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风云聚 1 (第3/4页)
碗中都倒了满满一大碗美酒,李如松让宋应昌亲自领第一碗酒。 宋应昌推辞了几次,见李如松态度坚决,便起身站了起来,面色沉静地开口道:“时祥此次受朝廷委派,得能与各位将军一起受命出征,共赴朝鲜抗击倭奴,实为时祥三生之幸。 “在座的诸位将军都是我大明朝武力之柱石、国家之栋梁,皆乃当世之名将。时祥受当今万岁重托,今日代万岁敬诸位将军一碗酒,此战誓灭倭寇,更要凭此战之威于百年内断绝倭寇觊觎我大明的狼子野心!然而此次出征朝鲜,倭寇来势汹汹且人数为我军人数的数倍,前路征途凶险,甚或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因此时祥自接到当今圣上诏命之时,便誓与诸位同生死、共进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时祥先干为敬!”说罢一仰头将一大碗酒一饮而尽。 众将听了宋应昌真情流露的一席话不禁都热血沸腾,起身异口同声地说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干!”说罢众人都把碗中美酒一饮而尽。 李如松等一干武将见宋应昌一副弱不禁风的书生模样,喝起酒来竟然如此豪气云天,都不免心生好感,彼此也都不自觉地逐渐放松了下来。 酒是个很奇妙的东西,特别是对于男人而言,它或许能在无声无息中将彼此的隔阂、偏见、误会等化于无形,也可能在喜庆热烈的觥筹交错中种下嫉妒、不满甚至是仇恨的种子。 而在这一夜的酒桌上,馥郁醇香的泸州大曲温暖着桌上的每个人,也将中军大帐内这群汉子间初生的情谊熏染上一股nongnong的酒香。在一番推杯换盏之后,大帐内的杨元、麻贵、刘綎等人声调都逐渐高了起来,因此在晚宴主菜虎rou煲上桌的时候,众人都欢声雷动起来。 李如松拍了拍手,桌上众人都安静下来。 李如松朗声道:“今日为了款待各位将军,前日特意让人进山打了一只大虎,这虎rou与其他野味相比较特别之处便是味极酸,直接烹饪的话甚至会酸坏牙齿,因此必须趁虎rou新鲜时先在泥浆里溺一整夜,而后再用海盐腌制一天,然后洗净以后先用火烧,再用花椒水煮熟,这样才能彻底除去rou中的酸味,各位不妨尝尝。”众人纷纷夹了一块虎rou放进嘴里,品尝之下果然没有丝毫酸味,风味独特,因此纷纷叫好,而平时整日骂骂咧咧、声大如牛的李如松此刻反而沉静下来。 吴惟忠看在眼里,站起身来悄悄将李如松拉到一旁,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小布包交给李如松,李如松一愣,打开看时竟是一串念珠,不禁微觉奇怪,于是抬头看着吴惟忠。 吴惟忠点了点头道:“这就是你之前来信提到的戚帅生前日夜戴在身边用于计时的念珠,今日我把它带了来交与你,唯愿能助你一臂之力。” 李如松想说些什么,吴惟忠轻轻拍了拍李如松的手背,轻声道:“我年岁大了,就不陪大伙尽兴了,这就回营帐休息,属下告退了。” 李如松连忙道:“忠叔我送您。”说罢扶着吴惟忠来到营帐门口。 吴惟忠低声道:“你回吧,我悄悄地走,你是主帅,莫扫了大伙的兴致。” 李如松点头称是,于是对守在帐门内的窖生说道:“窖生,送忠叔回去休息。” 窖生应了一声扶着吴惟忠出了营帐,李如松也跟了出来,站在营帐门口看着一老一少的背影,手里摩挲着那串念珠,一会儿工夫那念珠之上便沾染了李如松的体温。朦胧的月色洒在雪地上泛起一片银色光芒,李如松忽然感到手中的念珠在一瞬间竟似乎有了一种灵性,正在慢慢地和自己融为一体。 李如松远远地眺望着鸭绿江彼岸的那片土地,仿佛看见了夜空中有位老人正用手指着前方对自己说道:“看,如松,倭寇就在那里。”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三,李如松率四万明军抵达朝鲜肃宁馆,朝鲜宣宗大王李昖亲率领议政大臣柳成龙等迎接大明援军。 朝鲜宣宗大王李昖几个月来被倭寇一路追杀至鸭绿江边,几乎遭遇亡国之殇,虽然此刻朝鲜还没真正灭亡,但他本人却早已尝尽亡国之君的痛楚。而日思夜盼的明朝大股援军今日终于赶到,因此将宋应昌、李如松等人迎进国宾馆,在一番外交辞令的寒暄后,心中百感杂陈,近乎要落下泪来。 与朝鲜宣宗大王的心绪激动相比,朝鲜领议政大臣柳成龙则表现的要冷静得多,他坐在一旁仔细聆听了宣宗和宋应昌、李如松的寒暄过后,先是起身向宋应昌、李如松行了一礼,然后温文尔雅地对宋、李二人说道:“自倭寇携二十万之众入侵我朝以来,我朝军民在大王鞠旅陈师下,奋勇御敌,奈何国小势弱,终难敌倭寇虎狼之师,三千里大好江山眼看尽陷于贼手。幸得英武大明皇帝委宋经略、提督亲率天兵到此,倭寇必将一溃千里,收复我朝大好河山指日可待。只是倭寇达二十万之众,天兵虽有貔虎之威,奈何倭寇已成群狼之势,却不知李提督此次究竟携天兵几何以退倭寇呢?” 李如松细看柳成龙,只见他肤色白皙,方脸长眉,一副大儒学者的风范,谈吐虽表面文雅,然而言下之意却明显是心存猜忌,再侧头看了看宋应昌时,仍旧是双手笼在袍袖之中,眼角低垂,不发一言的模样,于是简明扼要地对柳成龙说道:“四万有余,五万不足。” 柳成龙在朝鲜官居领议政大臣之位,如同明朝宰辅之职,可谓老谋深算,但此刻听了李如松的答复也不由得大吃一惊:“天兵虽勇,但以四万之众却如何与二十万倭寇匹敌?” 李如松目不转睛地盯着柳成龙冷冷地说道:“阁下以为四万之众太少,我却以为太多。” 柳成龙迎着李如松的目光平静地说道:“李提督可能有所不知,祖承训将军眼下也在此地养伤,而其所率五千天兵因寡不敌众,已尽为倭寇所屠,而祖将军亦在战阵之上受倭寇所惊骇,至今思之仍有余悸,因此务必请李提督谋定而动,万不可轻敌。” 李如松平静地点了点头道:“是吗,他在哪里?” 柳成龙答道:“祖将军此刻就在后堂。” 李如松点了点头,起身向宣宗李昖行礼后告辞出了国宾馆的厅堂径直往后堂而来。 李如松到了后堂门口并未直接进去,而是顺着门缝向堂内看去,只见窖生背后背着“斩犬”守在门内,其余杨元、麻贵、李如柏、查大受等人与祖承训此刻正团团围坐,只见祖承训哭丧着脸对众人说道:“我祖承训追随我们老爷纵横辽东二十余年,和蒙古鞑靼恶仗打了无数,就没吃过这么大的败仗!可是像倭寇这么邪乎的敌人至今还没遇见过,现在想想都后怕。” 在座的几人都未曾在战阵之上与倭寇对阵过,因此听祖承训如此说不禁面面相觑,都在心底思量着倭寇究竟是什么模样,特别是查大受和李如柏知道祖承训素来骁勇善战且胆大包天,因此两人听他如此说心中更是忐忑不安。 查大受和祖承训都是跟着李成梁从士兵开始干起,凭军功逐步擢升至今,两人都是大老粗,彼此之间也没什么禁忌,因此大声嚷嚷道:“我说老祖,你能不能说仔细点,这伙子倭寇到底怎么个邪乎法?” 祖承训哭丧着脸说道:“我老祖就这么和你们说吧,这伙子倭寇会妖术!” 众人听了都一副将信将疑的表情,祖承训一看更加急了,说道:“我就知道我说了你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