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 徐茂公 (第1/2页)
西域有两大资源异常丰富,一个就是盐。 西域在远古时期是海洋,随着地壳运动逐渐隆起,形成了如今的地貌,各种盐类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有食用盐,还有钾盐。 死亡之海罗布泊下面就储藏着世界上最大的钾盐矿,钾盐对于制造钾肥,增加农业产量十分重要。 还有一个就是糖。 西域大部分地区干燥、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糖分的汇聚。葡萄、哈密瓜、甜菜、无花果等等,糖分都很高。 西域的甜菜和无花果是很好的制糖原料,十分有利于大规模的糖业生产。 达坂城一带生长着大量的无花果,一年两熟,产量极大。在这个时代,由于运输的原因,这些无花果没有什么经济价值,无人采摘,都被白白的浪费掉了。 李义正好可以废物利用,制糖原料的成本几乎不花钱。 在这个时代,制糖业还不发达,只有印度能够生产红糖,品质不高,价格还十分昂贵。 对于李义来说,利用红糖生产白砂糖是件十分简单的事情。《天工开物》上记载的黄泥淋白糖,cao作十分简单。李义掌握着在这个时代的这项专利,白砂糖的价格可以卖出天价来,发财是件很轻松的事情。 不过,李义这次可没有无偿地把这项专利捐献出来,他有着自己的打算。 战争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只是政治的手段之一,在外征战的将领们可不是能打胜仗就可以的。 历史上数不清的例子,韩信、岳飞、袁崇焕等人个个都是著名的军事将领,最终都死的很惨。因此,取得朝廷的信任、以及军政各方面的支持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将来征战西方,不受到后方的制肘,李义现在就开始布局。 李义要利用这个项目结交一大批权贵,用利益链条增强自己的政治上的实力。 李义很快就制出了白糖,以这个项目为基础,成立了一家商社。李义,薛怀忠和马岩三人是这个商社的大股东,所占股份达到了51%。预留了15%的股份,其他的34%的股份分给了安西都护府其他的重要人物。 通过这个手段,首先把安西都护府各方势力团结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利益集团。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说服朝廷了。薛怀忠和马岩联名写了奏章,让李义亲自送往长安。 李义这次返回长安,也不仅仅是要说服朝廷出兵,他要用对于历史进程的了解,来进行政治上的布局。 李义撰写了一份军事训练大纲,交代给张成等人,让他们抓紧时间训练部队,又对工商业上的事情进行了安排。 李义来到了波斯人的营地,向俾路斯王子兄妹辞行。 不久以后,李义、阿里莫、高志平等人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途。 李义等人进了玉门关,并没有直接前往长安,而是绕道前往庆州。 庆州都督府。 李绩原名徐茂公,就是瓦缸寨上的那个牛鼻子老道,后来被赐姓李,更名为李绩。 大将军李靖去世之后,李绩接替了他的职务。李世民驾崩之前,将李绩贬为庆州都督,负责管理北方草原。 当时他心灰意冷,卖掉了长安的房产,把家人都带到了庆州。这两年他一直都在庆州,没有回过长安。 “侄儿李义见过师叔。”李义行礼说道。 李靖有两个徒弟,一个是唐朝著名大将侯君集,另一个就是李绩。因此,李义就称呼他为师叔。 “李义,你怎么来了?”李绩高兴地说道。 李义笑道:“好久没见师叔了,心中挂念,特地前来看望您的。” 李绩打量着李义,感慨地说道:“两年多没见你了,你看上去成熟多了。” 两人闲聊了几句,李绩高兴地说道:“咱们回家去说。” 李义跟着李绩,来到了在大都督府后院的李宅。 听说李义来了,李绩的夫人和孩子们也出来见了李义。 李义让李飞把自己从西域带回来的礼物拿了上来,主要是西域的特产,有上好的和田玉、羊绒地毯等。 众人闲聊了一会,安排了家宴。 众人畅谈往事,想起如今的大将军李靖早已经去世了,气氛亲切而略带伤感。 酒宴过后,李义跟着李绩来到了书房。 李绩问道:“安息都护府那边,如今的情况如何?” 李义摇了摇头说道:“情况很不好,如今的大食人已经打到了边境线上,安西都护府经常遭遇大食人的袭击,给当地军民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李义详细地介绍了西北边境的局势。 当李绩听说波斯国王遇刺身亡,波斯王子逃亡到唐朝来的时候,他的眉头紧皱,深深地为大唐西北边境的局势感到担忧。 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