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六十四、各方动态 (第2/2页)
不得走上小半年的时间,时间还充裕。 赵构想在迎接三圣回朝的时候,让临安城换一副新的面貌。 冯益一开始想等着李申之主动上门去找他,没成想等来等去没等到,只好自己屈尊前来,亲自上门找李申之。 只不过冯益丝毫不敢有怪罪的意思,渐渐地他也害怕自己会不小心得罪李申之。 冯益虽然为人嚣张跋扈,但也分是对谁。 嚣张跋扈的人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护短,对自己的人非常讲义气。 李申之一听是说修御街的事,使劲一排脑袋,懊恼且惶恐地说道:“哎呀,下官真是罪过,竟然把这么大的事情给忘记了!” 冯益很满意李申之的态度,说明这小子还把他当自己人,心里面还是有他这个上司的:“你又是当新郎,又是考省试,都是人生大事,一时之间疏忽倒也正常。” 李申之拍着胸脯说道:“冯公请放心,作坊里的水泥一直在生产,一天都未停过,现在已经积攒了不少存活。并且下官也从来没有将水泥挪作他用,随时听候冯公调遣。只要冯公一声令下,立马就能把水泥运来临安城,配合冯公修御街。” 冯益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下来,说道:“那就先赊着些水泥,把工开起来,等官家调拨下来钱款……” 冯益还没说完,李申之打断道:“什么赊不赊的,冯公只管拿去用就是。至于钱粮给不给都无所谓,总不能让冯公白白辛苦cao劳一场。” 冯益连忙摆手:“钱还是要给的,要不然传出去,我冯益成什么人了?” 李申之点头称是,说道:“是在下思虑不周了。这钱粮之事冯公看着给就行,全凭冯公作主。” 冯益早已知道李申之仗义的性格,便不再跟他继续纠结水泥换钱粮的事情,只在心里想道:官家是按照修砖石路的三成费用调拨的钱粮,我先留下一成,剩下的两成给李申之结账。 若是李申之不够本,亏损太多的话,以后再想办法帮他找补回来就是。 反观李申之,还真的没有把修御街的事情放在心上。哪怕是让他免费帮官家修御街都无所谓。 真要是把御街给修成了,相当于是借用官家的地盘给自己打广告。 水泥可是划时代的产物,堪称革命性的产品。若是让临安人发现了水泥的好,到那时候的水泥需求量,足可以让他赚满满一屋子的鬼见愁。 商定了修御街的事,冯益就要准备告辞,却被李申之挽留。 李申之分明是还有事想说,却仿佛有些犹豫,纠结了一会才说道:“下官有一事,想请冯公禀明官家。” 一听是跟官家有关的事情,冯益立马重视起来,说道:“申之你说,咱定帮你说到。”冯益几乎每天都要见官家,以他的地位虽不至于给别人谋官拜将,但是递几句话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说来惭愧,”李申之挠了挠脑袋,说道:“就是年前我这里搞了许多琉璃如意,都被官员们买了去,进献给了官家。” 冯益点头说道:“这事儿我知道,官家很喜欢那批琉璃如意,还时常把玩呢。” 李申之闻言,脸色有些尴尬,说道:“好叫冯公知道,那玩意不值钱。当时之所以卖出高价,是因为官员们抢购的缘故。真要是让我家的作坊敞开了生产,那玩意估计十文钱就能买一个。” “这……”巨大的落差把冯益给整不会了。 上百两银子才能买到的琉璃如意,竟然成本只有十文钱,甚至还不到。 一万倍的利润,冯益都有点嫉妒了。 李申之说道:“这事儿其实是个误会,下官就请冯公带句话,只求官家能谅解在下。” 冯益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玩意说小就小,说大就大。 往小了说,不过是一场误会,大家呵呵一笑也就过去了。可若是往大了说,这叫欺君之罪。 李申之说道:“我把卖琉璃如意的钱全都留了出来,全部用来购买粮食,以供应天府之需。只求官家能降旨,把这些粮食赐给应天府。” 冯益点了点头,懂了。 这一番cao作,倒是跟洗钱很像。 琉璃如意是官员们进献给官家赵构的礼物,李申之把便宜货的贱琉璃卖得很贵,摆明了就是拿贱货来糊弄官家,还连带着骗取了许多钱财。 而经过李申之的这番cao作,若是官家真的答应下来降旨,那他赚的钱就成了官家的赏赐,进而成了利国利民利官家的一笔钱。 至于官员们会不会觉得上当受骗,那是不可能的。 官员们买什么礼物不重要,重要的是钱财送到了官家的手里面。 他们并不想费尽心思去送什么礼。若是官家敢在皇宫门口摆上一个功德箱,官员们更愿意直接投银票。 只不过大宋的官家毕竟以文人自居,而朝堂的官员们表面上也得顾及一下自己的气节,不能做得那么直白和露骨。 只要官家认了这些钱,哪怕在李申之那里买的是一堆狗屎,都是值得的。 …… 当冯益把话传给了官家之后,赵官家默默看着手中正在把玩的琉璃如意,几次想要放下却又舍不得。 冯益见状,心中对李申之暗暗又多了一分敬佩,说道:“官家,那李申之还说了一个法子,却怕惹得官家不高兴。” 赵构心想:这个臭小子,还知道朕会不高兴。 嘴上却故作大方地说道:“只管说便是,朕还能吃了他不成?” 冯益感受到了赵构那不悦中夹杂着期待的情绪,壮了壮胆子,说道:“李申之说,官家不妨找一个博古架将这些琉璃如意陈列出来,取千金买马骨之意,鼓励官员们积极踊跃地向朝廷捐钱捐粮。” 冯益说完,退到一边。 把琉璃如意陈列出来,就能鼓励官员们捐钱捐粮,这样的逻辑关系他捋了半天才捋清楚,心想着也要给官家一点思考的时间。 果然,赵构一开始还皱着眉头,过了没多久,赵构脸上露出了放松的笑容:“这个臭小子,倒是一肚子的鬼主意。”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