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九章 尸位素餐 (第2/2页)
匹马和一万头牲畜,连他们部族中男女老幼的性命能否保住都另说,而他们同样也知道以自身的力量难以抗衡鞑靼本部,那他们有什么道理不倾向于大明呢?” 朱祐樘笑道:“这还是建立在大明于西北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有关,若非有之前的虎峪口一战捷报,那些中小部族,怎会知大明恩威震草原呢?” 一个在捧,一个还真就接受了。 这对君臣…… 在很多大臣来看,很让人无语。 你们就在这里沾沾自喜吧,等回头鞑靼真把兀良哈那些部族给吞并,或是那时大明再出兵遭遇惨败,那时…… 为了打压张延龄,在场大臣都开始幻想一些不臣的想法,而他们却还觉得这好像是理所当然的。 朱祐樘先是自我陶醉了一下,又环视在场大臣道:“诸位卿家,你们对于建昌伯跟外邦使节会面之事,还有旁的看法吗?” 在场大臣见张延龄狮子大开口就签订了一个对大明朝无比有益,且基本不会损失的国书,他们自然也就没法说什么。 徐溥道:“陛下,有关鞑靼使节……还是要妥善处置为好。” 朱祐樘道:“既然朕已将此事交给建昌伯,那就由他把事处置完毕,由他酌情来办便是了!” …… …… 宁王谋逆和番邦使节两件事都结束。 张延龄仍旧风光。 在场大臣似乎也意识到一件事,今日不宜跟这小子较劲。 或者真应该从长计议了。 朱祐樘道:“对了建昌伯,朕还让你做什么事来着?” 这话更让人无语。 皇帝让张延龄做的事,皇帝都给忘了?这是给这小子多少事做?难道说大明除了张延龄就没人了? 张延龄想了想道:“陛下,应该还有户部盐引,尤其是西北修筑关塞城墙之事……” “对对对,朕好像还让你处置西南献俘之事是吧?”朱祐樘突然想起来,却跟张延龄说的是两回事。 对于在场大臣来说,心里也只能腹诽两句,仍旧无可奈何。 张延龄一拍脑门道:“陛下,您不说,臣都忘了还有这回事,之前您只是派人跟臣说了一声,具体接洽之事还没开始,您看……” “建昌伯啊,这件事朕交给你了,你别想让朕换个人去处置!”朱祐樘指了指张延龄,好像在说,你小子别以为朕不知道你接下来想做如何的请求。 必定是觉得西南献俘之事不过是小事,不值一提的那种,所以想把事推出去让别人干。 你那点小心思,岂能瞒过朕? 张延龄苦着脸道:“陛下,臣最近做的事的确是有点多,您看是不是……” “建昌伯,最近你大哥,还有长宁伯,在军营中练兵,不知练得如何?”朱祐樘突然问出个不相干的问题。 这种问题,换做是平时朝议时,根本不会提及,只有张延龄在的时候,皇帝看上去更自在一些,好像这时候他可以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张延龄身上,他这个皇帝就可以安然自在问一些想问的好似闲话家常的问题。 张延龄道:“陛下是否该传寿宁侯和长宁伯二人来,让他们亲自来跟陛下奏禀?” “朕问你呢!”朱祐樘见张延龄又要把召对的事推给张鹤龄和周彧,不由板起脸道。 张延龄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道:“臣事太忙,无闲暇多去军营中走动,所以对于他们练兵的事不甚了解。” “呵!”朱祐樘道,“朕早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朕让你没事多去军营监督他们!别以为是可去可不去的那种,再过一个月,等秋收完全结束之后,五军营的将士进行一番整肃,朕要在秋围中好好检验一下他们的实力,若是他们表现不好的话,朕第一个拿你是问!” 这消息对在场大臣来说,很是震撼。 震撼在于两点。 一点是皇帝要秋狩。 要知道朱祐樘作为一个文治的皇帝,在武功方面并无建树,往常年没有秋狩的兴趣,自然也就不会去组织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情。 今年却例外,皇帝对秋狩感兴趣……不是什么好征兆。 第二点,就是皇帝要检验五军营等在京军队的实力…… 弘治帝这是有往以武立国的方向发展啊。 而且还让张延龄来负责,那也就是说,张延龄对于在京五军营等军队的控制权,会进一步加强。 张延龄却好像听不出皇帝对自己的信任一样,苦着脸道:“陛下,此事与臣何干?” 朱祐樘道:“怎与你无关?寿宁侯和长宁伯二人,本是要发配到西北充军带兵的,是你提议让他们留在京师中,若是他们懈怠于军事,那岂不是说皇命便是一纸空文?大明的法度何在?他们的案子由你主审,最后由你定夺下来的,事后的监督自然由你来完成,你觉得呢?” 张延龄无奈道:“臣领旨。” 很多人在生气。 这小子,分明是被皇帝信任有加,皇帝都要把在京军队的控制权逐步交给这小子,这小子居然还有脸在这里装样子叫苦? 又是户部侍郎又是都督府都督同知的,下一步别是把五军营也交在你手里。 英国公都要给你靠边站。 朱祐樘叹道:“朕也不是非要给你加活计,只是因为有些事非要由你来处置不可,若是你实在觉得力不能及的话,可以请求从朝中调人来协助你……” “陛下,臣请将户部右侍郎的职位下了,臣现在已基本完成对户部盐政之事的改革,臣已经没脸再留在户部,尸位素餐。” 张延龄马上提请。 在场大臣听了都在皱眉。 第一次听说有大臣这么评价自己在朝中位置的。 你小子还有点自知之明啊。 朱祐樘很客气回道:“不准!” “陛下……”张延龄还要继续争论。 朱祐樘一摆手道:“既然今日朝中无大事,那就先这样吧,朕回头再想想之前还安排了建昌伯做过什么事,有问题回头再问,你有闲暇也多到朝堂上来,别总是懒惰,勤能补拙的道理你可知晓?” 张延龄苦笑了一下,没说什么。 在场的人都在暗忖,这小子还“拙”?再让他勤快点,怕是让他飞到天上去! 要不皇帝让他干得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