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御书房里君臣见 (第2/2页)
一个跟在后面,两两无言,二人虽然相识已有二十余载,而谢玄被天子单独召见也不知有多少次了,可二人的关系一直都是这样,谢玄既不会随便拉扯两句,也从不打探今天圣上叫我来是做什么,而白朝恩每次见了面也只会规规矩矩地叫上一声谢大人。 白朝恩推开门,让开路,谢玄入得御书房中,坐在书桌后的宋泽雨方才放下手中批阅奏章的笔,抬起头。 谢玄紧跟着上前两步,郑重其事地一拂袖后,躬身作长揖,动作标准得只怕将张清正这研究儒家礼节几十年的老学究抓来也挑不出半点毛病。 不过谢玄的语气却是不咸不淡,就好似在对一个无关紧要的人说话。 “臣谢玄,拜见陛下。” 当年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年轻人如今已年逾五十,因太过cao劳国事,瞧着要比同龄人苍老许多,加之早年四处征战,又落下了病根,所以如今看起来不过就是个时常佝偻着腰,白发丛生的小老头儿罢了。 宋泽雨道:“说了上百次了,私下里,不必如此,坐吧。” 早有白朝恩从一旁搬来椅子,而谢玄也不客气,就这么坐了下来,只是腰背挺直,仍未有丝毫懈怠。 宋泽雨懒得再管他,反正几十年了,说再多他也是左耳进,右耳出,便低下头,拾起一份新的奏折,心分二用,一边继续阅读这份关于边关战事的紧急奏章,一边道:“可听说了?朕那个四儿子不慎落水的事?” 谢玄面无表情,连语气也极其冷漠。 “臣公务繁忙,未曾关注这些事。” 宋泽雨头也不抬,仿佛在自言自语一般。 “真是不堪,二十来岁的人了,竟会失足落水,也不知是随谁。” 等了一会儿,见谢玄根本没有答话的意思,宋泽雨便又道:“朕近来,时常梦见宸妃,只是每当朕一叫她的名字,便醒了。听闻谢公早年曾研究过黄老之术,易学星象,不知可否为朕解解梦啊?” 谢玄道:“臣是御史台的御史,不是钦天监的灵台郎。” 宋泽雨道:“不妨说说嘛。” 谢玄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宋泽雨点点头,道:“许是吧,二十年了,自她离世之后,朕也甚少关注琅儿,前些日子与郑国公闲谈时提起此事,听说琅儿写得一手好诗词,便随口夸赞了几句,未曾想,不日便有琅儿落水,险些身死的消息。” 郑国公独孤无忌,说是尚书省右仆射,但实际上也是为了避嫌,因为宋泽雨当年就兼领尚书令,所以这一朝臣子无论文官还是武官,都不能与他并列,这尚书省右仆射就是第一等的实权大员,为嘉国宰相。 此人跟随宋泽雨极早,不但在一统天下的道路上为宋泽雨积极出谋划策,更在之后的政变中立下极大功劳,故而在一帮老臣中,此人的官爵当属第一,况且他还有个更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宋泽雨的大舅子,他的两个meimei一个是已逝的独孤皇后,太子宋承乾与楚王宋泰的生母,一个是德妃娘娘,晋王宋玄彬的母亲。 既是真正意义上的皇亲国戚,同时又立下过扶龙之功,并且自身也是饱学之士,这样的人想不受宠都难,只是看宋泽雨如今的意思...... 谢玄正襟危坐,眼观鼻,鼻观心,就好似一尊没有生命力的石佛,外界的一切纷扰与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宋泽雨没有瞧见,又自顾自地道:“你说,琅儿遇害的事,与这件事,有没有关系?” 等了半晌,谢玄还是不说话,宋泽雨终于放下了手中的奏章,抬起头来,老人脸上的笑容有些意味深长。 “哟,今儿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谢大人不是一向以敢于忠言直谏而著称么?有你带头,那些小辈们都恨不得指着朝中诸国公的鼻子骂,怎么今天倒成哑巴了?” 谢玄离开椅子,跪倒在地,语气依旧是那副不咸不淡的样子。 “陛下家事,臣不敢妄言。” 宋泽雨摆摆手,极不耐烦地道:“少跟朕装模作样,二十年了,你不累,朕都累,赶紧起来吧。你放心,这御书房今天就我们君臣三人,这里说的话,外面听不见,你也带不出去,朕准你今天畅所欲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