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八节 (第2/2页)
就向后转、跑步走;山上下来的那夥人,正是曹cao的第三梯队,还多了陈留太守张邈(miao3)的两千人马。 于禁向曹cao打个招呼,说:“主公,末将先追杀一阵,再回来禀报。”曹cao忙说:“不要超出十里,见好就收啊!”于禁他们一边说着“遵命”,一边追出去了。夏侯惇和夏侯渊弟兄觉得这仗打得窝囊,自己也没立功,要求跟着于禁、曹仁去追徐荣,曹cao答应他俩只可追十里,到时要提醒于禁领兵回营。 曹cao到山上去看,吕虔正在领兵‘弄虚作假’:原来山后并没多少人,那些旗帜也是虚插的,那几位太守并没来人,兵不厌诈,吓唬徐荣的。曹cao哈哈一笑,情绪好了些。又去看鲍信的伤势,军中郎中说,已经起了箭,用了华佗先生的麻黄散,裹了伤口,不疼了。曹cao说,‘华佗是我的老乡,真是光荣之至。下次请他多留些麻药,军队也好,百姓也罢,都离不开这位华先生啊。’接着他话锋一转,无比沉痛地说:‘计广弟(鮑韬字计广)殉国了,壮烈地很呐!我打算派五个精壮斥候潜入荥阳城,伺机寻找他的遗骸,一定带回家去,告慰家人啊!您也派一两个人一块儿去吧?”鲍信非常感激曹cao想得周到,自然同意。 山下由远及近,敲起得胜鼓,张邈、于禁、曹仁、夏侯他们回来了。缴上三百多颗人头,两个俘虏。自己死伤不多,可惜牺牲一位重要偏将,他就是捐助大量资财,帮着曹cao招兵买马的韂(chan)兹先生。由于他是张邈的部将,抚恤工作由张太守安排,但是曹cao决意要再给一份抚恤金,并且负责安顿烈士的家小。杀敌者按条例记功,人头就地埋葬。 曹洪请示:那俩俘虏咋办?有人说杀了得了,带着麻烦;俘虏一听,扑通跪倒,叩头如捣蒜,并说他们本是河内人,去洛阳走亲戚时被徐荣抓来的,不然当下就死,曹洪建议留着,他还要向俘虏了解徐荣的情况。曹cao同意。 许多读过《三国演义》但没看过正史的朋友会问:‘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关云长温酒斩华雄’,那么精彩的故事,怎么没说?
原谅小可,大事不能胡编,桃园弟兄和公孙瓒根本没去虎牢关,他们连十八路联军都没参加。 刘备和公孙瓒是同学,当时带领关羽、张飞确实是在公孙瓒麾下效力,但是袁绍与公孙瓒开始交恶,简直成了死对头,他怎能到袁绍帐下听喝? 事情是这样的。 公孙瓒举孝廉,从书佐干起,进取心极强,逐渐凸露锋芒。后来两次大破黄巾军三十余万,北征乌桓、鲜卑,屡立战功,故获朝廷不断封赏;讨董军起,当时瓒先生已是奋武将军、封爵蓟侯,统管辽西郡一切事物,朝廷更让他兼任辽东属国长史,实际就是代表朝廷行使辽东管辖权。 公孙瓒本是辽西令支人(今河北迁安、昌黎一带),官做大了,在辽东襄平(辽宁辽阳)也有一套衙门办公,徐荣就是襄平人,是公孙瓒推荐进朝当官的。 公孙瓒这么大的势力范围,而且野心很大,严重影响了南邻的安全,所以,冀州牧韩馥、渤海太守袁绍难免心有余悸,嘣嘣直跳,这就有了矛盾的根源’结梁子的导火索是由袁绍袁术弟兄引燃的。 袁氏兄弟本家不和。袁绍、袁术乃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袁绍虽然居长,但他生母是小妾,袁术虽然排行小弟,却是正妻亲生的,于是小袁认为自己是嫡子,看不起偏房大哥。后来,伯父去世,膝下无子,于是过继大袁去接香火,这样一来,形式上大袁就是长房长子,于是问题就来了:袁家‘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朝野威风,二袁掐架,谁都想扛这杆大旗,暗斗慢慢变成明斗。 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积极响应讨董号召,一路向北,勇敢挺进,吃了不少苦头,冒了不少风险,好不容易打下鲁阳(今日河南鲁山),孙坚当时奉袁术为上级,立刻向他报喜请功,小袁表奏朝廷,推荐孙坚镇守鲁阳;大袁听说后,立马派周昂去鲁阳接收,袁氏兄弟终于翻脸。 袁绍怎么也跟公孙瓒闹翻了?原来,大袁内心想当皇帝,这事又不能贴广告,于是就玩阴谋。他积极建议拥立幽州刺史刘虞替换刘协(汉献帝),刘虞本是皇帝本家,幽州任上恩威并用,中原人民和游牧民族都信服他;刘刺史自己生活简朴清白,深得朝野人望。大袁可不是真心干事的,他是想以后再接机倒刘,自己登台。但不成想,这事儿首先激怒了公孙瓒。原因是善良的瓒先生官升脾气长,现在变成了野人。刘虞因为他不听领导,惹是生非,曾经策划搞掉他。那要刘虞当皇帝,岂不是要公孙瓒的老命?所以,大袁跟公孙瓒也闹翻了。瓒先生怎会出兵参加袁绍? [小说网,!]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