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01 同行们共同做出的选择(求订阅) (第2/2页)
域同行们共同做出的选择。 许秋统计了近两年来250篇有机光伏发表的一二区的文献,其中ACS、RSC、Wiley三大期刊公司基本平分秋色,每个期刊公司旗下的文章数量都在50-100篇不等。 而其他期刊公司旗下的文献,加起来也只有14篇,有5篇是,1篇,8篇是Elsevier旗下的NanoEnergy,NanoEnergy也是一区文章,影响因子10 ,地位差不多和AM相当。 算下来,与ACS、RSC、Wiley并称为世界四大期刊公司的Elsevier,旗下文章的占比只有4%不到。 着实有些惨淡……攫欝攫 许秋推测,大概是和Elsevier主要侧重于医学生物领域有关,比如它的代表期刊和,就是医学生物研究领域中最出名的期刊之二。 也有风言风语流传出来,Elsevier旗下和有机光伏领域相关的期刊,包括NanoEnergy、NanoLetter等,现在圈子现象非常严重,编辑“认人”,不是圈内人直接拒稿,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当然,就算这些流言是真的,也和许秋无关,毕竟现在是主编主动约稿嘛。 在了解期刊目前的影响力后,许秋打开的官网,直接下载了几篇最新的文章,开始制作模板。 一般期刊公司会提供一个简易的模板,但那个模板真的非常简单,相当于啥都没有,还不如直接下载一篇原文进行套用呢。 一番查看过后,许秋发现这新刊弄的确实挺花里胡哨的,槽点满满。 首先是期刊风格,放眼望去,一片绿色: 期刊LOGO是绿色的,摘要文本是绿色的,小标题是绿色的,超链接是绿色的,包括右上角CellPress标识的右边还有一个绿色的大方块,不知道是干嘛用的…… 要解释的话,大概由焦耳能想到能源,能源又延伸到新能源,最后新能源联想到绿色新能源,因此就是绿色的……巘戅妙书苑戅 逻辑虽然有些强行,但也勉强算是合理吧。 其次,文章首页是一张贼大的TOC,占了大半个页面,下面是一段对TOC的文字描述,右侧是“亮点”栏目,要求列出三条文章的亮点,此外还有类似于EES期刊的“ContextScale”,对摘要和引言的补充。 怎么说呢,整的挺全乎的。厺厽 妙书苑 miaoshuyuan.com 厺厽 但说真的,许秋觉得这样搞意义并不是很大。 读者读起来费劲,作者写起来也费劲,需要把同样的内容换五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给表达出来…… 再次,摘要的位置它也不老老实实的起名为“Abstract”,而是改名为了“Summary”,结论部分的大标题直接省略掉,但内容还在。 正文是双栏的,左边正文,右边备注,空间占比2:1。 但由于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备注,因此在右边留下了大量的空白,相当于是单栏。 平常其他期刊都是1:1大小双栏的,看惯了1:1的双栏,再看这种2:1的双栏,还真有些不习惯。 分栏和期刊公司有关,和的标准文章都是三栏的,ACS、RSC、Wiley包括Elsevier的大多数期刊都是1:1两栏的,CellPress虽然从属于Elsevier,但相对独立,因此搞一些花活出来也不奇怪。 另外,类似于子刊,要求列出详细的实验步骤、作者贡献等。 最后,重点来了,作为大子刊级别的期刊,稿件处理速度非常快。 其中一篇稿件的几个关键时间节点如下: Received:April25,2015 Revised:May22,2015 Accepted:June5,2015 Published:July3,2015 这是许秋没有想到过的,从投稿到接受只用了40天,而且还包括一次修改。 之前他投的文章时,也查了几篇大子刊稿件的关键时间节点,它们没有列出稿件修改的时间,不过大多数文章应该都是有修改的,其中一篇是这样的: Received:22November,2015 Accepted:16March,2016 Published:23April,2016 从投稿到接受花费了四个月的时间,这是大子刊的平均稿件处理时间。 而且,许秋翻了五篇文献,这个时间就没有低于三个月的。 当然,如果是NC这样的非大子刊的子刊,审稿速度就比较快了。 像之前他和学妹各发了一篇NC,审稿速度就是比较正常的,和AM、EES相当,大概一个多月时间。 因此,许秋估计这篇文章只要他写的足够快,可能发表的速度会比之前那篇还要快。 PS:由于剧情需要,文中出现新刊的时间和现实中不是完全对应的,现实中是2018年创刊,和创刊于2016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