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86章:热火朝天向钱冲 (第1/1页)
“我和玥玥一样,也猜陈爷爷是在京城的。”赵德这样说,既是因为偏向小妹,又有对小妹的信任。 “那好,我就猜他没有在!”赵义只好做出这个选择,否则这个赌约就没了意义。 长途车坐得枯燥,赵玥被三哥的这个打赌,引发了兴趣。 那就小小的作弊一下,嘻嘻。 闭上眼睛,她装作打瞌睡的样子,却暗自用右手轻揉左手的无名指,调动意念进入了空间。 在空间里,她利用天眼系统略微查看一下芙蓉胡同1号院后,不禁得意地露出了笑容。 陈立本果然在1号院里! 不仅他在,他的几个外孙也在。甚至,他的两个女儿和两个女婿,也都在! 这一大家子人,应该是利用孩子们放暑假这个期间,一起来京旅游的。 来这里做什么,不是赵玥关心的事,她也不想太过了解其他人的私事。 正要从空间里出来,她又顺便看一下芙蓉胡同附近的什刹海。 蓝天白云下,碧波荡漾,荷花盛开。一只只游船,在水面上划开一道道痕迹。 有的游船正在靠岸,游人也就说笑着走到岸上,再从铁栅栏的开口处,离开船码头。 还是有人在游野泳,但那些人里面,肯定不会再有郑晓春的身影了。 赵玥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稍动心思,就想到了那个已经成长为青年的莽撞人。 或许是担心他会有意外?或许是想知道他近况如何? 暗呼口气,赵玥把意念从空间里调出来。 前世经历的许多事情,再于她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与前夫不能说没有一点美好,那也是不客观,也是自欺欺人的谎话。 可那样的美好,相对于她后来经历的艰难、坎坷的人生路而言,实在是太过短暂了。 如果可以比拟一下的话,她只觉得前世的些许美好,甚至还不如大年夜里燃放的烟花。 暗夜无边,蓦地升起一团光亮。随后,这团光亮就绽放出极为绚烂的花朵。 闪烁不停、五彩缤纷。 仰头观看的人们,嘴里纷纷发出啧啧称奇的声音,并不断为这样漂亮的景致欢呼着。 之所以这样欢呼,是因为大家都惊赞这样的奇景,也更知道:这样的景致,很快就会不见。 赵玥看到这样的景致,也会发出欢呼,也会发出赞叹。但她仰望着这个绚烂景象,心中却已经提前伤感起来:美好,终究是短暂的。 果然,烟花绽放之后,随之而来的,是长久的沉寂,是漫漫的暗夜。 漆黑一片,就如赵玥前世经历的人生,是一模一样的。 “玥玥,玥玥,你怎么了?”赵德和赵义说笑之间,不经意地发现打瞌睡的小妹脸上神情很紧张似的,就赶紧低声叫着她。 睁开眼睛,赵玥立即不再感受到烟花的短暂辉煌,以及长夜的孤清黑暗。 明亮的阳光下,她既然见到自己仍然坐在长途车上,仍然在两位哥哥的身边,心中顿时踏实下来。 “没什么,就是打了个盹儿。”她笑了笑,再看去车窗外。 行人、骑着自行车的人、开着拖拉机的人,还有其它的车辆,包括护道林外的村舍,都在她的视野中,转瞬划过。 陌生的终究是陌生,与亲人的相处,才是最安全、最美好的。 赵玥这样想着,不禁再记起前世的家人们,各自生活的状况。 前世时,家中肯定不是此时的状况,而是一番凋零的景象——父亲因病早逝,母亲体弱多病,兄弟们少有来往,四哥赵德更是孤身生活。就是大姐和大姐夫,也总会为生活琐事而争执不休、彼此不能忍让。 这些景象原本是真实的,但在穿越回来的赵玥的干涉下,已经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父母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哥哥们或者事业有成,或者精心学业;大姐和大姐夫相处和谐,不再带着各自的心理优势而争执…… 就连赵玥自己,也是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得到了很好的收获,并仍在延续。 这些,是因为与她洞悉人生后穿越回来有关,更是与她戴着空间回来有关。 有了这些,就能够保证有现在的美好生活吗? 肯定还不够的。 能够保证美好的前提条件,永远是自强与善良的内心。只有这些,才是安心快活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根本。 “京城到了!”售票员的提示,打断了赵玥的游思。 “走吧。”三哥赵义招呼着弟弟meimei。 再拎着各种物品,兄妹三人走下来长途车,向车站外的公交站走去。 坐上公交车,兄妹三人继续看着车上售票员那熟悉的动作,不禁有重温作业的感受。 每逢进站、出站,售票员仍是都要伸手示意公交车附近的骑车人让行。与这个动作相伴相随的是,售票员口中不停地的提示声:“公交车出站了出站了出站了,骑自行车的请靠边骑靠边骑靠边骑……”; “公交车进站了进站了进站了,骑自行车的请让行请让行请让行……”。 赵义、赵德呆看这位售票员许久,再低声说着:“语速太快了。” 赵玥看着车窗外嘈杂的车流,略微回应:“路况复杂,售票员也就不得不多辛苦一些。” “是啊,人太多了。”从村里刚到京城,赵义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慨。 多吗? 赵玥暗笑:未来,只有更多的。 赵德在一旁也带着慨叹的语气说:“古人说‘熙熙攘攘’这个成语,形容眼前的景象,真的很合适。” 合适吗? 嗯,很合适。 这些行人里面,既有赶着上班的,也有忙着回家的。或许,这些人里面,更多的是忙乎着洽谈生意的。 这个时候,农村的经济活动相对还较弱。但是,大城市里的人们,已经开始热火朝天地“向钱冲”了。 青岛的一家小企业的负责人,开始颁布了“十四条”军规。这家企业生产的电冰箱,质量上,以后将会成为行业标杆;销量上,将会成为市场的龙头老大。 京城的一家股权分散的企业,也发出了豪阔的壮语——“冲击年销售额两百万”!这家企业的电脑产品,将会成为未来的人们在办公时,不可或缺的工具。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