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四百年_第一章 第十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十节 (第1/3页)

    第一章第十节是非成败论诸葛

    蜀汉建兴十二年八月二十八日,也就是公元34年10月8号那一天,渭河南岸五丈原的蜀军营帐里,诸葛亮走完了他叱咤风云的一生,兑现了他忠于皇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在他身后,基本是一片赞扬、崇拜之声,就连当时的敌人,政治上的对手,战场上浴血拼杀多年的仇敌,都对他五体投地、心悦诚服。曹魏和司马晋朝的皇帝都以高调赞扬和评价孔明先生,不把他当敌人,却一直隆重纪念他。从那时到今天,将近一千八百年里,朝野政要、文人、史家都是众口一词地赞赏他的智慧、才能、廉洁自律。虽然陈寿和一些论者曾经微词于他的军事才能,但都不能准确立论。

    就此而言,他似乎是非常成功的一位历史高人。

    但是,诸葛亮呕心沥血奋斗一生,终了也不曾达成理想、统一全国,这恐怕无论如何也不能跟姜尚、管仲、张良抗肩,似乎又不算成功人士。

    这样一个令人十分纠结的历史存在,我们该如何将它合理解读?——不能强词夺理,不能假想,不能超越当时的社会发展阶段,只能依据尽可能多的文史资料,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分析概括。

    (一)能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应该以什么论英雄?

    你要说,‘不论失败者或成功者,都能称英雄’,人们当然就会反问,‘那世界上遍地都是英雄,还分什么英雄不英雄?’你要说,‘能坐龙椅、睡龙床,才是英雄’,那么,岳飞是不是英雄?文天祥是不是英雄?袁崇焕是不是英雄?或者反过来说,溥仪兼康德皇帝是英雄吗?秦二世胡亥是英雄吗?他们可都是坐龙椅睡龙床的主儿。

    如果说,‘军事上有过“以少胜多”就是英雄’。那么,希特勒、东条英机都曾在十几年里以少胜多,能把这些狗杂种拜称英雄?——须知‘英雄’是个褒义词。

    再说,‘什么是成败?’没考上状元,当了榜眼老二。算失败吗?那判卷主考官还有作弊问题呢?皇帝殿试也会有主观错误!奥运冠军比起亚军是成功吗?有时还有兴奋剂问题;球赛还有卖球问题呢。

    如果说诸葛亮不是英雄,《问古今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怎么解释?《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什么意思?

    归根结底一句话:“德、才、勤、绩”才是评价人物的普世标准。实行这个标准于班组,那你选出的就是当年班组先进生产者、工作者;实行这个标准于一个国家的史册,那么选中的就是‘英雄’豪杰!

    有人会说:“‘德’字一条,不同历史阶段、不同人群里,是有不同认识的。所以不能作为普遍标准。”————可是,不论古今中外,促进社会进步、发展,造福绝大多数人民,懂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道理,这才叫有德之人,反之,则是缺德,这是永远一样的。一个人,不论其职业如何,如果在他面临死亡时,宁愿整个世界一起毁灭、陪葬,他就是恶魔,永远也不能称为英雄。———谁说‘德’字没有普遍标准?难道不是吗?

    当然,上面说的只是就最高层面而言,至于个人私德,各个社会阶段的公识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婚姻和‘忠孝节义’上。公德与私德是相辅相成的。

    (二)‘德’字放在第一位,这是铁定不变,不可更改的。德行不好的人,后面三条也可做到,越是做到了,罪恶越大,人民和社会越倒霉。

    (三)诸葛亮的言行符合英雄标准。

    (1)诸葛亮的品德之高尚,获得了历朝历代社会共同敬仰,这就进一步证实了不同社会是有‘德’字共同标准的,非要篡改这一事实,你就脱离了广大人民这一范畴,你就站到了不仗义的一边。

    诸葛亮处理人事关系上,品德高尚。

    蜀汉政权的干部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追随刘备涿州起兵的人物:包括张飞、关羽、简雍,还可包括赵云、孙乾、伊籍、廖化、刘封。二是做徐州牧、豫州牧接受的糜竺、糜芳还有他的甘夫人、糜夫人。三是离开曹丞相、转投刘表和赤壁之战后,坐控荆州时,吸收的诸葛亮、庞统、杨仪、杨顒、蒋琬、廖立、刘巴、魏延、黄忠。其中诸葛和庞统、魏延、黄忠、杨仪、杨顒不久就被视同第一集团。四是驱逐刘璋夺得益州后,接受的李严、法正、孟达、费祎、马超、马岱、彭羕(yang4)。诸葛亮做为军师、丞相,对待这些人一视同仁,有功则赏,有罪就罚。大都是教育为主惩罚为副。尤其是对于刘璋的老部下,态度极其慎重。譬如法正,此人有能力,帮助刘备夺取益州有大功,但是胸怀狭隘,“一餐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毁伤己者擅杀多人”。结果弄得群臣议论纷然,一起向孔明告状,要求他出面报告刘备,处理法正。孔明考虑法正能力和功劳,又考虑刘备当时非常信任法正,让其担任许多重要职务,实际上成为一把手的政治秘书,于是讲明道理,感动了法正,缓和了群臣矛盾。后来,刘备不听诸葛亮与多数廷臣阻止,出兵征吴,结果大败而回,蜀汉精锐军力损失三分之二,刘备自己也病危白帝城。当诸葛亮奉召到白帝城接受托孤时,想起一年前病故的法正,遗憾地说。“征吴前,如果法正活着,一定能劝阻、说服陛下的。”因为东征孙吴名义是为关羽、张飞报仇,诸葛亮哥哥诸葛瑾在东吴担任要职,而法正则无此顾忌。

    再如孔明的副手李严,也是刘备托孤大臣之一。其人心高气傲,不服孔明丞相的领导,调他去守东川江城(重庆),李严不但百般拖延,甚至借机讨价,要求划给他江城周围五个郡,组成一个新州,由他全权管理,这就极有形成当年张鲁割据东川的危险。诸葛亮一面好言劝告,一面提拔他的儿子李丰到江城,力求缓和矛盾。但是到了北出祁山,诸葛大军深入魏国前线,李严却供不上军粮,还要撒谎说东吴来犯,后主要丞相赶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