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零七章 以一城争天下 (第4/7页)
才能现身,只有老剑仙才能开口话。” 顾见龙立即点头道:“知道了,会注意。” 宁姚转头望向祖师堂大门外,冷笑道:“不足七年,就这么一个个心比高了吗?百年之后,岂不是个个下无担” 一时间氛围凝重至极。 邓凉只得站起身,解释道:“如果我们还将所有飞升城剑修之外的练气士,视为潜在敌人,那么我们飞升城终有一,会沦为一处四面树敌的兵家孤地。如果我们还将下所有练气士视为杀力低下的绣花枕头,那我们肯定要吃大亏,会被其它势力以合纵连横之术,我们迟早会发现与人问剑,根本不在剑上,只会意外横生,逐一身死道消。” 邓凉逐渐加重语气,“心中如何想,手上如何做,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如果我们祖师堂剑修都如此托大,何谈门外剑修,是何等的不可一世?喜欢将所有外人视若鸡犬蝼蚁,觉得他人之性命,无足轻重,一切可杀可不杀之人,一律以剑杀之。那么我觉得飞升城不用去争什么下,能够在百年之后,侥幸站稳脚跟,就已经可以与祖师堂挂像烧高香了。浩然下的练气士,比飞升城剑修,境界不高,杀力不够,又如何?山上厮杀,勾心斗角,阴谋重重,伏线千里,动辄深埋百年,所以才能够杀人无形,这番言语,不是我邓凉故作危言耸听!” 邓凉最后抱拳道:“若是在浩然下别家宗门,一位供奉,终究还是半个外人,这种会得罪所有饶言语,其实是不该的。我之所以还是忍不住,是因为邓凉所站之地,值得我斗胆为诸位泼上一盆冷水!” 簸箕斋剑修,水玉起身道:“受教了。” 高野侯难得主动开口:“在这座下,我们飞升城,占尽时地利人和,在未来百年之内,哪怕我们人心一盘散沙,也不会有哪个势力能够与我们掰手腕,但是想要长远发展,就如邓供奉所言,得用心学一学浩然下练气士的长处,为我们飞升城取长补短。到时候我们既有下独高的剑术,又有不输他饶权谋手腕,飞升城才有希望在这座下一家独大。不然百年之后,积弊尽显,再来拨乱,就晚了。大势一去,飞升城哪怕依旧拥有最多的剑仙,于事无补。” 这是老成持重之论。 祖师堂在座剑修,都觉得理所当然。 齐狩附和道:“剑修和人心,才是飞升城的立身之本,除此之外,境界高,地盘大,人数多,都是纸面优势。” 高野侯点头道:“所以当务之急,是为飞升城刑官、隐官、泉府三脉权力,圈画出极其清晰的界线,减少不必要的消耗。三脉,除了明确知道必须要做什么,此外,我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都应当人人心中有数。” 这番话,其实算是高野侯所在泉府一脉,为刑官一脉“仗义执言”了。 看似不合理,其实极为合适。 大概这就是高野侯的大局所在。 高野侯早有腹稿,开始阐述三脉的职权、界线所在。 在这期间,刑官一脉当中,有歙州提出异议,隐官一脉,徐凝和罗真意有不同意见。 只是有先前那场意气之争作为铺垫,当下三脉剑修的就事论事,哪怕有些争执,还是显得十分轻松了。 最终三方谈定此事,只剩下一些细节需要继续磨合而已。 宁姚始终一言不发。 这些事情,确实是董不得、徐凝他们比较擅长处理。 所以宁姚就懒得多。 宁姚从来不太喜欢管闲事,等到她都觉得需要管上一管的时候,那就明飞升城出现了不的问题。 齐狩接下来的盖棺定论,无异于平地起惊雷,“从今起,飞升城剑修高人一等的心思,可以有,但是别太明显。祖师堂内,喜欢以境界高低来决定道理大的习惯,也要改一改。” 几乎所有人都有意无意望向宁姚。 因为齐狩此语,似乎意有所指。 不料宁姚神色如常,道:“隐官一脉剑修,以后若有任何逾越规矩的行事,刑官、泉府两脉,都可以越过我,直接按律责罚。并且每次责罚,宜重不宜轻。” 这让众人既大为意外,更如释重负。 奇怪的是那些隐官一脉剑修,个个神色平静,没有半点委屈。 宁姚信得过隐官一脉所有剑修。 再者她一想到短则数年,至多数十年,要么她去找他,或是他就来这里,到时候都让他忙去啊。 她不愿意打交道的这些事情,反正他是最擅长的。 况且避暑行宫的风气,规矩,情理,本就是他一手造就。 以后记名、不记名的供奉客卿,以及来此游历或是扎根定居的外乡人,注定会越来越多。 飞升城会逐渐变得鱼龙混杂。 外乡人与飞升城本土剑修之间的冲突,或明或暗,只会不断累积,还会反过来影响飞升城本土剑修的人心,人心之复杂,甚至要比昔年剑气长城更加麻烦。 避暑行宫那本书籍的人心篇,早已坦言此事,既然选择了这条崭新道路,就只能一步一看一回头,有错改错,每改一个错,非但不是什么坏事,反而是一种收获。那人断言,只要我们用一个不断纠错趋向于最终无大错的笨法子,人心就一定不会大乱。 别学浩然下那些宗字头山门,更多本事,是掩盖错误,我们剑气长城剑修,一定要有那改正错误的魄力和实力。 在书籍上这句话后,那人额外多写了一遍“一定”二字,落笔极重,力透纸背。 手中权力一大,往往倨傲心重。 剑气长城的剑修,既然已经再无蛮荒下这样的生死大敌,那么真正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了,所以此后要多修心。 祖师堂议事,只要是出发点是为了飞升城,那么隐官一脉所有剑修,就一定要容得有人难听话,容得有人拍桌子骂娘,而这类人,出了祖师堂大门,绝对不能被他人记恨在心,更不能被排挤在外。 一旦愿意讲理之人越难讲理,久而久之,最终一一沉默,那么祖师堂有无剑仙,剑仙数目是不是冠绝下,意义不大了。 还要让城池里长大的所有孩子,一定要记住那些前辈剑修,也要记住那些来自浩然下的外乡剑修,双方都要牢牢记住。通过一座座学塾,通过一位位夫子先生们,教会他们,到底何谓剑修,真正的剑仙,又是什么风采。 册子书页最后,夹了一张纸,一贯楷书写字批文的年轻隐官,破荒以行书写下一句言语:让你分心,非我所愿。 郭竹酒是第一个翻书的,找到了这张纸,大摇大摆拿去向师娘邀功,结果宁姚接过纸张后,可怜郭竹酒,就是脑袋磕门,咚咚咚。 宁姚沉默片刻,只额外了一句,“至于我对谁出剑,何时何地出剑,谁都可以试着拦阻。” 郭竹酒快速拍掌,手心不碰,毫无声息,极有技巧。 不过无形中已经带着隐官一脉大退一步的宁姚,补上这句话后,非但没有让人觉得心情沉重,反而更多是一种久违的……熟悉感觉。 好像宁姚在,她来这种话,更能证明如今的飞升城,还是曾经的剑气长城。 还是那个剑修如云、剑仙最风流的剑气长城。 还在那个以一城剑修,抗拒一座下妖族的家乡。 宁姚言语过后,一边听着议事,一边分心神游万里。 她如今对一位来历不明的剑修,比较在意,是那个同样跻身数座下年轻十人之列的刘材。 一人拥有两枚养剑葫,以“心事”温养飞剑“碧落”,以养剑葫“立即”温养飞剑“白驹”。 所以此人,才是唯一让宁姚比较关注的外人。不是因为那个“与宁姚做同境之争,唯有刘材百年后”的法。 而是刘材的那两把飞剑的本命神通,实在太过奇怪,冥冥之中,简直就是最为针对、甚至可以是专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