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章:诗行天下(求推荐收藏) (第1/1页)
陈云松就这样进入了一种清澈高远的境界。这是一次明悟的机会,是有些人追求一生都无可感悟到的。 机遇一般都出现于巧合,不经意间,如果不是偶然又怎么能叫机遇呢。 “鸿鹄想要凌空,也要先振翅。当他最终从尘土中起身,便是驾驭苍天之时。 一切尘土中的挣扎与希冀,都是为了当寒树上的燕雀惊叹于它腾飞凌空之高度, 垂天云翼之宽度时,他也能幸无旁骛,只专注于九天的云霞。” 陈云松顿了顿,又继续说:“酒入豪肠,三分酿成月光。余下七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这,是诗仙的境界。 诗酒以入世,随顺以入世,安乐以入世。这,是东坡居士的豁达三重境界; 羁旅无涯愁苦,把酒伤怀,这又是诗圣的境界。 时光过盼眼,虫鸣人也闲。 无事约山海,奈何心不变。 纵使胸丈千,情亦似铰链。 依心海寻月,终日空思念………………………………” 陈云松一边讲,他的眼睛也在环视着四周,他发现,那些原本对他蔑视的听众的眼神稍微有些变了,那些文学方面大家们的眼神从尖锐变成柔和,渐渐被陶醉, 渐渐的一个一个陷入了沉思,也许他们是他们想要追寻的那种豪气,也许是他们想追求那种乐观豁达,也许是他们想要寻找逆境中的漂泊无依。 陈云松嘴角不经意间露出一抹微笑, 继续说道:“月,古人观月之际又怎能少的了酒呢,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这月,代表着纯净,代表着高洁。又想起东坡先生,忧国忧民仗义执言,却屡遭放逐。 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何为名高?忧国忧民。仗义执言,名闻遐迩是也。 然吾皇圣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岂容尔等忧矣? 岂容尔等义矣?若遂愿所成,孤莫非政荒民弊乎?尔甚喜把酒问月,遂与嫦娥桓乎。 孤魂,冷于天涯, 岂不 快哉!!!” 陈云松越说越激动,说道这句之时不禁仰头高呼,声音在会场久久不息。 在座的不论是东海大学的学生,老师,教授,其它职业的作家,学究,文学家,已经在看直播的所有人, 彻底的从自己的魂魄,从自己的内心里,了解到了这个人的孤傲,这个人的自信,这个人坚韧不拔,逆天行走的意志,难以磨灭。 “本人不才,之前写过一首小诗,名为 《墨江湖》 行路剑来芦酒襟,踏浪心去卷诗衣。 天曲催人痴浮世,惊文既出可长辞。 飒风随笔风入雨,英姿酌墨山揽星。 苍穿无极笑问揽,沧海遮月梦中溪。” 哈哈,人世浮云,淡泊明志,此乃大道所在,天意所指。大道朝天,谁可斩夺? “吾皆不可,天道所在, 纵横九霄,八荒六合,天下无双,笑傲英雄。 古人可得,两袖清风,扶摇直上,纵横四海,只因大道孤且长。 何为诗仙,何为诗圣,何为诗鬼? 此皆脱俗,此皆高洁,此皆不朽,其意已超脱,其心已凌云,其志已登仙。 没有一个夜晚,可以让你我铭记一生;没有一盏孤灯,可以照亮迷茫的前路;没有人替我在空中凭吊,让我感受温暖…………………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路漫漫,诗海沉浮,旧时已去,风光不再。往昔盛世,今日沉寂。环当世之诗,之人,之故国。 吾泱泱华夏八万里,吾炎黄子孙四万万。 而今万丈诗空,无人可振翅。而今红尘家句,无人可诉说。 吾华夏子孙………………………… 文思已尽……………………… 陈云松说着,不由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拥有无数历史,传承的国家吗,的华夏文脉,难道将要枯竭吗? 在无尽岁月的消磨下,文脉,历史迟早会变成一阵浮烟,淡淡的,淡淡的, 消散于, 人间………………~~ 但是,陈云松不愿,他相信今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愿。所有人不过一直在自欺欺人,不愿去承认,如今泱泱华夏的文脉即将逝去。 他们只把自己放在了过去的荣誉之上。 他们也不敢去想,更加不敢去做,年少时的雄心壮志已经被时光掩埋,消散于凡尘。 只得每天恍恍度日,安于己身。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而如今 陈云松想开这个讲座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醒悟,想要让他们不要继续倒退,人生有限,拼搏的日子不多了,这些人里有学生,教授,作家,诗人,领导,已经各行各业的文学爱好者,老学究们。 既然别人都不愿去干,那这个坏人就由陈云松自己来当吧。 为了自己一生之追求,一生之向往。 那么别人完成不了的,就让自己来完成。 只有自己成长才能上岸,成为星际中最亮的星,找到那束光,迎光前行,不畏流言蜚语,不再墨守陈规,自己的路披荆斩棘走出来不用别人来评判,尽头是何处走到底就是彼岸。 世间毁誉,世人冷眼,与我何干?我自淡然一笑,陈云松始终认为对于这世间,一切只需追求本心即可。 要是一切都懦弱软让,那又怎么会是陈云松呢。 陈云松早年的经历就注定了他的坚毅。 自己的路,没有人可以提前预料,是坎坷,是平坦,只有走过才知道,自己的心,多疼,多凉,只有自己体会,别人云淡风轻说着没关系,但感受不到,他的委屈。 所以,人这辈子,靠自己! 陈云松仍然在滔滔不绝的讲着。台下的人早已开始深思,甚至有着一丝丝的激动。 陈云松的话,唤起了他们其中一些人的热血。 少年意气少年狂,壮志难酬战未休。 只得满腔凌云愿,旧时情义付水流。 “既然如此,那让我们在场的各位共同 诗行天下, 诗意纵横, 诗情万丈, 诗山 不倒!!” 在场的人都情不自禁的点头,经过这次演讲,在这两个小时里,他们对陈云松的有了天翻地覆的认知,他们的态度也为之转变。 从刚开始的蔑视不屑,到渐渐的柔和,到深深的思考,到慢慢的佩服,再到最后的陶醉。 如今他们看向陈云松的眼神, 年轻人们都是深深的佩服,已过而立之年的人们,眼中有着淡淡的赞赏。 像刑渊,如今他的目光也变的赞赏,不过眼中还是更多的羞愧难当。自己当着那么多人面来质疑这个年轻人,结果人家是真有本事,不是浪得虚名。 自己仗着自己名声大,资历老,来恶意为难陈云松, 可惜, 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 今天他这倚老卖老的资历总算被打了脸……………………… 而如今的陈云松 则是光芒万丈,意气风发,分外潇洒。有一范笑傲江湖的感觉…………………… 但也宣告着讲座的结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