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五章年少万兜鍪(十一) (第2/2页)
速度已经很快了。 要不是一路上有锦衣卫的人给带路,全部都是走的近道。 现在应该还在某一个地方艰难的行进呢。 骆养性为难的张了张嘴。 半响没有出声,崇祯心中就明白,自己刚刚的要求确实不靠谱,在参谋们推演之后,得到的最快速度,差不对也就这样。 就这还是一路上放弃了身上太多的累赘,才能够达到的。 崇祯猜测,这些新兵身的弹药,应该大部分都扔在的原地,干粮也不会带的太多。 而这种办法,并不是很安全。 一旦发生战斗的话,不用想一定会惨烈的很。 不是打不赢,而是牺牲的太多。 “算了,朕就不催了,后勤的保障工作一定要做好。” 崇祯伸手一拿,他忘记了自己已经摔了茶杯,习惯的喝茶动作,让手中一空,随即一怔,随即苦笑道:“也是昏了头了。” “皇上,这些工厂主们捐款的数额和人数都统计出来了。” 眼见着崇祯心情不好,看到的,听到的,都没一个好消息。 李长庚只有拿出目前唯一一个能够振奋人心的统计表出来。 “出来了?” 崇祯摆摆手道:“我就不用看了,把这些金元,全部购买成他们厂子里的商品,就按照市价购买,同时做好登记工作,等这次救灾结束,咱们在商量这些商人的问题。” 捐款古来有之。 不是为名,就是为利。 崇祯对这种事情喜闻乐见,既不鼓励,也不禁止。 良心要自己发现,才算是良心。 被官府催着捐款,那都是什么事? 受灾的百姓是百姓,那些商人们就不是了? 做好引导人们的价值观,才是大明的官员们应该做的事情。 李长庚对崇祯的反应有点不理解。 在做的诸位也都一样的好奇,皇上是怎样的想法。 按理说,这都是皇上领导有方,才会有阵站出来捐款,要是以前,谁愿意搭理这种破事。 捐出去,也是落进了官老爷的腰包。 和百姓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还有什么事情,都一个个的说出来。” 崇祯看了一圈,见到张鹤鸣欲言又止,此人是现在低调的很,办的各种报刊也是最严谨,也最及时的。 深受大明各个阶层的人 喜爱。 “张鹤鸣,朕看你有点想法,说出来听听。” 办理报刊,是要走到各个阶层去亲自查看的,最近虽然都在会议室开会,对外面的许多事情也有着自己的想法。 特别是现在的各个工厂。 所有的商品,都是供不应求,可工厂的供人作息时间,还是原来的样子。 以前倒还罢了。 可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受灾的地方,也是需要大量的物资援助的,虽然商品的价格一直很稳定,并没有谁,为了赚这个昧良心的钱而加价。 不过适当的加班,多生产出来一些商品的话,是不是能够缓解整个市场的压力? “臣觉得,现在是不是可以暂时的开放一些可以加班的条例?就是那种自由加班,给足够加班工资的加班。” 每天四个时辰的工作时间。 面对这样的一个严峻考验,真的有点难以为继。 要是开办新厂的话,灾情结束之后,肯定是没有现在这样大的订单了。 当然重要的一点则是。 招工难啊。 不但崇祯觉得人才稀缺,现在普通的工人,也跟着稀缺了。 到处都在开工,工人根本就不愁没有工作。 现在有些厂子,所有东西都准备完毕了,忽然发现原来被自己不重视的工人们,都一个个的没了。 适合的年轻人去当兵了。 中年人,还有着一把力气的也都在工地上干活,毕竟那个地方是包吃住,工钱还高,没有多少技术性可言。 老人在家里带孩子。 只有女人才会选择进工厂。 可这个数量也不够啊。 崇祯是不想开这个头的,可有的事情,却在逼着你不得不去做。 加班是可行的。 任何时候都可行,他怕的就是,有人用加班在掠夺劳动力,从而弄出什么他不敢去想的幺蛾子事件。 说实在的,加班也就在工厂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做过这样的事情。 当时是因为生产东西,急于要回笼资金,然后招兵。 以此来对抗入关的建奴。 那时候是在争分夺秒,一刻也不敢放松。 再后来就是一切都平静了,才建立了一个工厂上班的严谨体系。 为的就是不要把老百姓当做了牲口对待。 “可以,加班必须是自由加班,也必须给足加班费,最低的保准,就按没半个时辰三倍的工资对待,这一点以后也可以写进大明律当中的劳动篇,还有就是,每一次加班的时候,都必须报当地的官府审批,确定必须加班,才能够加班。” 这一次崇祯说的有点多。 对这件事情,他不得不重视,百姓现在不懂的争取自己的利益,要是等到所有的百姓们都识字了。 也都开启的民智。 到时候弄出来的风波,可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张鹤鸣一边记录,一边思索着。 他现在还是不知道,皇上为何对加班这件事情这么反感,总想着从字里行间,看出其中深藏的原因。 可没有经历过鬼畜的生活。 谁又能够明了,加班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不过自己这一次小心翼翼的建议,居然被皇上采纳了,连他自己都感到一阵意外。 更别说,坐在周围的李长庚他们了。 检察院御史高名衡,上次一位千里之外只为墙的事件,被批评了一下,官府干的活,是要面对百姓的。 不容许和稀泥的的办法。 也让他沉寂了好长一段时间。 原以为自己会被开解出去,送往工程队修路的,最后发现是自己吓自己。 皇上针对的是事情本身怎么被解决。 而不是人犯错自之后,就真的是个错误了。 那一次,自己掏钱,买下了周围的一片地,专门留出了一条乡道捐赠给了官府,才算圆满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当然邻居也跟着出了一点钱。 不多,也就象征意义多一点。 毕竟他们高家有钱吗。 做点善事还是可以的。 也就从那之后,他发现解决一个问题,只要不牵扯到道德的问题,都是最容易解决的,而且决绝之后,就不会在被人翻出来。 说是当年你们家势大,我们家忍了。 现在我们家翻身了,你们家是不是也应该趴下之类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