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73章 期望太高了 (第1/3页)
集市上水渠的修建,其实在老屋村历年来都有。 但那都是修修补补,真要像刘星这次动用挖机,逢上开山,逢河挖河的那可是没有先例。 之所以要这样做,那是因为经过这段时间对集市的调查发现。 集市主干道的排水系统很好,地底下的环洞也埋的很到位。 但一旦离开了集市的主干道,向东一千米,或者向南五百米,那排水系统要多糟糕就有多糟糕了。 甚至当地的一些村民,还会在水渠两旁种菜,有的甚至将水渠拦腰截断,用来灌溉禾苗。 这样的做法,在风调雨顺的年份,那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 甚至在干旱的季节,那也无伤大雅。 但要是遇到了洪涝灾害,那咱们办? 最后的结果无异于是整个集市被大水给淹掉。 甚至出现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局面。 这可不是在危言耸听,而是在刘星的记忆中,八二年的六月份,也就是差不多端午节前后,会有一一场洪水降临。 老屋村其他村民的损失他不记得,刘星只记得大姐刘冬菊家的土砖房,还有猪圈里面的猪,全都被淹了,最后没有办法之下,只得带着小不点还有赵东魁回娘家住了大半年才回去。 等到再次在宅基地上建好新的红砖房,那都已经是八九年的事情了。 这一场大洪水,直接让老屋村的经济倒退了至少五年。 这钱财损失了倒是其次。 关键是还有许多人被淹死了。 至于饿死的人倒是没有多少,因为樟木乡的乡长谢忠救援很给力。 但不管怎么样,对于刘星来说。 既然重生了,这样大面积的洪涝灾害自然是不能在发生。 所以,哪怕是丢面子,他也要找李大伟调遣三台挖机过来,第一时间将集市周边的水渠给挖通了。 只有水渠通了,那老屋村的百姓,还有集市上的商贩,才会在洪水中的肆虐中安然无恙。 这可不是他有多么的高尚,而是不想在看到重生前那凄惨的景象。 看到重生前大姐在洪水中哭泣,小不点抱着一根木头在水中漂浮孤助无援的场景。 眼见修建的水渠位置到了,刘星连忙收回了思绪,第一时间就跳到了水渠中,查看起来了情况。 “这是怎么回事?”只看了一眼,刘星就察觉出来了问题,他伸手指着未建成的水渠堤坝,问泥瓦匠赵彪:“为什么用黄泥和灰?而不是水泥?” “水泥离这太远了,我没让赵迪他们挑过来。”赵彪讪笑着露出了一口黄牙:“这应该没事的,以往我们修建水渠堤坝都是用的黄泥,而且质量很好。” “你这说的什么话,不想干明说就是。”刘星闻言忍不住发飙了:“我是少了你的工钱了,还是中午饭没让你吃饱了?净干些混账事!” “这水渠的修建可是关系到集市未来几十年的排水,还关系到老屋村庄稼的收成,你们这样偷工减料行吗?”刘星见所有泥瓦匠还有帮忙做事的小工都凑过来了,当下卷起衣袖,一脚就将跟前砌好的一段水渠堤坝给踹倒了。 赵彪看到这一幕,那是尴尬的要死。 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毕竟不管怎么说,是他不对在先。 但是刘星也不能这样对他说话啊! 毕竟再怎么说他都是好几十岁的人了。 响鼓不用重锤,他能听得懂人话的。 其他十几个泥瓦匠见状,一个个也是处在原地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毕竟以往老屋村修建水渠堤坝,都是用黄泥修建的。 原本想着给刘星省一点钱,哪里想到,最后却是惹的刘星生气了。 早知道这样,何必这样吃力不讨好呢! 马路上的陈红,见气氛有些尴尬,正要站出来当和事佬,刘星却是捡起了砌刀,转头对一旁的赵建中道:“叔,麻烦你去用水泥跟沙子和灰,这水渠的修建变成这个样子,我也有责任。” “所以,我现在给你们砌一道样板堤坝,要是以后再出现浑水摸鱼偷工减料的事情,我拿你们是问。” “好!”赵建中连忙带着身边的两个泥水匠去和灰了。 赵彪看着刘星的样子却是有些不屑。 对于他来说,刘星要是会砌样板堤坝,那他就会造飞机大炮了。 毕竟不管怎么说,这砌墙还是需要一些技术的。 要不然谁都会,那泥瓦匠只怕就没人会请了。 其他好几个泥瓦匠此时也是这个意思,看着刘星表面上露出了笑容,其实心里面全都是鄙夷。 然而等赵建中将水泥灰挑到了刘星的面前,他们才知道小看了刘星了。 拿起砌刀砌起砖墙来,那是有板有眼,比他们这些所谓的泥水匠师父根本就没差多少。 不! 手艺甚至都要高。 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来刘星砌出来水渠堤坝,居然是呈梯形状。 下面宽,上面窄。 这样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增加水渠堤坝的牢固力度,而且从外形上来看,比他们之前砌出来的可要美观多了。 最重要的一点,这青砖的使用也要少许多。 这下子,赵彪的面子再也挂不住了,他在咬了咬牙后,连走到刘星的身边说道:“刘主任,之前的事情是我不对,就想着偷工减料偷jianian耍滑,没想到这水渠对集市的重要性,今天这一天的工钱我不要了,接下来给你好好砌行吗?” 其他十几个泥瓦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