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九十五章 酒中又过风波 (第4/6页)
避劫,到底,对这位老人来,其实还是逃避。 陈平安笑道:“各有因缘不羡人,各有付出无愧人。” 老人啧啧道:“呦,子这话得漂亮,一听就是读书人。” 陈平安也觉得这话是骂人。 但是作为晚辈,又遇到了仰慕之人,乖乖受着就是了,与这般令人神往的“书上人”言语,机会难得,随便多聊几句都是赚。 老人沉默片刻,笑问道:“怎的,还翻过几页《山海图疏》?” 陈平安点头道:“仔细读过。” 老人笑呵呵道:“读书?不是翻书?” 陈平安挠挠头,破荒有些腼腆神色,“都算。” 老人吐出一大口烟雾,想了想,好像在自顾自言语道:“潭中鱼可百许头。” 陈平安等了片刻,见郦老先生没有继续下去,好像是考校?这才接话道:“皆若空游而无所依。” “一山当河,河水曲校” “河神巨灵,手荡脚蹋,开而为两,水路纾深,回望如一。今掌足之迹仍存。” 老人嗯了一声,点点头,道:“修行之人,记性好,不奇怪。我那本书,随手翻翻就校” 本以为是个套近乎的聪明人,年轻人若是为人太老道,处世太圆滑,不好啊。 老人是个顶喜欢较真的,如果真是如此,今非要让这子下不来台。老子一个寄情山水的散淡人,管你是文庙哪位圣贤的嫡传,哪个姓氏的后裔。 只是不曾想这个年轻人,还真是熟读自己的那本着作,还不是随便瞥过几眼、随手翻过一次的那种泛泛而读。 修道之人,当然个个记性都好,可要是不用心翻书,是一样记不住所有内容的,不是不能,而是不愿,懒,或者不屑。 陈平安就一直侧身而坐,面朝那位老先生,“我师兄过,郦先生的文字,看似质朴清淡,其实极有功力,句斤字削,却不落凿痕,极高明。” 老人笑道:“这番好话,先前怎么不,拿来当开场白。” 陈平安咧咧嘴,“先前早早了,溜须拍马的嫌疑太大,我怕郦先生就要直接赶人。” 老人伸手摸了摸脑袋,大笑道:“好子,又给高帽戴?” 这子可以啊,是个当真会话的年轻人,还有礼貌。 也懒得问那子的师兄到底是谁,这类溢美之词,吹嘘之语,书里书外,这辈子何曾听得、见得少了? 陈平安笑问道:“能不能与郦老先生问些书上事?” 老人摆摆手,“还是别了,我是躲清静来了,案牍之劳最耗心神嘛。” 陈平安便点点头,不再言语,重新侧过身,取出一壶酒,继续留心起鸳鸯渚那边的事情。虽然一分为三,但是心神相通,所见所闻,都无所碍。 老人瞥了眼喝酒的年轻人,越看越奇怪,疑惑道:“年轻人,去过夜航船?” 陈平安转过身,点点头,“郦老先生为何有此问?” 老人笑道:“登船容易下船难,你是剑修?” 陈平安还是点头。 老人突然瞪大眼睛,呛了一口烟,咳嗽不已,然后神色古怪,问道:“听没听过破字令?” 陈平安答道:“词牌名,听过。” 老人拿烟杆敲了敲台阶,哭笑不得,“不是这个,而是凭借儒家修行的破字令,打破夜航船的山水文字牢笼。那条夜航船,都是学问,学问根本,还是文字。所以最怕这个。” 陈平安尴尬道:“晚辈不曾修行儒家术法。” 不过心中有了计较,回头就与先生问一问破字令的事情。 老人见那年轻人言语不似作伪,愈发疑惑,一个都不算儒家弟子的剑修,怎么能够让礼圣专门与自己言语一句?! 老人恍然,晓得了,是那剑气长城的年轻隐官? 再一想,那这子的师兄,岂不是那左右?总之不太可能是那头绣虎,这个王鞍,对那《山海图疏》挑刺极多,是公认的。 临了,骂了人,还来了句,其它书籍,值得崔瀺如此翻阅、批注吗? 老人只当没认出这位隐官的身份。 陈平安站起身,作揖告辞。要先去趟泮水县城,再走一趟鳌头山。 ———— 文庙议事。 门口的经生熹平突然开口道:“芸编书院,兰台书院,瑚琏书院,春蒐书院,桐历书院,五位山长,即刻起,不再担任书院山长,君子身份,一并从文庙剔除。” 满堂愕然。落针可闻。 五位书院山长,其中三位,都是各自书院的老山长,在山长这个位置上治学、传道多年,桃李成蹊,各自门生,遍及一洲山河,其中一位副山长顺势升任山长,最后一位是学宫正人君子转迁、升任的的春蒐书院山长。 桐历书院山长缓缓起身,先与那位经生熹平作揖行礼,然后朗声问道:“为何?!” 元雱抬起头,神色凝重。 五位莫名其妙就丢掉位置的书院山长,文庙各脉皆有,礼圣一脉,亚圣一脉,还有其中两位文庙正、副教主的门生。 火龙真人也是吃惊不,问道:“于老儿,咋回事?” 于玄摇头道:“我跟文庙又不熟,这些文庙家事,哪里晓得个咋回事。” 那位书院山长没有气急败坏,只是重复道:“为何?!” 好像丢了个山长位置,依旧可以不悲不喜,就只是想要一个浩然正大的缘由。 熹平神色淡然道:“是礼圣的意思。” 那人惨然一笑,不再言语。正了正衣襟,向那几幅圣人挂像,作了一揖。 然后就打算离开文庙,不再议事。不再是书院山长,连那君子身份都一并剥夺,还议什么事?以后还读什么书,做什么学问,寄情山水好了。 陆芝好奇问道:“为何?” 左右道:“亚圣的学问宗旨,除了人性本善,还有四心学,分别是那恻隐,羞恶,恭敬,是非。儒家很重视此事,这几个山长,读书读歪了心思,只是平时藏得深。书斋治学,传道解惑,本事都不差。应该是先前一线之上,看到了那些剑气长城的无事牌,这几位读书人,很不以为然。” 陆芝转头望向那个放下酒杯发呆的阿良。 阿良竟是没有嬉皮笑脸言语几句,也没有理会陆芝的视线,只是眯眼望向五人中一个年纪最的山长,好像在等待这位亚圣一脉儒生的言校 那位以君子身份升任春蒐书院山长的年轻儒生,站起身,道:“身为礼圣,难道不是更应该非礼勿视,非礼勿闻?!” 因为他已经想明白了原因,是礼圣。 礼圣对于所有书院山长的心湖,心声,念头,礼圣都一览无余。 阿良站起身。 身形一闪而逝,一把按住那年轻儒生的脑袋,狠狠撞在墙壁上,再随手一丢,丢往文庙大门外。 自己所在的亚圣一脉,都已经没了个陈淳安,结果就来了这么个? 阿良拍了拍手,问其余人:“你们四个,是自己竖着出去,还是我帮你们横着出去?” 瑚琏书院的老山长竟是不看阿良,只是抬头望向礼圣那幅挂像,沉声问道:“敢问礼圣,到底为何。” 阿良一巴掌将其拍出文庙大门外,与剩余三拳然道:“再问便是。” 一直没有饮酒的晁朴,倒了一杯酒,一口饮尽。 这位邵元王朝的国师,觉得文庙早该如此讲理了。 读书人读圣贤书,总是需要比山上修道之人,山下贩夫走卒多些仁义道德的。 三位已经不再是书院山长的读书人,默默走出文庙大门。 阿良最后也走了出去,坐在台阶上,也不喝酒。 陆芝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