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0章 榆林卫贺虎臣 (第1/2页)
王虎摸不准这是巧合,还是这大家伙通灵,纯粹就是故意的:“又或许,是自己的心情全都写在脸上,便连老虎都看得出来?” 王虎有次终于忍不住代表大家问出了心中的疑问:“殿下,王嘉胤是谁?” 重真仰首望着阴沉的天空,道:“那是府谷县的一个农民,也是一个逃兵。” “殿下连府谷县的逃兵都知道?”王虎讶然看向周遇吉。 周遇吉道:“殿下的神奇之处可不止这些,慢慢的你就能有深切体会。留心一下这个人吧,历史已无数次地证明,能被殿下所看重的,皆非泛泛之辈。” “包括我?” 周遇吉认真地看向略显腼腆的王虎,郑重说道:“是的,还有你们每一个人。” 那些被收拢入队的逃兵闻言,也不知是该庆幸,还是该说晦气。 总之是出了狼窝,又入虎xue。 唯一的区别就是,在信王殿下当兵,衣服干净,饭也管够。 “这就足够了,不是么?” “是的!至于军饷不军饷的,随他去吧!” “你愿意再做一次逃兵么?” “都是带吴钩的男儿,逃兵这种身份一次都嫌羞得慌,谁还敢做第二次哦!” “是啊是啊!那个金甲将军已经说了——关宁军对于战友的唯一准则,便是不抛弃不放弃,而对于逃兵之唯一,则是通缉,追上,杀死!” “我也听见了。他还说这句话他只说一次,对每一个逃兵都只说一次!” “诸位都记住了?” “记住了!吃了人信王殿下的饭,便此生不敢或忘!” “那就让我们这些抛弃了军伍荣耀之人,在信王麾下流尽最后一滴鲜血吧!” “嗯!希望我等流出来的血,还是热的!” 自发抱成团的逃兵们,于默默里传达着这样的信息。 重真乐见其成,对于爱国主义教育,他一向都是信手拈来,充满自信的。 前往延安府的过程当中,重真就这样不断地收拢逃兵,偶尔也救济一下难民。 至于粮食——顺手剿匪就可以了,顺便还可以练兵,一举两得。 在经过一些县城的时候,若得知知县乃是一个大贪官,他会出手惩治。 大贪大惩,小贪严惩。 实在惹得百姓怨声载道的,便营造出一个绝对隆重庄严的氛围,然后郑重其事地请出尚方宝剑“汝钦”,在一片肃杀庄重的氛围当中,砍下他的脑袋。 顺便将他私人库藏里的粮食拿出来,大部分分给百姓,小部分留着自己吃。 被压抑得实在太久的百姓们,每每看到这一幕,都会激动得大声呼喊。 有些甚至留下了激动的泪水,明明分到的粮食很少,生存状态更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却依然对信王感恩戴德,也逐渐重拾对于大明王朝的信心。 驱除蒙元已足足两百六十多年了,却还时不时遭到sao扰,着实不容易啊! 原本于大明九边之一的延绥镇驻守的贺虎臣,最近很纠结。 渭北诸县的地方官府在面对此起彼伏的民变之时,因为无法形成统一的调度,从而顾此失彼,失去了扑灭王二起义的最佳时机。 令之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发展至了近万人的规模,活跃于白水及周边县域,并于过完年后,大规模地往洛川等白水以北的县域移动,大有进占延安府的架势。 延安知府闻讯之后大惊,向就近的驻军贺虎臣求援。 贺虎臣引兵而至,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由饥民组成的民变者手无完整武备,自然不是贺虎臣麾下这支九边精锐的对手,一冲就散,一冲就跑。 跑起来没完没了,半点儿饥民的样子都没有,并且一跑就往山沟沟里面钻。 贺虎臣小心谨慎,勇敢善战,只带着小部分麾下便敢前来支援延安府,谨防其中有诈,便一直没有追得太深,只是一战而又一战的,消耗着饥民的数量。 此法胜在稳妥,却无法毕其功于一役,许久都未取得拟定乾坤的战果。 偏偏河套寇就像是知道大明境内发生了民变一样,偏于此时频繁扣关,冲击长城。 他们的人数虽然不多,往往三五十人便可组成一支骑兵队,两三百人已算极大的规模了。 但个个都是来去如风的蒙古骑兵,对延绥镇下辖的横山、靖边、定边诸县,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驻守榆林城的贺虎臣副将,已好多次遣使来催,让他尽快回去主持大局了。 但此时若退,之前的消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