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1990_第73章 社会的明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3章 社会的明灯 (第2/2页)

 “你们老板真是大方,一个人就能把这个论坛承包了,”列昂季耶夫给了一个大大的赞叹,“我们报社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经常要像乞丐一样到处去乞讨,要不然就活不下去。”

    “这个论坛要是一样,也要有企业家捐赠才行,毕竟不是盈利机构。”

    列昂季耶夫完全不赞同小马:“一个赞助者的话,那就是主人;多个赞助者的话,那就是施舍。而且我们报纸也不能考虑那么多赞助人的意见,否则就没办法保持独立性了。”

    还没喝酒就先把自己的内心想法透露出来了,要是喝两瓶伏特加还不知道会成啥样呢?

    老板不是正在让小李收编报纸却一直没成功吗?小马感觉到这里似乎有些机会。

    江守义听说以后也是一愣:“听说现在很多报纸办不下去了,这个报纸是不是也遇到这个问题?你待会儿多和他聊一下。”

    其实都不用你去问,两杯酒下肚,列昂季耶夫主动就把很多消息透露出来了。

    “我们记者表面上风光,叫做社会的希望明灯、人们心灵的统治者,在第一届最高苏维埃成员里记者占了十分之一。其实没有资金寸步难行。

    “我们主编的追求很好,不去做广告,保持我们的独立性。可是哪个人又这么好心愿意白给你钱的?他还非说什么‘从赞助商那里拉钱是不公平的,我们还谈何独立?’废话,现在国家层面不给经费了,谁来养着你们?”

    江守义琢磨出一些味道来:“你们的赞助商应该都是很支持你们的想法吧?”

    “《独立报》现在主要是由我拉的赞助。并不是所有的赞助商都是好人,我们得考虑这个因素。要让他们高兴,否则他们就不给钱了,现在的体制就是这样。”列昂季耶夫说话的尺度有点大。

    罗沙国独立后,这几年对于新闻方面采取了欧美式的自由管理政策,只要你能活得下去,不违反法律,随便你去折腾。

    问题是上面拿掉了婆婆、给你自由是好事,下面却也没了娘、没了供养就惨了。

    江守义给了小马一个眼神,小马领会到了。

    “大记者,我们老板现在也在找一些有能力的大记者,想要为参与改革的企业家们发声,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考虑出来?”

    要钱有钱,也有发声的需求,所以江守义的缺陷就是没有新闻领域的合格人才。

    “你们老板真的有这个想法?”列昂季耶夫似乎一下子就醒了,“我们有几个人正好在考虑怎么出来,都是当初追随主编一起过来的,要是有个好的地方,估计能有十好几个人会出来!”

    青年改革派现在还是太穷了,给记者们的收入微薄不说,就连办公室都是设在废弃的旧工厂厂房里。短期让大家靠着浪漫主义激情过活还行,新闻纸却不得不按市场价格购买,长期的凝聚力可就有些不够了。不赚钱的报纸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商业压力。

    企业家论坛多好啊,听着大气不说,这里的装饰、花费肯定不小。江老板的实力可见一斑!

    好家伙,还真是干柴加烈火啊,一点就着。

    列昂季耶夫看到这个老板被自己的想法吸引了,知道他以前应该是深入考虑过报纸的事情。一个入籍不久的有钱人,面对一个陌生、充满变化的世界,肯定需要扩大影响力、更高的权力渠道。

    报纸不就是最好的阶梯么?列昂季耶夫摩拳擦掌,要一举拿下这个有钱的老板。

    “江老板,现在不只是知识分子信赖报纸,那些处于改革底部的工程技术人员、医生、教师,以及衷心希望变革的人,都把新闻记者看作他们最光明的代表,看作施展他们抱负的代言人。我们有些同事甚至经常受邀参加政府不对外公开的会议。”

    在1991年8月后的那几年里,媒体记者们受欢迎的程度和权威性令人惊讶。所以江奕一再要求江守义找一个媒体,靠各个阶层的社会舆论,为自己打造一个“金钟罩”。

    “我也不懂什么媒体,就是我们这里经常有厂长会有一些想法,想让大家一起听听,哈哈哈。喝酒喝酒!”

    对方越是急迫,江守义就越是打着哈哈。

    “江老板,您就没有考虑过如果高层官员瞄上您,您怎么办?罗沙国说话管用的可不是企业或者社会而是能做决定的人或组织,那些人可不会忌惮你的安保人员,他们忌惮的只有公众看法!”列昂季耶夫常年游走在黑白两道,对江守义的套路门清。

    你要是再不说出真实的想法,那就没有合作的基础了。

    “要这么说,你们能保证不会说我们的坏话?”

    “要是合作成功了,企业家论坛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干嘛跟自己过不去?”列昂季耶夫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不就是想弄个“免死金牌”嘛,行业潜规则怎么可能不遵守,“另外,还希望江老板能够加快进展,还有一个银行家在和我们一个同事沟通,如果他们能够支持我们,我想也没有必要多谈。”

    “好!我就喜欢快人快语。小马,你通知小李明天跟大记者一起聊聊。对了,让科赫一起参谋参谋,这个家伙背景很不简单,应该能够看到一些上层的忌讳。”江守义试探结束,对方又是拎得清的,至少没有什么大的风险。

    “好!”列昂季耶夫也举起酒杯来。

    “啤酒厂的事情,让小马再给你一些资料,那个股权拍卖的事情我们也搞了,就当是送给你在《独立报》的最后一个礼物。”

    列昂季耶夫听了一惊,好家伙这个礼物足够大,大到可以成就自己的“改革首席大记者”的名头。

    他哈哈一笑:“江老板,我觉得啤酒厂的事情可以当作是《今日报》的第一期报道。青年改革派绝对感兴趣,我们也一定能够一炮走红。要是运作得好了,国有资产委那些高官都有可能会关注到您这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