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01章 星辰一脉留下的记号 (第3/3页)
十万年前的界限,之后的一切,他都不是很清楚。 “界外的东西,的确很奇妙啊。”子书睿安神伤回忆的同时,回首凝视面前的青铜巨门,按照身后的周天星辰图来看,这简直就是开卷考试。 “我好想明白了什么……长阳王这一手安排,根本没想着防人啊。”安承德仔细的对比了下,前后的差距,最后安承德几乎敲定这青铜巨门的开启方式,和子书睿安身后的周天星辰图有关。 “倒也不算是没防人,这上面的星宿之相,和我掌握的周天星辰图有所区别。”子书睿安靠近青铜门,伸手虚晃,安承德之前特地设下的光团被他掐灭。 这时星光才一点点的映在青铜巨门之上,这些星光点滴融成一道圆盘状的物事,最后又转瞬即逝。 “乒~”星光在一声脆响中消失,伴随星光消散的,还有两位脚下的站台。 安承德感觉到这一反应之后,口中不免抱怨道:“我说你们一家子的人,能不要把进门搞得这么紧张吗?” “你知道什么?!这是以防万一,我没有猜错的话,只有第一次进到这里的人,会有刚刚的提示,剩下的,都要靠真本事进来。”子书睿安掌内运气,刚刚脑海中浮现的周天星辰图,在他的超强的记忆力面前,没有问题。 “那你倒是动手啊……”安承德无语的呵斥道。 “你行你来!”子书睿安掌心的光团已经准备就绪,可听到安承德的话,子书睿安顿时气不打一处来的回答。 “这么小肚鸡肠?”安承德眉头微颤着嘀咕道。 子书睿安可没有安承德的闲情,运气虚推一掌,凌空的掌力对准青铜巨门,二十八道光束一同射出,正中预定的位置。 “中!”子书睿安的心中默念道。 苍龙七宿!亮起! 玄武七宿!亮起! 朱雀七宿!亮起! 白虎七宿!亮起! 全对! 子书睿安见着青铜门上一一对应的光影,心中的紧张终于松弛了下来。 脚下的站台碎裂停止,子书睿安和安承德怔怔的盯着纹丝不动的青铜巨门,刚刚注入的光影,重新射出,在深渊上方,凝现一道熟悉的身影。 “睿安……”子书睿安听到了熟悉的呼唤声。 “师尊!”子书睿安连忙单膝跪地,俯首恭敬的应道。 安承德注视着不远处的庞大虚影,心神稍稍的安定了下来,有一道星辰公的影像,不知道为什么,安承德也感觉心安。 星辰公有些幽怨的叹道:“你终究到了这里……何苦呢?” “师尊,弟子没有遵守和您的约定,安承德还活着。”子书睿安虽然是诚恳的认罪态度,安承德却依旧感觉背脊发凉,心说这师徒俩对他不会还有什么阴谋吧? “我见到了。”星辰公的目光微微一瞥,看到了一侧的安承德,安承德也回以尴尬的笑容,“你好啊,大大……” “师尊,你……还活着?”子书睿安感觉不对劲的震惊着问道。 “对于你来说,我已经死了,对于山海世界来说,我还活着。”星辰公的星辰长袍在言语中呼啦呼啦的狂闪,这句话说出来,子书睿安再一次云里雾里的不知所踪。 “什么意思?”子书睿安不解的问道。 “小承德应该知道吧?”星辰公倒是很亲昵的叫着安承德的后两字,搞得安承德都怀疑自己是不是他的私生子? “八万年前的元素天劫,你究竟悟得了什么?”安承德听了星辰公的话,忍不住眯着眼睛问道。 “八万年前的元素天劫,是导致山海世界分裂成两个世界的主要原因,而我借着这个机会,将自己和山海世界融为一体。”星辰公轻笑着回答安承德,也在给子书睿安一个答案。 “同根同源,化吾为道?”子书睿安先是想到这个,然后又紧接着说:“难怪师尊,你常常把‘三界休末时,吾为天地祭’挂在嘴边,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早在八万年前,你就已经将自己的后路给断了。” “人心是会变的,哪怕是对我自己,我也没有绝对的把握,漫长的岁月什么都可能发生,不早一点将自己的后路断掉,我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漫长的时间。”星辰公默默颔首,这也是一个原因之一,最主要的原因并非如此。 “别扯谎了,我见过八万年前元素天劫后的山海世界,那是没有生灵,遍地的死气冤魂的世界,想必如果不是你的果决,山海世界的历史在八万年前,就已经结束了。”安承德反驳了下星辰公,这位和山海世界同化的目的,肯定不是让自己的信念更坚定那么简单。 “你知道的很多,你果然是天选之人。”星辰公没有否认的回答。 “之前托你徒儿的福,我见到了一个叫黄金王的单身狗,他告诉了我很多事情。”安承德很直白的说出了古来镇中的经历,若是黄金王听到,怕不是会将安承德的头给拧下来。 “单身狗?呵呵……”星辰公和子书睿安都被安承德这个称呼惹得哭笑不得,“黄金王自有他应该面对的,仙魔剑是我留给你们最后的机缘,倘若仙魔剑被拔出,深渊世界的命运将重新回到被封印的时刻。” “被封印的时刻?什么时候?”子书睿安狐疑的追问,安承德却是眼皮跳了下。 “八万年前,天灾的时刻。”星辰公说出了安承德最不想听到的答案,八万年前的界外入侵,星辰公一直都没有解决,而是遗留到了八万年后的今天。 “深渊世界万古无轮回,我一开始以为是天道作祟,没想到是你干的。”安承德沉声说道。 “什么八万年前的天灾?什么封印?我为什么听不懂师尊的意思?”子书睿安没有见过当年的景象,所以涉事并不是很深,理解上也甚是匮乏。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