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66 更高的山峰(求订阅) (第2/2页)
垫道路。 研究者越多,领域就越热门,领域越热门,发展就越快,领域发展越快,进入领域内的新人就会越来越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反之亦然,冷门的领域,如果没有重大突破来打破恶性循环,最终就会走向消亡;这也是马太效应,赢者通吃的体现。 “当然,最关键的原因,是我认为有机光伏领域的未来,”许秋停顿了一下,认真说道:“就在非富勒烯领域!” “师兄有什么具体的研究计划嘛。”韩嘉莹问道。 “计划么,”许秋尴尬的摸摸头,“随机应变算不算计划。” “随机应变……”韩嘉莹扶额,“我还以为师兄已经成竹在胸了呢。” 许秋摊了摊手,解释道:“ADA类型非富勒烯受体领域,可不似之前做的PCE11以及3D-PDI体系,有现有的体系可供参考,也就是说大方向上可以判断,但是具体的细节无法提前得知,需要我们以及其他同行不断摸索。” 韩嘉莹好奇道:“徐正宏他们组的一些前期工作,也可以借鉴的吧。” “嗯,合成手段可以借鉴,毕竟很多合成反应都是同样的类型,”许秋话锋一转:“不过在分子结构设计方面几乎没有参考的空间,没办法,他们之前的效率数据太低了,大多数都在5%以内。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他们做了一些分子结构优化,把效率从2%提升到了3%,这种程度的提升,说不准就是实验误差导致的,或是低效率的那个体系器件加工条件没有优化到位。” “那他们刚刚发表的那篇呢?”韩嘉莹化身为好奇宝宝。 “嗯……”许秋思索片刻,解释道:“那篇工作虽然把效率提升到了10%,但只是一个孤例,除了给我提供一个在D/A单元之间夹其他单元的想法,以及关于稳定性研究的思路外,在其他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 除非我们去模仿他们,开发IDTBR的衍生物,比如改一改中央D单元上的侧链,或是在“B”、“R”上面加点东西之类的…… 但这不是我想要做的事情,我觉得用我们组自己开发出来的ICIN单元更好一些,而且学姐怎么说也打破了ADA体系的世界纪录不是么,只保持了负一天的那种。” “负一天……”韩嘉莹轻笑一声,“还蛮形象的嘛。” 许秋喝了一口冰可乐,说道:“其实,我也不是完全没有计划,大方向上是以我们的ICIN单元为基础,合成一系列具有不同禁带宽度,或者说光吸收范围的富勒烯受体分子,然后基于这些受体分子,按照光吸收互补、能级匹配能原则,合成一系列与之适配的给体材料……” “我明白了~”韩嘉莹灵机一动:“这就叫给体、受体两开花!” “什么两开花,真是章口就莱,”许秋反驳道:“明明是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好伐。” “刚才还没说完呢,”许秋继续说道:“我的设想是构建丰富的给体库和受体库,两两匹配,得到最优的体系,构建给受体适配的理论模型,之后还可以往半透明以及叠层电池器件的概念上发展。” “听起来工作量好大的样子。”韩嘉莹歪了歪脑袋。 许秋轻松说道:“慢慢来呗,再说除了我们还有数百同行呢,不过,日后估计要不少麻烦魏老师出去PY交易了,帮我们找其他课题组要一些材料回来。” 韩嘉莹问道:“师兄,话说PY是什么意思啊,是我想的那个嘛?” 许秋思考了三秒钟,才解释道:“PY,就是朋友嘛,跟我读坡鞥朋,医藕友,朋友。” 韩嘉莹艰难的发音:“坡嗯喷,医藕友,盆友~” “是鞥不是嗯,是朋友不是盆友。”许秋耐心教导。 “坡,嗯,喷友~”韩嘉莹涨红了脸。 许秋摊了摊手,原来学妹前后鼻音分不清啊,平常他都没有注意到。 这时,服务员端来两大盆小龙虾,还送来了一大包一次性手套,“你们的小龙虾来了,配菜在底下。” “终于来了,饿扁了都。”韩嘉莹迫不及待的戴上手套,感受了一番,说道:“总感觉我要进实验室的样子,不过这手套和实验室里的一次性PE手套相比,也太薄了吧。” “节约成本嘛,毕竟在这里就算手套漏了也没什么危险。”许秋随口解释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