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舌头的主人 (第1/4页)
不知不觉中,天空以然破晓。局里一大半的人都彻夜未眠。 易天祥和戴菲林的通话记录对比结果出来了,凶手反侦察能力很高,似乎用了公用电话,在通讯记录里没有发现共同号码。客户比对的资料也因为戴菲林害怕剽窃一事留下证据,删除了大部分投稿记录,能够找到的稿件作者都没有接触过易天祥。 所有人的希望都聚集在了舌头主人的DNA鉴定上。 “DNA结果出来了,死者的DNA并不在我们的数据库里,抱歉。” 方紫带来的消息让所有人的情绪都跌入了谷底。 “小王,去给大家买点咖啡,我请客,去吧。”周君同样忙碌了一晚,算起来他已经连续30多个小时没有闭眼了。 当冰爽的咖啡灌入喉咙后,焦躁的情绪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死者的生理状况能够判断吗?” “大致判断,死者的年龄在20~30岁之间,死亡时间5~7天,男性,可能肥胖,其他信息无法判断。” “马上联系各个分局,在之前的失踪人员检查中加入这些检索信息,对所有符合条件的报案进行排查。”周君交代好任务后打开了电脑,屏幕上赫然显示着最新发现的手稿。 手稿第一时间就阅读完毕,这是一个恐怖的小故事,和著名恐怖电影《电锯惊魂》中的情节有些类似。不过真正引起周君关注的并不是故事的相似,而是情节中涉及的罪行,按照手稿中的游戏,这些被关在房间的人必须按照罪行对应的模型砍断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才得以逃脱,而现实中的案件身体部位也被写上了guilty,那证明凶手的目的就是惩罚死者,可以肯定凶手的杀人动机是仇杀,嫌犯很有可能是三名死者共同的熟人。 该死的,如果知道第三名死者的身份就好了!周君心中想道,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缩小嫌疑人的范围了。 “哥,按照时间推断的话,昨天发现的这篇手稿其实是第一封对吧。”小王毕竟年轻了几岁,同样熬通宵的他看起来精神要好很多。 “是的,按照时间,这篇手稿对应的案子是第一起凶杀案,结合内容来看,也确实给之后的案子做了个解释,这些被缝合的身体部位就代表着死者所犯的罪行,我们在调查易天祥和戴菲林的过程中也证实了这一点。” “说实在的,这小说写的还挺有意思的,我觉得作者应该是职业小说家,一般人写不出这样的东西吧,我昨天也一直在想代表罪恶的动物模型,究竟是按照什么划分的?”小王挠着头说道。 “划分?没有什么所谓的划分,在后期的恶魔学作品里将某些动物比喻成罪行,比如狮子象征傲慢、蛇象征嫉妒、龙象征暴怒、熊象征懒惰、狐狸象征贪婪、猪象征暴食,而山羊象征色欲,不过这些并未受到天主教正统神学的认可。所以如果当时房间里有人对天主教略知一二,那么找到对应罪行的动物模型其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罪行的事先放到一边吧,你来我办公室一趟,有点事和你说。”队长老秦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两人的身后。 “啊,老秦,吓我一跳,神不知鬼不觉的。”周君抱怨着跟着老秦进了办公室。 “你看网上的新闻了吗?”老秦有些有气无力的说道。 “没,哪有时间,昨天到现在没闲过。”周君揉了揉酸胀的眼睛说道。 “幸苦你们了,但是现在事情有些麻烦,你打开手机看看吧。” 周君莫名其妙的打开手机,第一篇新闻的标题是“小说连环凶杀案”,其中刊登了名为“斩断罪恶”的手稿部分内容。接下来的新闻无一例外,几乎都是关于这一系列凶杀案的报道,所说的内容也是真假参半,不过这并不妨碍读者高涨的热情,每条新闻的评论区几乎都拥有数千条评论,其中有对警方工作不满的抱怨,也有自发进行的推理,甚至还有人赞叹起了手稿内容的精彩程度。 “这些证物怎么会流传出去的?” “昨天一群搞自媒体的疯子捣乱,现在正在拘留室呢,我们昨天已经删掉了他们的视频,器材也没收了,怎么还会流传到网络上,而且前几篇手稿这些家伙是怎么弄到手的。” “做事情小心点,现在网络的力量太强大了,我会联系互联网公司对这件事进行冷冻处理的,不过我很担心,现在舆论如此高涨,老百姓的情绪非常高,这很可能会激发凶手继续作案的欲望。” “混蛋,我一定把泄密的家伙揪出来!” “没时间了,这件事之后再处理吧,我怕如果继续出现受害者的话会在社会中引起恐慌。” “我知道了,我一定竭尽全力,尽快破案。” 周君正色道,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粗暴地打开,小王没有敲门就出现在了门口。 “哥,丁桥分局找到一个符合条件的,失踪6天左右,现在仍处于失联状态。” “是男性,胖子,年龄20~30岁吗?”周君朝老秦挥了挥手便离开了办公室。 “是的,是个胖子,报警的是房东,因为要交房租结果一直联系不上这名租客所以才报的警。” “联系丁桥分局,让他们先去现场,我们马上就到。” 警笛大作,小王驾驶警车飞驰在前往出租房的路上。周君坐在副驾驶座,忍不住用手机打开了个人网页,老秦的话让他感到担忧,可以想象在他个人网页的评论区里,对案件的讨论必定热闹非凡。 果不其然,短短的几天时间,评论区的留言已经多达数千条,几乎都是对案件的分析和推理,其中不乏多达数千字的长篇推理。这些网友们从作案动机到作案手法,再到手稿内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我觉得这很有可能是一起宗教谋杀案,凶手应该是某个邪教徒或者是模仿《七宗罪》行凶,那篇《斩断罪恶》的手稿就是最好的证明。” “凶手留在现场的手稿采用了不同的写作流派,《斩断罪恶》是变革派的写法,而《菲林的甜点》则是解谜派,而第一篇手稿则是写实派手法。” “一定是死者身边的人,只要调查一下谁最恨死者,凶手十有八九就是他。” “凶手肯定精神有问题的,正常人报仇杀死对方就算达到目的了,谁会把人的肢体砍下来缝在娃娃上啊。” “警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破案,搞得人心惶惶,现在晚上我都不太敢出门了。” “看了那篇叫《斩断罪恶》的小说,吓的一晚上没睡。” 类似这样的评论还有很多,还没等周君一一翻阅,车辆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