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2章 请愿 (第2/2页)
昔日大宋以儒文立国,与士大夫共天下。所以赵宋立国时候,就在汴京兴办了太学。到了太上皇的宣和年间,太学名额就高达三千八百人。 然而朝廷却是三年取士一次,天下学子荟萃,人材何其多也?能够分摊到太学出身的进士,也不过两百人。也就是说,其他的三千六百太学生,却要再等上三年? 这就明显坑人嘛!何况本该前年举办的科举,已经因为金国入侵停办了。不但汴京的太学生积聚愈多,便是外地滞留汴京的学子,也多了往年一倍有余。 如此多的学子聚集汴京,自会抱团形成一股特殊势力。此前他们也要有意无意地依附某些朝官,或自觉被某些朋党利用,换取自家的前途出身。 如今随着郭药师大开言路,又有几次太学生上书的成功案例,就更加刺激了太学生走捷径的欲望。几乎朝廷每有大小事件,都要有太学生上书言事。 要说这些太学生的上书结果,有得祸的,也有得官的。还有一些被史官失载,不知结局的。但是如今朝野看到的,却是陈东等人上书后赐同进士出身的美好结局。 同进士出身啊!多少学子一生科举都无法触摸的天花板,因为一纸胡言乱语的上书就能到手?要说不让人羡慕嫉妒恨,那就绝无可能。 但是羡慕归羡慕,羡慕之余,这些学子们又要纷纷嫉恨宰执大臣的烂施官爵! 因为朝廷官位一共就是那么多,今天被宰执大臣胡乱赏爵,等到明年科举时,能被选中进士的人自然就要少了。 大宋人文鼎盛,这些学子,谁又敢说自己一定不会名落孙山?所谓人心躁动,本就被人慢慢撩拔到爆发的临界点。 可笑郭药师不但毫无察觉,他还要洋洋自得,要用这些太学生的上书故事,专门恶心远在海州的安兆铭?简直是脑抽啊! 随着太学生徐揆的“死谏”,又有内侍潜出内廷到处神秘地交头接耳。渐渐关于郭药师自比曹孟德,有不臣之心的传说,再次开始弥漫汴京城内外。 何况这个故事之外,又有一股“奉衣带诏、除曹cao”的故事也在发酵中。一浪堆叠一浪,渐渐就是人心失守,朝野上下纷纷躁动。 徐揆只是上书言事而已,他郭某人便因为一己之私,置人于死地哉?此真叔叔可忍,婶婶不可忍也! 遂有数百太学生一起拥去宣德门外上书,祈朝廷以李纲、何栗为宰执,惩办张帮昌、郭药师、刘豫、秦桧、徐秉哲等误国jianian邪。 “一进一退,在李纲、何栗者为甚轻,在朝廷则甚重。幸陛下用李纲、何栗秉国,以安中外之心,付宗泽以阃外之事。 陛下不信臣等所言,请遍问诸国人,则必皆曰李纲、何栗可用,张帮昌、郭药师、刘豫、秦桧、徐秉哲等jianian邪之辈可斥也。其用舍之际,可不审诸哉!” 最早还是在宣德门上书言事,有模有样。后来不见大臣出来接待,这些学子就开始拼命敲打登闻鼓。一时鼓声震天撼地,甚至把鼓面也打破了。 闻讯赶来的贺允中看局面实在太乱,就劝众人散去:“胁天子可乎?胡不退也?” 太学生嘛,不会嘴炮还好意思见人吗?“吾辈以忠义胁天子,不愈于以jianian佞胁之乎?” 不光是说,还要作势揪打贺允中!吓得老贺仓惶一面掩面而去,一边念念有词:“有失斯文哉!有失斯文哉!”惹来人群一阵哄笑。 然后又有人传出消息说,没有大臣出来接见,是因为大臣们都被拘押艮园,颇有性命之忧?于是众学生更加哗然,四处奔走呼号,很快就在艮园外聚集了上万人不止。 到了这个份上,自然就不再是几百个太学生闹事了。汴京百姓也是纷纷裹挟进来,良莠不齐。甚至高衙内与孙成财这帮纨绔子,更加要乘火打劫。 “京师浮浪不逞之徒,乘太学之乱,潜入艮园劫掠,取金帛、财货、女子无算。内侍朱拱之欲止之,众脔而磔之,并杀内侍者数十人。”《新宋史-陈东传》 刘豫破口大骂郭药师的玩火自焚,搞什么太学生上书啊?这下好了,群情激奋呢。或说群情怼你郭药师也罢了,如何老子也要受这池鱼之殃?! “士庶以积年不舒之怨愤,乘隙相聚,指骂jianian党。盖持陛下仁圣,必能与百姓雪去怨气。其言皆平昔公议,乃陛下所欲闻,而jianian人所甚恶也”。 秦桧亦上书言事,言辞锋锐,再无他昔日的唯唯诺诺。郭药师大怒,乃出秦桧为京东路措置使,专理邳州交割诸事。又兼秦桧同知宗正寺事,赴海州督建驸马府。 此外,出参知政事李纲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出兵部尚书刘豫知大名府。中书侍郎何栗涉徐秉哲私杀太学生徐揆事,夺官下狱。 也就是说,郭药师破案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