 所以四千五百万收入。 包括来自瑞典的六千万米元收入,到四月份,皆需要向米国政府交税。 没有选择,‘研究中心’是头吞金怪兽。 ‘回信’一年所有赚的钱都要投进去。 至于回信巴铁医院,每年四五百万米元的善款,张一更是花的心甘情愿。 ‘回信巴铁医院’院长张文之,是菲丽斯奶奶和太爷爷张武的儿子。 张文之心态平和,不争、不抢、不闹....一心只为救死抚伤,张一没有理由不给钱。 何况还是帮助巴铁,总比之前在肯尼亚浪费钱,好一万倍。 为当地人救死扶伤,反而被当地人喊杀喊打。 不如农场养的猪、狗。 把他们和狗比,是偏低了狗。 农场的狗狗们,可是一个比一个乖巧懂事。 甩掉脑海里的思绪,张一看向凯西,关心问。 “最近网络上还有好心人帮农场声讨猪头奥吗?” 凯西摇摇头,“所有和‘克洛斯农场’相关的关健字都被屏闭,包括谷歌、脸书....” “呃...”一万头草泥玛从心里果奔而过。 “说好的言论自由呢?”张一反问。 “不知道。”凯西杨不想多谈。 “好吧,”张一摊了摊手。 回想去年发生的一件事情。 猪头奥参观一家汽车生产企业。 这家企业呢,还是他的金主之一,关系比较好的那种,所以去发扬一下‘亲民’形象。 结果到了地方,被一个员工质问。 ‘为什么他老婆会失业?’还问猪头奥,‘是不是慌言传播者?’ 猪头奥当时脸色很难看,虽然是慌言传播者。 但他最不喜欢别人叫他‘慌言传播者?’。 于是。 第二天这个流水线上的员工被开除。 他和他老婆都失业了~ 想通这些,张一不在奇怪。 以猪头奥的狭隘心胸,确是会用手中权利,干出抹杀言论自由的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