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章 再造个兰陵 (第1/2页)
江奕一句“要账”的话出来,很多人都在担心杨书记的面子问题。你大张旗鼓地把人请来,结果人家一开始就要砸你的场子! 杨书记看着江奕,大笑着问着坐得不远的黄大海:“黄市长,你说我刚才猜得对不对?” “杨书记就是厉害。他说你是故意不下车,这不是不关心你那些同村的村民,你是希望他们能够断掉‘等靠要’的想法,哈哈哈,江奕,杨书记说你这是有大爱!”黄市长很夸张地做了一个竖大拇指的动作。 “江奕,你能有这样的格局,我们兰陵怎么能拖你的后腿呢?你放心,这些人不仅是你的亲朋好友,还是第一批勇敢走出来的人。他们更将是未来的企业家。你要是不放心,待会儿在学校里可以跟他们聊会儿。” 老杨大包大揽的气势一出来,江奕放心了。 坐在刘连秀旁边的女副市长看到刘连秀有些疑惑的神情,马上向她解释着情况。说得头头是道的,估计是分管科教文卫的。 观众们终于也放心了。杨书记还真是留有先手! 刘连秀这时候才完全明白了江奕的用意,不禁对自己刚才的小心眼有些惭愧。 杨书记清了清嗓子,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主场表演。 简单几句礼节性问候之后,他就脱开了稿子:“前年的时候,江奕和他爸爸一起来兰陵,我们一起开了个专题会。大家都还记得吧?” 那一次是江奕第一次在江正柏的引荐下见到了朱庆和,然后顺藤摸瓜一样见到了杨书记。 怎么会有人忘记呢?那一次专题会可以说终止了兰陵的下坡路,整个市里的好日子从此开始了。 “那一次还多亏了朱庆和,要是一般人还真不敢相信江奕。当时只是想给大家一点儿启发,没想到种了个龙种啊,哈哈哈,赚大了!”黄大海当时是二传手,及时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还好你没说“收了个跳蚤”! 杨书记想起了当年的困境,情绪可就上来了:“那一次我们最大的成绩就是决定设立寻呼台。当时大家还有人不理解、不懂这是个什么东西,现在还有人不懂?现在那里已经有四五千个人了,这是完全新增的,而且收入都不低。” “是啊,现在谁家里要是有人进了寻呼台工作,那得是在家里放几挂鞭炮庆祝呢。”女副市长跟刘连秀坐得比较近,向后者介绍着寻呼台给当地带来的切实好处。 刘连秀去过寻呼台,对这个能够接几句话,气氛一下子就活了起来。 杨书记满意地点了点头:“刘董事长,你们来的时候应该会看到拐角处的兰陵小吃店。现在已经在全国开了2000多个,让2000多个家庭走出了兰陵,现在他们有些人已经有了积蓄,开始投资办企业了。这也是你们给我们兰陵带来的第二个实打实的帮助。” “江奕跟我说了,主要还是市里边支持。任城那边以前就不积极,他们就比你们晚了。”刘连秀一不小心就犯了官场忌讳。 不过风险可控,杨书记不会让这个流传出去的。 “那些第一批走出去的现在已经赚了钱,有的已经在投资东狮摩托厂了。我们市里面也投资了摩托车企业,占股20%,现在至少已经涨到原来的五倍了。” 杨书记听不到旁边的会议室里一片惊呼声,确实有些遗憾。接待室里的重要干部其实已经听说过这个消息了,不过由杨书记亲口说出来还是第一次,算是确认了这个重大利好。 接下来杨书记搬出了30万农转非人员、建设了10多万套公寓、新建的面包车厂、培训了几十万人的博识教科、带来了十亿产值的BP机产业园。刘连秀和江奕基本上没说话,让杨书记尽情地发挥着。 两个一把手都在接待室里,会议室里看着的人比较随和,这里就比较活跃,不停地有人在惊呼着,算着带来了多少产值、创造了多少就业岗位。 那里负责维持秩序的领导也没去管,他自己也在激动着呢。 “现在环湖高速公路已经勘测完了,马上进入施工。就等着施工队进场开始施工。” “杨书记,听说现在建筑材料里面有很多假冒伪劣的,是不是要逐个确认一下各种材料的质量?”一直没怎么吭声的江奕突然冒出来一句。 “我们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杨书记说了一半,却看到机灵鬼江奕在那里微笑的表情。 江奕这个人一般不怎么随便讲话,难道? 杨书记中过江奕好几次招了,这次留了个心眼,马上强调一下:“当然了,质量问题大于天,质检部门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 江奕这才放心了。质检部门要是认真起来,拖上几个月都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