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二章 逃避现实的力量(二) (第2/2页)
下那些矿工敬重关老爷的为人,他们愿意为他吃苦受罪。 矿工们一方面干活卖力,另一方面也很少出现伤病亡者。不得不说关老爷在管理方面有一套,在他的领导下,矿洞的产量年年位列前茅,经常受到朝廷方面的嘉奖鼓励。 父亲的成就,儿子的荣光。正因为有这样一位好父亲,身为儿子的关洵从小也是受尽了别人的尊重。 矿工们爱护他胜过亲子,有时宁可自己出事,也不让关公子受半点委屈。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关洵一天天长大。日子虽然苦,但他从未感到孤单。 年复一年,关洵在父亲的教导下成长。耳濡目染父亲的为人,他也学到了正直、宽容和诚实。 关洵崇拜父亲,在他看来父亲是山,刚正挺拔屹立不倒。 然而每个人都有脆弱的部分,关洵不知道,只是因为父亲没表现出来。 十四岁那年可以说是关洵人生的转折,因为那一年他父亲成为了英雄。 当时朝中有贪官结党营私,正义的清官王大人冒死进谏,结果反被贪官诬陷入狱,经审理后判决满门抄斩。 当时王大人的妻儿得知他被捕的消息,反应迅速立刻展开逃亡。 由于黄毂地区荒凉且偏僻,因此他们选择向西前往外邦避难。 途径关洵父亲所管辖的矿坑附近时,一行人的水粮用尽,年龄最小孩子更因为经不起舟车劳顿病倒。 起初是手下官兵在运送物资途中偶然发现一行人,以为是难民,出于好意将他们带到 矿坑村。 关洵的父亲听取手下人报告,随后前去询问他们状况。 由于是朝廷钦犯,王大人的家属们自然不可能说真话,他们撒谎说自己是因为饥荒背井离乡逃难的难民。 关老爷听后也不深究他们逃荒为什么要来更荒的地方,只是觉得他们可怜便让他们暂时留下。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就在那群人来到矿坑村的几天后,朝廷的公文也到了。 公文上明确指出逃犯的特征,几男几女年龄多少,长什么样、身上有几颗痣都写得清清楚楚。 看到这么详细的介绍,关老爷想都不用想就知道官府要抓的就是那几个所谓的“难民”。 他来到自己安排给那些人住的地方,再次询问他们真实情况。 王大人的妻子一看瞒不住了,于是只能将真相和盘托出。 关老爷听过王夫人的陈述之后十分动容,他佩服王大人的为人并保证不会将王夫人他们供出去。 王大人的家属们听到关老爷居然肯冒险收留他们,一个个感激涕零纷纷叩拜谢恩。 关洵在听说父亲的决定后也是激动万分。不畏强权收留正义之士的家属,这样的行为堪称英雄! 那一刻在关洵的眼中,父亲身影又再一次拔高。他告诉自己应该更努力一些,他一定要成为父亲那样正气无私的人,如此才能不辱没父亲的名声。 然而好景不长,关老爷藏匿逃犯一事很快被人告发。 有一名手底下的官兵为了荣华富贵,决定出卖自己上司与贪官达成交易。 那一天朝廷的军队包围了矿坑村,关洵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父亲与逃犯们一起被套上锁链带走。 那一刻关洵的心情很复杂,恐惧、悲伤和失落一同充斥他的内心。 不过他并没有哭,因为他知道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他的牺牲不是没有价值,至少他维护了公义。 之后的审判比想象中更快,仅一周后,关老爷就被人以藏匿重犯的罪名判处斩立决。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特别是对于关洵的母亲。如今身位妻子的她什么都做不了,只能与矿工们还有那些和关老爷要好的官兵们一起共同筹钱,希望打通关系可以见丈夫最后一面。 经过一番奔走,好不容易买通一名官员获得见一面的机会。 可是官员说了,见是见,但只能一个人见。具体谁去,你们商量好了再说。 母亲想了很久,考虑到临死前见儿子一面可以为丈夫带来希望,如此上路也轻松一些,因此她最终决定让关洵去。 去之前,关洵想方设法鼓让自己起勇气。他反复告诉自己,一定要记住父亲最后的教诲,他似乎已经知道父亲要说什么。 然而事实却与他想的完全不同,多日未见的关老爷因为恐惧与后悔,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神采。 当关洵时隔几日再度看到自己父亲时,眼前的人令他差点没认出来。 斑白的头发、胡须,瘦弱无力的身体瘫坐在地,眼神迷离失去光芒,还有眼角深邃的皱纹和泪迹。 这还是曾经那个受人敬仰的父亲吗? 关洵丝毫不愿承认,他以为即便身处牢狱,父亲也会一如既往的高大挺拔。 他是强者!世间怎会有能打倒他的东西呢? 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 就在关洵因现实打击而迷茫之际,父亲口中说出的话直接毫不留情地击碎了他的信念。 怀着深切的无力、悔恨、颓废……嘶哑的嗓音叹息道: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