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93 开解 (第1/1页)
穿越种田记事第一卷锄禾日当午293开解李云心闭了闭眼,她一丁点儿都不希望自己的猜测成真。 程周这个人,留给她的印象不坏。 可是,万一她的猜测是真的,万一程周不是大楚的人,她该怎么办? 真到了那一天,要跟他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吗? …… 李云心摇摇头,甩掉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想法。 程周虽然对她很是关心,但目前为止,依然还只是个陌生人。 兴许,他们再也不会见面了呢。想那么多,其实都是胡思乱想。瞎耽误工夫! 李云心做了半晌心理建设,总算把这一茬揭过去了。 家里马上要进入春耕前的准备工作了。 秋天里的积累,已经在漫长的冬日里,消耗掉了七七八八。 冬天还没有结束,春天还没有到来。 地面依然冻得很硬。 正午会融化一会儿,变得泥泞绵软。 两三个时辰以后,泥泞的脚印、动物的蹄印、爪印、车辙的痕迹,都会再度被冻得硬邦邦。 房檐下也会挂上长长的冰溜子。 那是屋顶的积雪被太阳晒化了,然后又被寒冷的空气冻了起来。晶莹剔透,密密匝匝,像一排密集的钟乳石。 李云心恍惚地回忆起前世。 小时候也经常见到这种房檐下的冰溜子呢。 只是后来,大家都住上了楼房,屋顶也变了模样,这种冰溜子就轻易见不到了。 回忆令人惆怅,现实却也不遑多让。 这段日子,正是庄户人家,每年都要经历的、最艰难的一段时日。 老李家同样也不例外。 豆腐坊里一直在生产的大豆腐、干豆腐,还有豆腐乳,还能有些收益。 家里的馕坑烤出来的馕饼,和鸡鸭产的蛋,也能偶尔送到镇上的商铺和驿站去卖掉,换回来一些铜钱。 除去这几样,基本上就见不到什么活钱儿。 庄户人家总是闲不住的。 老爷子李景福带着儿孙们,到镇上的码头,去做了几天帮人搬货卸货的雇工。 只是,他们干活儿有些过于实诚,这一对比,便显得码头上原本的雇工们颇为偷懒耍滑。 于是,便免不了被当地人各种排挤。 老爷子到底年纪大了,受不了那份明里暗里的挤兑和使绊子。只坚持了几天,就实在扛不住了,又带着儿孙们返回到家里来。 回来之后,老爷子李景福长吁短叹,心灰意冷,整个人都显得苍老了不少。 李云心就给他出主意: “爷,贤哥儿从书上看来个故事,讲给我听了,我也想讲给你听。” 李景福本来没有什么心情听故事,但看李云心的大眼睛亮晶晶地、充满了期待地看着他,这拒绝的话,就有些说不出口:“那你也讲一讲,给你奶听听。” 李云心笑道:“我给爷讲,爷给奶讲。” 李景福跟乔细妹对视了一眼,笑了笑,点燃了烟袋锅儿,慢悠悠地吐起烟圈儿来。 换了平常日子,见这烟袋锅点着了,李云心早就找借口跑掉了。 她一点儿都不想抽二手烟。 可是这会儿,她想开导开导老爷子,让老人家别那么颓废,自然只好硬着头皮忍了下来: “咳咳。这个故事,是这样说的。 从前啊,有一个地方发现了金矿,然后就有好多人到这里来挖金子。 来挖金子的人特别多、特别多。 有一个人,长得瘦瘦小小的,他觉得自己也去挖金子,怕是抢不过那些身强力壮的人。 然后,他就在金矿边上,摆了个摊儿。 起了两个炉灶,支上两口大锅,一个用来烧汤,另一个用来蒸馒头。 每天卖给挖金子的人馒头和汤。 一个馒头卖一文钱,一碗rou骨头汤,也卖一文钱。 挖金子的人天天忙得连脸都没工夫洗,哪里还有工夫做饭呀! 挖金子的人里头,有人挖到了狗头金,发了大财,也有人什么都没挖到。 但卖馒头的这个人,却踏踏实实地一文钱、一文钱地,赚了好多钱……” 李云心一边讲着故事,一边观察着李景福的脸色。 发现他一开始还无精打采的,听着听着,眼睛就亮了起来。 紧接着,老爷子把烟袋锅儿磕了磕,撂到了一边儿,整个人都精神起来,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笑呵呵地对李云心说道: “乖孙女!爷爷知道你是个孝顺的!去跟你jiejiemeimei们玩去吧!” 李云心并没有指望老爷子能从这个故事中大受启发,从此开发出一条致富的新路来。 她其实只是想让老爷子别那么颓废。 毕竟,这人年纪大了,心情就得畅快些。若是天天郁郁寡欢的,身体上,就容易出事儿。 万一老爷子倒下了,老太太乔细妹,也得被闪个跟头。 李云心心里头,对老两口儿其实比对李榆和冯氏,更加亲近。 她当然不愿让老两口儿出什么岔子。 老爷子让她出去玩,她就乖乖出去玩了。 不过人虽然转过身,慢慢腾腾地走了,耳朵却还竖得高高的,一直努力捕捉着屋里的声音: “心姐儿这孩子心热。这是看你不精神,变着法的开解你呢。” “唉,我还能不知道这个。不过,这故事说得,也的确有几分道理。细妹啊,你说说,咱们还能做点啥别人想不到的?” 乔细妹一边将手上一匹新织出来的布叠起来,一边满不在意地应道: “哪有那么多别人想不到的?我看哪,咱们家的日子已经算不错了。 豆腐坊和那馕坑,天天都有进账。尤其是咱那豆腐坊,多好啊! 除了大豆腐、干豆腐,还能卖豆浆、豆腐脑、豆腐乳,已经相当不错了。 再一个,这阵子鸡鸭虽然下蛋不怎么勤勤了,但还能宰了卖掉,或者自家人吃呢。回头留下几只下蛋最勤勤的,剩下的干脆都宰了,给孩子们加菜!” 李景福听乔细妹这样一说,也觉得应该知足常乐,不由得笑道:“嘿嘿,你倒是想得开。” 乔细妹的回应,一如既往地爽脆利落: “最难的日子咱们都挺过来了,接下来的都是好日子。为啥要想不开?” “嗯,你说得有道理。想当年咱们一亩一亩买田的时候,可比现如今这日子难多了。” 听到这儿,见老两口儿已经进入忆苦思甜模式,李云心彻底放下心来,静悄悄地挪动步子,从门外走开了。 老两口儿就是家里的主心骨儿。 有他们在一天,老李家这条船,就能坚挺一天。 回头等到老两口儿不在了,冯氏是个根本就指望不上的,到时候李榆真的当了四房的家,还不知会闹出什么幺蛾子来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