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科研辅助系统_466 开门红(月初求月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66 开门红(月初求月票) (第2/3页)

步开发新的材料,被其他人超过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许秋继续汇报:“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制备好器件后,把器件在蒸镀舱内的真空环境中存放一定的时间,可能会让器件性能有所提高。”

    “不过,这个现象的普适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虽然许秋在模拟实验室中已经有初步的结论了,但是现阶段并不能讲出来。

    田晴本来在神游,听到了“真空放置”这个熟悉的方法,瞬间把注意力转移了过来。

    她的面部表情也很是丰富,似乎在隔空和许秋对话:“看吧,我就说我之前的发现是对的,你们都不信。”

    虽然田晴长期从事于器件机理方面的研究,但在早期也是会自己动手,做一些标样体系的器件。

    她的这个发现就是基于之前P3HT标样体系的,只是当时没有被人们重视。

    当然,这在客观上,也和“真空放置”这种cao作比较不稳定,时灵时不灵,还比较消耗时间有关。

    站在许秋的角度,他可以批量对若干个体系进行摸索,用大量的实验样本,得到一个广泛的结论,再根据这个结论来决定自己接下来的对策,是用还是不用这个方法。

    而对于之前的陈婉清、吴菲菲来说,她们手上只有一两个体系,很难找出规律,当发现一种手段不那么稳定,而且还比较耗时的时候,自然就不会对其投入太多的精力来研究。

    也只有相对比较咸鱼的田晴,才一直在用这种方法。

    汇报完本次器件的结果后,许秋开始进行展望:

    “接下来,我打算进一步进行优化,一方面是继续探索‘真空放置’时间对于器件性能的影响。”

    “另一方面则是参照国家纳米科学技术中心李丹课题组的那篇三元体系的文章,将原本用于底电池的PCBM,引入到顶电池中,构筑二元IDIC-M/三元COi8DFIC体系,以期实现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魏兴思一直等许秋全部讲完后,才开口说道:“16.15%!工作做的非常好!”

    本来他刚开始听到16%效率结果的时候,有打算让莫文琳或者谁去NIM第三方送样检测一下的。

    但听到后面的时候,他却没有急于表态,因为魏兴思从许秋自信的言语中,听到了冲击17%的可能性。

    之前15%的效率去投,大约有两三成的中稿概率,现在的16%去投,可能有七八成的中稿概率,如果能到17%,中稿概率就能提高到九成以上。

    在面对未知的,可能更大的机会时,人们通常是习惯于多等一等的。

    就像是股票、基金一样,开始亏了总觉得过几天就能回本,然后回本了又想着能不能多赚点,赚了一些继续想着赚更多。

    这时来了一波急刹,跌了五个点,心里想着这肯定是短期调整,我要加仓。

    关注公众号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结果第二天又是跌五个点,这回心中默念价值投资,短期总是有波动,长期看好,于是继续加仓。

    第三天果然反弹涨了三个点,心中对自己的价值投资、短期调整的想法非常认可,觉得还要继续涨下去,于是继续追涨,加仓。

    然后第四天又是跌四个点,这时心里开始犹豫了,觉得不会还要跌吧,我还是及时止损,清仓了吧。

    结果刚清仓,第五天刚开盘,直接一字封了涨停板……

    仿佛是有一双无形的眼睛在看着你cao作的一般。

    魏兴思之前就是随口一问,没想到“钓出来一只大鱼”,以至于他激动的都忘记了本来在讨论的搬家事情。

    于是,许秋提醒道:“我觉得这个工作可以在之前寒假搞定,因此可以筹划着在寒假的时候搬家。”

    “噢,搬家是吧……”魏兴思反应了过来,想了想说道:

    “那我去和手套箱那边谈一谈返厂改造的事情,他们说改造的工期在一个月以内,我和他们老板打声招呼,尽量让他们缩短到两周……”

    “另外,邯丹这边实验室有一个比较重的蒸镀仪器,可能搬起来比较麻烦,这个我和院系那边商量吧,找一家专业的搬家公司……”

    “还有,宿舍的问题,这个我到时候和院系申请一下,看能不能同步先把你们安排到江弯的宿舍,不过这个可能比较困难,我想想办法吧……”

    “最后,实验参数重新优化的问题,这个到时候搬过去了再说吧,反正搬一次家,我们要做好停工一两个月的准备,所以最好是把该处理好的实验都处理完毕……”

    说完搬家的事情,魏兴思将话题重新切换回来:“许秋你继续按照你的思路优化,看能不能把叠层器件的性能再做高一些,现在文章已经写好了,就差效率数据了……”

    魏兴思思考片刻,随后一锤定音:“时间就定在寒假之前,我们把这篇文章投出,到时候效率能做到多少就是多少。”

    “行。”许秋点头表示同意,如果真的在一个月内还冲不上17%,那也只能暂时放弃。

    不然过段时间万一别人把效率做到15%甚至更高,自己的优势将会被大幅度的挤压。

    许秋提前组会汇报,跳过了三个划水怪,段云、田晴和陈婉清。

    其实,他们刚好也没什么PPT可讲。

    段云上周最终还是在华威offer过期的前几天,选择了华威,非IT岗,所以薪资不高,月薪16K,14薪,接下来就是签订三方协议,然后类似于学姐,先到华威那边实习。

    田晴“叠层器件相关的电荷输运研究”正式开始工作,不过由于临近假期,她做实验的兴致并不是很高,没有什么实质上的进展。

    为了“正当划水”,上周田晴主动找到许秋,表示“要为组里的文章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翻译过来,就是“我帮你修图,你把我加到作者名单中,然后帮忙应付一下魏老师那边”。

    许秋没有拒绝,像、这种档次的期刊,对于图片方面的要求也非常高,如果有专门的美工帮忙修图,可以为自己的工作增色不少,略微提高中稿率。

    他把田晴的名字加到了文章的第五位,排在了韩嘉莹的后面,两名本科生、学姐、龚远江和魏兴思的位置向后移动一位。

    和上次的文章一样,现在的文章同样是十位作者。

    陈婉清同样没有汇报,划水中。

    按理说段云和陈婉清这种要毕业的学生,是可以不参加组会的。

    不过,魏兴思对这方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