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34 当着我的面还挖墙角(求订阅) (第2/2页)
么意义,还不如亲自测试C4的性能,早点拿到结果,可以早点做之后的打算。” “那也可以。”许秋点点头,从学姐那边复制了C4产物,安排给模拟实验室,算是给她上了一道保险。 “嗯,实在不行,就听你的意见,试着引入氰基、氟原子吧。”陈婉清顿了顿,“其实,我也比较看好这个方向。” …… 第二天,周四。 许秋拿到了学姐C4体系的器件性能摸索结果,最高效率为1.42%。 因为这次C4体系采用的实验起始条件是基于C1体系的,不似当初C1体系用的是PDI体系,所以数据失真的程度不会太高。 在这种情况下,效率数值还只有1.42%,说明学姐设计的这个体系潜力确实非常有限。 今天只有韩嘉莹一人到张疆合成,一共要负责五个反应,许秋的三个,她自己的两个,压力还是蛮大的。 许秋则打算把今天的时间都贡献给综述,坐在办公桌前,他看了眼实验室内正忙忙碌碌配制溶液的陈婉清,暗自思索。 要不要把结果告诉她呢? 算了,总不能直接和她说“学姐,你的器件效率最多1.5%”吧。 学姐肯定也不可能因为自己一句话就停止实验,反而还会以为我在咒她。 就像捅刀子一样,突然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是轻松的,插进去,搅一搅,那才痛苦。 好像不太恰当……? 不管怎么样,还是不要横加干涉为好。 下午两点,唐云坤准时前来,魏老师在办公室接待了他,然后把许秋喊了过去。 唐云坤坐在待客沙发上喝着茶水,见到许秋后,他笑呵呵的打了声招呼。 许秋也礼貌回应,随后暗中打量着唐老师,和他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唐云坤白白胖胖的,衣服被身体撑的很宽松,体重目测180 ,身高目测170-,这还是他第一次在学校见到身材如此失衡的教授。 之前魏老师已经和唐老师交待过了,因此唐云坤也没拖拉,直接进入主题,“我们开始吧?” “好。”许秋把综述草稿文件拷贝到大电脑上,简单讲了一遍行文思路。 唐云坤一边听一边点头,听到最后,说道:“我大致明白了,让我补充一些有机光伏理论方面的内容就可以了,对吧?” “对的,”魏老师接话,“尽量多写点,把你们最近正在搞的那什么理论放上来呗。” “那可不行,”唐云坤摇摇头,“我们还指望着这个理论发一篇PRL呢。” 许秋一惊,PRL可是物理类顶刊,虽然影响因子不高,还不到10,但地位类似于化学类的JACS、德国应化,材料类的AM、EES。 “呵呵。” “呵呵。” 两位老师先后呵呵一笑,许秋仿佛明白了什么。 随后,唐云坤不再说话,将注意力转移到大电脑上,cao作键盘,开始打字。 许秋坐在旁边,微微诧异,他还以为唐老师会讨论完回去再写,没想到是这种形式。 不过转念一想,这样也合理,一方面当面写比较容易交流,另一方面或许是魏老师存着防止稿件泄露的考虑? 不多时,一段话出现在了电脑屏幕中。 “我们要指出激发态理论在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重要性,一个适当的模型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 “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激发态的电子结构看起来像是什么样子?” “关于激子离解态,普遍接受的理论说明激子是局部产生的,随后进行超快电荷转移过程……” “接下来的电荷分离是由电子波函数的离域和/或受体分子结构中大量电荷分离态引起的熵增加效应引起的……” 许秋暗暗感慨,不愧是搞理论的,说话弯弯绕绕,而且非常晦涩,不过大体上他还是能够看懂的,毕竟这一年来的文献也不是白看的。 唐云坤突然问道:“材料类的文章,在描述激子拆分的过渡态时,一般怎么表达?”即使是同一领域的理论研究,物理方向得表述和材料方向的表述会有些许不同。 “CTstate。”许秋下意识的回答,然后才发现唐老师似乎是在和魏老师交流。 “魏兴思,你这学生不错嘛。”唐云坤敲打了几下键盘。 “那可不,”魏兴思得意道:“之前没和你说,许秋他现在一篇AM,一篇AEM,好像还有两篇二区吧,而且他这学期才大四。” “厉害啊,”唐云坤的胖脸朝许秋转了过去,挤出一个笑脸,“小伙子,跟我搞理论,怎么样?” “当着我的面还挖墙角,”魏兴思笑骂了一句,“许秋之后可是要来我这边直博的,好好写文章吧你。” 唐云坤笑了笑,没再接话,再次把注意力集中在电脑屏幕上。 出现这样一个插曲后,唐云坤和许秋的交流增加了不少。 接下来,主要是唐老师码字,偶尔提出一些问题,许秋。答; 同样的,当许秋遇到陌生的理论知识时,也会主动提出,唐云坤均耐心解答,还附上了相关的参考文献。 最终,两人讨论了一整个下午,一共补充了三大段话,大几百个单词,综述的内容丰富了不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