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四十六章 关宁铁骑正式亮相 (第2/2页)
以一敌十,便是以一敌百都不在话下。 放眼辽东,还没有一个牛录的白甲骑兵解决不了的事情。 如果有,那便再加一个牛录。 然而这一次,百战百胜的白甲骑兵,却并没有百试百灵。 只见白甲骑兵的狼牙箭,并没有对那些便连战马,都包裹着一层厚厚甲胄的关宁重骑兵造成实质的伤害。 反倒是随着一轮狼牙箭的平射之后,双方已极为接近,甚至可以感受到彼此战马呼啸而出的热烈吐息。 重甲骑兵迅速地将右手中的长矛换到了左手,然后将空出来的右手伸向了自己的臀股之间,掏出一柄短火铳,便扣动了扳机。 随着“轰轰”的声响,整整一百蓬铁砂弹呼啸而出,给了迎面而来的白甲骑兵以迎头痛击。 近百名彪悍的骑兵应声落马,健硕的身子迅速便被奔腾的战马踏成rou泥,直将远处的莽古泰看得瞠目结舌,不敢置信,同时也无比揪心。 “这……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而不论他如何作想,这些无论是外形制作还是内里的技艺,都还显得极为粗糙的短火铳。 终于向着这个世界宣布——大明,已在技术上完成了从火绳枪到燧发枪的蜕变。 接下来,便是完成技术上的精益求精,以及军队配备上的更新换代而已。 与孙元化关系极为密切的关宁军,便是第一支装备燧发短火铳的大明军队。 据重真所知,这是原为山东巡盐御史,现已被孙元化吸收进火器局的一个叫做毕懋康的大明本土官员,在他正在撰写的中所作出的技术突破。 并且,他并没有如重真先入为主所认为的那般采用雷汞技术,而是采取了颇为简单的“燧石 钢铁”的方法。 也就是用燧石迅速撞击钢或铁,所激发的带有火花的铁粒,去点燃火药。 这丝火花无疑极其微小,微小到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对用了重真亲自配制的火药,极易被引燃的最新型铁砂弹而言,已然足够了。 想想也是,当初跛脚养父在小卖部买给自己的那把玩具左轮火药枪,难道还运用了具有腐蚀风险的雷汞么? 因此重真略加思索了一下,便觉得释然了。 这一燧发装置在一定程度上,无疑借鉴了华夏古文明中的榫卯技术以及机括原理,是对古老的华夏文明的又一次传承与发扬。 这说明华夏的火器设计和加工技术,确实于这个时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雄厚的火器制造基础,丰富的火器使用经验,促使大明具有研究燧发枪的后发优势。 至于莽古泰的揪心,乃至“满洲旧习,以弓马为要务,所作向皆自制”,在时代的发展以及技术的革新面前,都将成为螳臂当车的个人意愿。 就像再彪悍的白甲骑兵,都无法硬抗燧发短火铳的短距离射击一般。 珍贵的燧发火铳自然没有胡乱丢弃的道理,关宁铁骑重骑兵队射击完毕之后,便又迅速地将之插回原位,然后迅速地将左手的长矛交回右手。 堪堪完成这连串的动作,关宁铁骑重甲百骑,便与汹涌而来的女真白甲骑兵,迎面相撞,然后凶猛地绞杀在了一起。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短兵相接,没有花里胡哨的招式,也没有闪转挪腾的空隙。 有的仅仅是开足马力,紧握武器,嘶吼着或者沉默着,要将对方置于死地。 只是瞬间,身着的无论是白甲还是黑甲,便都有好多被挑落下马,眨眼之间便被敌军或者战友的马蹄,踏成rou泥。 千军万马的分量,即便是厚厚的黑甲,也无法抵挡得住。 白甲骑兵人数占优,因此迅速地将关宁重骑包裹了进去,让迅若奔雷般的关宁重骑像是陷入了泥淖,终于开始变得迟滞起来。 然而即便如此,关宁重骑仍像一支黝黑的钢铁洪流,始终保持着勇往直前的态势,不偏不倚,哪怕是速度变得再慢,也只会向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 重骑的侧后翼便是整整一千四百名轻甲骑兵,作起战来与重骑同样英勇无畏,帮重骑分担白甲骑兵压力的同时,还抵挡着来自三面六方的其余女真士卒。 关宁铁骑,甫一亮相便是极为闪亮的登场。 让以骑兵为傲的女真人,吃了一个大大的王八亏。 然而,莽古泰毕竟拥有两万名建奴军,以及一万名农奴军。 鼎盛而又极为厚实的军阵,绝非一千五百名悍不畏死的关宁铁骑所能凿穿,继而撼动的。 。笔趣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