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64 另一篇《自然》大子刊的展望(求订阅) (第1/2页)
过了好一会儿,魏兴思突然睁开双眼,目光炯炯的看向许秋。 不知为何,此情此景,让许秋联想到了那句脍炙人口的:“垂死病中惊坐起,……” 魏兴思拿起桌上正充电的手机,想了想又放了下去,随后说道:“本来想给龚远江打个电话,但还是低调一些吧,等我们把文章投出去再说。” 随后,魏兴思主动问道:“这个工作,你打算投什么期刊,有考虑过吗?” 许秋直接答复道:“或。”攫欝攫 魏兴思做出思考状,轻敲了几下桌子,随后沉声说道:“我本来的想法是投或者的,现在你提的新刊也行,其中的话,虽然是的子刊,现在在学术圈里推广也很猛,但我觉得一时半会儿不一定能的起来,近几年的影响力我估计大概率介于大子刊和AM之间,投的不确定性比较大,相对稳一些,日后的影响因子很有机会能破40。” “那就暂定吧,”顿了顿,魏兴思补充道:“说起,我倒是有另外一个想法。” 许秋好奇问道:“什么想法?” 魏兴思解释道:“之后我们可以写一篇非富勒烯体系的综述,就针对我们合成出来的一系列ITIC材料,当然,这个现在不急,等再过几个月把手里的工作都消化了再说,我们ITIC系列肯定是之后有机光伏的热点,或者也可以试试能不能发er.。” er.,直译过来就是,也是个半新的期刊,刚推出不久,达到了大子刊级别,原则上只接受材料相关领域的综述,实时影响因子已经超过50 ,而且还有上涨的趋势,明年甚至有望突破到60 、70 ,比ACS旗下的.以及RSC旗下的.综述期刊的影响因子还要高。 “好的。”许秋点点头,这个他之前还真没想过,因为这种类型的综述都是大佬专属,比如他们课题组开创了一个比较热门的细分领域,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开发出若干种材料,然后自己写一篇综述总结一下这个细分领域的阶段性进展,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这种通常是期刊直接约稿的形式,课题组的大老板直接上场亲自写,通常作者人数不会太多,有时候甚至只有一两位作者,大老板直接挂一作加通讯的也有。 当然,按魏兴思组里的情况,大概率是许秋一作,魏老师二作挂通讯,小概率中间再加一两个其他人。 毕竟,现在许秋在有机光伏领域里也称得上是一位新晋大佬了,只是他自己对此并没有太深刻的意识罢了。 “综述的事情之后再说,我们先把手头这个工作做做好。”魏兴思笑着说道: “我联系一下瑞典那边,让他们优先测试一下这个J2:IDIC-4F的体系,嗯……我直接给冯盛东打个电话吧,他现在应该有空。” 这半年来,魏兴思和冯盛东有过多次合作,一起投了不少文章,包括许秋之前的3D-PDI体系的那篇NC,还有田晴的.综述,吴菲菲二维钙钛矿的一篇AEM、一篇JACS,以及韩嘉莹刚刚投出去的H43:IT-4F体系的一篇NC,都是高质量的工作。 电话很快拨通,因为两人都比较熟悉了,所以用的是视频通话,比较容易判断网络是否卡顿。 许秋坐在侧面,可以看到冯盛东的脑袋出现在了魏兴思的手机屏幕中,但冯盛东看不到许秋。 从外部环境判断,对方似乎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厺厽 书仓网 shucang.cc 厺厽巘戅书仓网sh戅 这还是许秋第一次见到冯盛东的真面目,之前只在田晴的综述文章中见到过他的大头照。 镜头中的冯盛东,属于那种文绉绉的类型,一眼望过去,给人的感觉要么是一个搞科研的,要么就是医生之类的。 魏兴思开门见山:“有个好消息,我们这边有机光伏最近做了一个新的体系,性能很好,过段时间给你送一批样品过去测试,这个体系我们打算冲一波。” 冯盛东好奇问道:“是新刊吗?之前我好像没有听说过。”他相对比较关注物理方面期刊,这个新刊属于材料口的,他还真不知道。 “没错,是新刊,”魏兴思解释道:“新出的大子刊,和、在一个级别。” “噢,这样啊……”冯盛东顿了顿,说道:“这次的样品还是要做TAS吗?” “嗯……TAS、TRPL,全套能做的都做了吧,”魏兴思补充道:“还有,这次的分析部分你可得好好写啊,上次许秋那篇NC,最后可是你那边拖后腿了。” “之前有机领域做的少,后来我又补了不少有机方面的文献,”冯盛东承诺道:“这次肯定没问题。” “那就好,”魏兴思点点头,随后问道:“对了,这次你要不要带Tnu?” “……”冯盛东考虑片刻,“带上他吧,大子刊不带上他说不过去啊,毕竟在人家手下干活。” “行,这个你自己决定就好。”魏兴思调侃了一句:“过几年,你也可以回国自己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