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56 理想家蓝河(求订阅) (第1/3页)
下午三点,魏兴思开车带着许秋和陈婉清,一同前往蓝河的公司。 这回韩嘉莹没有跟着过去,她在完成标样刮涂的文章后,就已经不在蓝河公司那边兼职了。 其实,学妹之前过去,也是因为许秋占了蓝河光电材料公司的股份。 公司成立初期,比较缺人手,她便去帮忙了,顺带赚些外快。 现在蓝河那边的有机合成实验室已经走上正轨,她去不去的影响都不大了。 当然,蓝河也没有明确或委婉的表示过“这边不需要你了”。 只是韩嘉莹琢磨着“她过去划水一天,就拿一千块钱”,有些过意不去,便主动提出离开。 路上,许秋坐在副驾上闭目养神。 魏兴思一边开着车,一边和坐在后排的陈婉清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 陈婉清现在的状态是三天两头找不到人,除了开组会的时候稳定在场,其他时候多半都不在学校,而是去了蓝河公司那边。 再加上课题组里的人日渐变多,已经形成了两个主要的研究团队,架构也从之前的扁平化,逐渐的向层级化发展。 魏兴思平常主要都是和团队领头人——许秋和吴菲菲,进行直接沟通,其他人一般都不怎么管理了。 因此,魏兴思和陈婉清两人最近的交流并不多,在车上格外的有话题。 魏兴思:“蓝河公司那边怎么样?” 陈婉清:“挺不错的,现在公司运转的很好。” 魏兴思:“正式工作了,和在实验室里感觉一样吗?还适应吗?” 陈婉清:“都差不多,我过去也是在做研发嘛。” 魏兴思:“工作环境如何?” 陈婉清:“现在各种设备都已经非常完备了。” 魏兴思:“你每个月能拿多少钱?” 陈婉清:“税后一万多吧。” 魏兴思:“噢,那还蛮多的,比我的基础工资都高。” 陈婉清:“……” 魏兴思:“谈男朋友了吗?你这个年龄是不是不太好找?” 陈婉清:“……” …… 两人尬聊了一路,差不多把几个月的话题都聊完了,终于达到了蓝河公司。 陈婉清熟练的刷卡,快步带着许秋和魏兴思进门。 许秋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来蓝河公司这边了,平常他都是通过微信和杨钦联系,远程遥控这边的实验进程。 这次过来,他发现变化还是蛮大的。 进门的办公室,似乎被重新装修过,工位的数量从原先的不到十个,增加到了二十多个。 其中,还有几个新面孔,正在办公桌前cao作着电脑,抬头看了看许秋他们一眼,便又低下头继续工作。 侧边的几个实验室,许秋也看到了一些新的仪器,有些仪器他甚至都叫不上名字来。 大概率是蓝河又拓展了业务范围,不再局限于之前的刮涂和有机光伏领域了。 蓝河已经得到了消息,热情的出来迎接:“魏老师,许秋老弟,陈婉清,你们来了。” 魏兴思环视了一圈,赞叹道:“蓝河,现在你这边建设的不错嘛。” “还行,毕竟公司都成立快一年了,砸了一百多万进去,总得有点水花吧……”蓝河笑呵呵的说道:“看你们神采奕奕的样子,最近是不是又发什么好文章了?” “是啊,”魏兴思炫耀道:“课题组前不久刚刚发了一篇《自然》大子刊,《自然·能源》,我们组再次打破了当下有机光伏领域效率的世界纪录……” 魏兴思拍了拍许秋的肩膀:“喏,文章一作在这里呢。” 办公室里正在工作的几名员工,在听到“《自然》大子刊”、“打破世界纪录”后,纷纷把目光投了过来,侧耳倾听。 蓝河公司里除了一个财务,两三个程序猿外,其他的员工基本都是理工科的硕士,所以他们自然是知道《自然》大子刊的档次,以及打破一个细分领域世界纪录的难度。 里面有几个硕士生,毕业的时候都没有发表过SCI,他们原先课题组的导师,也是为了发一篇AM的子刊AFM、AEM而苦苦挣扎。 现在别人谈笑间,随口就是《自然》大子刊。 而且,旁边据说是文章一作的年轻人,看起来年龄还比自己还小。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厉害啊,”蓝河看了看许秋,又看了看魏兴思,笑着问道:“下一篇你们是不是打算发《自然》了?” “我们现在叠层……”话说了一半,魏兴思及时收住了口,他意识到这边人多眼杂,不适合透露太多。 蓝河也是人精,瞬间秒懂,他做出一个“请”的手势,指了指他的办公室,说道:“我们别干站着了,到办公室里聊吧。” 见状,陈婉清主动告退:“那我去工作了。” 蓝河点点头:“行,你去吧。杨钦那边喷墨打印的事情,你和他对接一下。” 三人走入办公室,蓝河已经提前泡好了一壶茶,他帮魏兴思和许秋各盛了一杯茶水,说道:“魏老师那边又有突破了?” “我们现在做的叠层器件,效率已经超过15%了。”魏兴思简单介绍了一句,随后话锋一转:“对了,这个你可不要往外面说。” “放心,不会乱传的。”蓝河偶尔会听杨钦和陈婉清总结的太阳能电池进展报告,因此对有机光伏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效率15%……这可是个大突破啊,我记得之前有机光伏领域常年都是处于12%的状态。” “没错,”魏兴思点点头:“所以我们打算继续优化性能,看能不能冲击一篇你刚刚说的《自然》。” “这就厉害了啊,”蓝河惊叹道:“现在国内每年发表的《自然》、《科学》文章,也就百篇出头吧,你们要是能发一篇,是不是就要起飞了?” “起飞倒谈不上,现在国内的科研也不好做,得慢慢来……”魏兴思摆了摆手,转移话题:“对了,蓝河你叫我们过来……” “噢,是这样的,”蓝河接过话茬:“主要有几个事情,首先是现在我们的光电材料公司已经扭亏为盈,11月份已经实现了盈利。” 蓝河从办公桌前取了两份材料,分别递给魏兴思和许秋:“这是11月份的财务报表,净利润的20%,我会用分红的方式打到你们的银行卡上,剩下的80%我会按照约定,继续投入到公司中。” 许秋撇了一眼魏老师的那一份材料,发现和自己手里的一样,便翻看起自己手中的这一份。 公司的财务报表还是比较复杂的,许秋不是财会专业,阅读起来稍微有些困难。 不过,他也没打算关注具体怎么核算成本利润,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各种材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