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别样人生_第1112章:侠之大者-金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12章:侠之大者-金庸 (第1/2页)

    ,华娱之别样人生

    孟轻舟已经耗在剪辑室快两个月了,特效已经做完,到现在还有配乐没有完成,不过听范玉湖老师的语气,想来也快搞定了;

    万重山的员工们对自家老板平日里的交际圈子很感兴趣,可那些各路豪商却从来没到公司拜访过孟轻舟;

    大家都觉得很奇怪;

    特别是公司里元老级的工作人员,他们可没忘记在2010年的时候,老孟就入选过国内富豪榜单的前三位,虽然之后没进过榜单了,但谁敢说孟轻舟不是土豪;

    热芭和小狐从新历过来接老孟下班,带着口罩从电梯出来,就听到几位前台的窃窃私语;

    两人无可奈何的耸耸肩,她们也对老孟的交际圈子无语啊,某人如果不是喜欢拍电影,可能都已经告老在家了;

    “大叔是很奇怪啊,对吧,蜜姐。”

    “想想你是怎么认识他的,就不会奇怪了,当时老孟就已经是暴发户了!”

    紫萱担心孟轻舟每日里忙得忘了下班,每天都安排了姐妹去接他回家,今天轮到这俩,按照惯例两人走向剪辑室,还没转角被段意洪给叫住了;

    “热芭,杨总,别去剪辑室了,老孟在办公室和祖风他们喝酒呢。”

    “嗯?这么早就喝酒,有什么高兴的事吗?”

    老段古怪的笑了笑,看着好像情绪也不是很高;

    “高兴的事没有,那几位因为金庸先生去世了,没心思待在剪辑室了!”

    小狐和热芭面面相觑,金庸去世了?

    香港媒体10月30日报道,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辞世,享年94岁。

    金庸先生的离去虽然让我们怅然若失,但想起他在小说中曾借杨过之口说的那句话:

    “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

    不由觉得,他其实只是选择彻底退出了这个江湖,去享受他该拥有的宁静了,是平安喜乐,也是解脱。

    金庸的武侠小说差不多是我们一代人的记忆,70后、80后、90后乃至00后的成长差不多都在金庸小说的熏陶之下。

    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几乎塑造了一代人对于侠义的认知。

    他的作品,不但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而且还因为其新闻家、政治评论家的经历,他把他对人性的深刻了解,对社会的批判也都融入到了他的小说中。

    正是因为这两方面原因,金庸的武侠小说才能雅俗共赏,受到了社会各阶层读者的欢迎。

    作为优秀的大众文化,它在被普通的男女老少接受的同时,也获得了极大地文学影响力。

    在这种影响力的基础下,他给我们留下的,不光是一个绚丽多彩的武侠世界,而且还是一个充满智慧与开拓的精神世界。

    北大的严家炎教授也因此撰写过专著《金庸小说论稿》,还在北大中文系专门开设了“金庸小说研究”专题课。

    他出名的武侠小说有14本,可用一联概括:“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其中上阙“飞雪连天射白鹿”,分别代表:《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

    下阙“笑书神侠倚碧鸳”,分别代表:《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

    金庸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比如豪放悲壮的萧峰、大智若愚的郭靖、优柔寡断的张无忌、八面玲珑的韦小宝等。

    这些人物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交流中,在各个写作名家一次又一次引用中,慢慢成为了我们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了汉语世界里不可缺少的文化符号。

    比如,在拥有近3亿点击量的辩论节目《奇葩说》里,大魔王黄执中就经常引用金庸小说里的人物案例来进行辩论。

    在取得了这么多成就之后,其实与其说金庸是武侠小说泰斗,不如把“武侠”两个字去掉,说他是当代小说界的泰斗也不为过。

    金庸说:“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开。”

    在经历了人生百年,拼搏过,也绚烂过后,这次,他真的要说再见了。

    金庸是武侠小说的泰山北斗,金庸的武侠小说也很好看,金庸去世,各种怀念纷至杳来,但你要说文学价值的就不好吹了,老孟一直觉得,体现金庸小说文学价值最高的表现,是入选高中教科书。更多的文学价值怕是没有了;

    不然还想入选中小学必读书目?

    还想和老舍鲁迅巴金沈从文比?

    还想和四大名著比?

    还想得诺贝尔文学奖?

    所有人都知道的是,金庸先生是没有作品得到过奖的,他得到的奖都是成就奖荣誉奖一类,所以金庸的作品好看却没有太高的文学价值;

    金庸这个人,首先是誉满天下。

    我们都知道,对金庸的赞誉非常多。首先应该公认的是,金庸是武侠小说大师,这个称谓恐怕没有什么争论,反对金庸的人也会承认他是武侠小说大师,写武侠小说写得最好。

    在“武侠迷”里有一部分人不认同金庸写得最好,那他也得认同金庸是武侠小说大师,只不过不是排行第一而已。有的人认为古龙写得最好。

    有一些学者认为金庸不仅是武侠小说大师,应该把“武侠”二字去掉,金庸就是小说大师。跟鲁迅、巴金、茅盾、老舍这些人比,他也是小说大师;跟托尔斯泰、莫泊桑、狄更斯这些人比,他还是小说大师。这是第二种,对金庸的超越武侠的赞誉。

    严家炎先生有一个举世闻名的概括,他说:“金庸发动了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这句话对金庸的评价是非常非常高的,因为文学史上、学术史上之前从来没有对一个作家用过这样的。

    我们都不能说鲁迅一个人发动了一场文学革命。严家炎先生还有很多论述,有这样一句话:“他的作品可以说填平了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的沟壑,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严先生说话很平淡,但是字字都不落空,雅俗共赏是很多专家学者共同的目标,但是做到、做不到差别就大了,严老师认为金庸真正做到了“填平沟壑”。

    这是一个太过复杂的一个男人。

    首先单就论人品,就很难说清,很难对他下定义。

    一方面,从他小时候写的作文里,就可以窥见他骨子里是一个“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他自己本身性格极坚强,智商情商极高,无论是聪明才智,还是适应社会的能力都是一等一的。他在内心深处是看不起弱者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