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七章 贴脸输出 (第1/3页)
看电视的人心里开始不爽。 这半集节目,能让我多下两碗饭,你跟我说这是粗制滥造? 他们想去网上聊一聊。 但是舍不得。 因为在吃饭的时候看,那是一种极其美妙的感觉。 这种感觉怎么形容呢。 曾经有一个寓言故事,说是一个人家里很穷,吃不起rou,但是他邻居就是卖烤鱼的,所以他每天吃饭的时候,就拿着一块饼坐在邻居家的摊位旁边。 闻着烤rou的香味就能把手里的饼吃的特别干净。 香味混合着挥发的油脂与烟火气,吸入鼻中,就好像在吃鱼一样。 在饭点看,就是这种感觉。 自己家的饭桌上没有摆着松茸,但是你看那视频上。 黑陶土锅加热,酥油融化,发出呲呲啦啦的声音,溅出星星点点的油花。 白嫩的松茸生片,转眼间已成焦黄。 香! 看着都香! “我可是知道这节目为啥要放在这个时间点播了,这就是一道菜啊!” 大学宿舍里,有人还没吃饭,先看了节目,只感觉嘴里在疯狂地分泌唾液。 “今晚出去吃好吃的!” “就吃烤杏鲍菇!吃不起松茸,还吃不起杏鲍菇吗?” 看进去了,全看进去了。 但是吧,松茸根本不是舌尖第一集的杀器。 舌尖第一集的大杀器在第29分钟。 鱼头泡饼。 “精彩的大鱼头,来自几百公里之外的东北……” 嚯。 视频里的鱼头看上去有三四斤大小。 华夏人吃东西很怪,对于鸡鸭鱼这样的家禽来说,太大的不吃。 因为视觉上看上去就觉得,这玩意,柴! rou不嫩。 所以你摆上来一条大鱼,人家未必有食欲。 但是鱼头不同。 爱吃鱼的都知道,鱼头再大,rou都嫩。 而且鱼身上最好吃的那一块rou,在鱼的脸颊两侧,只有指甲盖大小的那么一块。 因为这一块是鱼吐泡泡时候,最常用到的一块rou。 这一块rou,俗称核桃rou,不像鱼身上的rou一样松散,而是富有弹性,但是也不缺油脂。 “卧槽,这么大的鱼头,得多少核桃rou啊这个!”有懂行的人惊呼。 在这里方澈,加入了一部分更加诱人的词。 “鱼头泡饼,取一大锅,不用油煎,只用事先准备好的高汤煮炖……” 视频里,硕大的鱼头,在大锅里安静地躺着。 锅里的高汤咕噜噜地冒泡。 伴着锅里升腾而起的蒸汽,你仿佛能闻到鱼汤的鲜味。 甚至还有酱油的香气。 视频里的声音,此时仿佛变成了专门勾动人肚子里馋虫的钩子。 “烙饼,要刚刚烙好的为最佳……” “鱼头泡饼,六步吃法,第一步,吃鱼划水,又叫鱼里脊,鱼头喉边与鳃相连的“核桃rou”,鲜嫩甘美,毫无腥味。” “第二步,吃鱼唇,鲜嫩细滑,rou感十足。” …… “第六步,泡着鱼汤吃烙饼……” 你就想吧,刚刚出锅的烙饼,沾满了汤汁,一口下去,先是浓郁的汤汁灌满口腔。 但是这时候烙饼里面还没有被汤汁沁透,还带着一丝劲道。 然后面香与rou香混合,一股脑地划过喉咙,挤入肠胃。 岂是满足两个字可以概括的。 看视频的人都疯了。 “要不要说的这么详细呀卧槽!” “吃什么杏鲍菇,今晚上就吃鱼头!”大学宿舍里,大家开始有意见分歧了。 “这也太香了吧这个……” 看视频的人开始咽口水了。 就这样,视频播着,大家看着,一个小时过去了。 等到第一集结束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观众,都不自觉地砸吧了一下嘴儿。 意犹未尽。 “这就完了?” “真好吃,不是,真好看呀。” “不行,这我必须得给方澈说两句话了,这要是叫粗制滥造,我真想不出来,什么叫精雕细琢了卧槽!” 然后这些人上了网。 京城,的办公室。 “现在收视率多少了?”方澈问道。 “方导,还是0.6左右波动,上不去了,但是最后也没掉。” 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松了一口气。甚至脸色的表情用狂喜来形容都不够。 因为这个收视率,在他们看来,真的是可以了! 只要下一期收视率能保住0.6,那就可以称之为纪录片的神话! 因为目前为止,国内最好的纪录片收视率纪录是三年前央9套播放的叫的纪录片,浓重的历史氛围,考究的旁白,曾经在当时拿下了0.3的收视率。 后来挪到央一,收视率达到了0.9。 这是国内收视率最好的纪录片 但是除了之外,国内的纪录片,就算是第二名,收视率也只是0.13。 就是这么夸张。 现在,在央1的加持下,拿下了0.6的收视率,可以了,只要稳住,就是纪录片历史上的第二。 而且这还是新题材呀。 一个美食题材的纪录片,收视率拿第二,还不够你吹的? 还要啥自行车。 就连许复利,都兴冲冲地冲到了的办公室。 “小澈,咱这纪录片,成了!” “成了呀!”许复利脸上抑制不住地喜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