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43章 大结局 (第1/2页)
全能大宝鉴正文第843章大结局杨磊送礼也是花了心思的。 经历了他三叔的变化,他在这方面谨慎了许多,不再轻易赠送大笔财富给普通人。 他们把持不住。 想到他三叔,他的心情就又不好了。 太可惜。 本来想着帮衬帮衬,结果却害了三叔。 虽然他三叔现在大小也算是个人物,就算离开他,也还能过上相当不错的生活,甚至有机会在现在的基础上做出一番事业。 但那又如何? 失去的那些终究是失去了。 当然,话说回来,那都是他三叔自己的选择,到时候别怪他这个当侄儿的就行,他可是给了机会的,而且机会还不少,是他三叔把握不住。 至于杨景恬的爸妈,就算老两口有什么变化也不怕,杨景恬守着呢。 反正他的心意到了。 如果真有什么意外发生,他也只能尽心帮助,毕竟只是他的岳父母,不是亲生父母。 不过他也不至于因此就因噎废食,再也不管老家这边的穷亲戚们。 两码事儿。 杨磊和杨景恬缠绵几天才分开。 杨景恬继续上班。 杨磊则返回县城和县里的几个老板聊了聊投资的事儿,他抹不开面子,答应投资两家见效快的工厂,是服装厂。 服装厂好啊。 劳动密集型产业。 生产周期短。 变现也快。 没有技术门槛。 也没有污染。 虽然在屯城这种个相对封闭的想小县城里做服装不利于扩张和运输,但养活几百人还是没问题的,至少可以解决一部分劳动力问题,为民众和官方增收。 而且,生产的服装完全可以在本地消化,只要物美价廉,多的是人愿意买单,这年头,也就年轻人才会追求品牌,大部分普通人根本不管什么牌子不牌子,价格合适,款式不落伍,就能买。 潞州府甚至周边城市,都很大的市场。 另外杨磊也出来了个歪招,成立一家服装设计公司,专门模仿那些流行的款式。 也因此,两家服装厂开工不到三个月就打开了销路。 价格合适。 款式新颖。 还打着本地企业的招牌。 又有杨磊的光环笼罩。 销量相当不错。 杨磊见状,干脆加大投资,连续扩建几家大的厂子。 更给设计公司注入新的力量,正儿八经地做起了服装品牌。 利用他重生带来的优势,提前布局时尚和国风这两条赛道,迅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成为服装领域的一匹黑马。 与此同时,周老板跟着杨磊一起返回首都,在杨磊的引荐下,拜访铁道部门的一把手,经过半个月的努力,成功说服对方。 嗯,对方只是同意考察研究。 但这对潞州府而言,已经是极大的突破。 而且说是考察研究,实际上跟点头差不多。 接下来,就看潞州府这边的努力了。 周老板确实有魄力,回到潞州府开始四处奔走,省城、隔壁泽州、隔壁省商都到处奔走,并且在杨磊的建议下拿出一个符合大战略规划的纵向通道计划,计划在省城龙城到隔壁省城商都之间建造内陆第一条商用高铁路线。 这个计划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对龙城而言,有这条高铁,龙城将会成为北部地区最重要的核心城市,以后的北部高铁网络都会以龙城在核心,往东可以到首都,往西可以到甘省,往北可以到呼市,往南更可以联通中原和南方。 对商都而言同样如此,商都的地理位置本就重要,开通高铁之后,只会使商都的地理位置更加关键。 对沪市来说,则最大程度上追平了和龙城、商都在交通这方面的差距,勉强算是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点上。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提升潞州府在其他方面的吸引力,把高铁当成输血管网,尽情的吸收来自其他城市的营养从而壮大自己。 所以,市府那边在周老板的带领下,开启了潞州府史无前例地大改造,从市府本身开始,到马路边的清洁工人,都仿佛换了新面孔。 基建工程也如火如荼地展开,潞州府上上下下的农民工们可算不用跑到外地去打工了,不但如此,还吸收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 这一开工,虽然带来了很多不便,但增加的就业机会简直不要太多,去施工现场附近卖盒饭的都能赚到盆满钵满。 用某些人的话来说,来失足的女人都比原来多了好多,收入也涨了不知道多少。 杨磊的漳河水库开发工作也在同一时期启动,他财大气粗,直接找来经验丰富的施工团队,准备造一个结合水上乐园和游乐场是、购物休闲广场的综合型场所,占地面积一千二百多亩。 游乐项目除了常规的过山车、跳楼机、勇闯激流、水上速降等项目,还计划开发水上灯光秀、室外举行投影、传统文化演艺、真人游戏等在这个时候还很新奇的玩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