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51章 未来可期,大结局 (第1/2页)
知否知否,红楼可签到正文卷第451章未来可期,大结局得知林如海还是将那稻谷送了上去,林晴岚叹息了一声。 却也没有多说什么,既然把稻谷给了林如海,就是想要满足林如海他们最后的希望。 收复燕云十六州,满足他们的抱负,到时候离开中原也算是没有遗憾的。 没多久,太子上朝的时候就说起自己在扬州地界,经过多年培育出来的一种新型的稻子,亩产达到三百。 这件事情引得百官喧哗,窃窃私语。 军机大臣问道:“太子此言可是事实?” 太子其实没有什么信心,但想到林晴岚的身份,太子又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点头说道:“这稻种,我那庄子上已经收获过两次,每次都超出三百斤亩产。” 百官虽还半信半疑,但既然太子如此信誓旦旦,他们也就相信了。 接下来就是推广稻种的时候,加上最近农田整改。 不过半年之后。稻种就被种植的下去。 北方和西北都听闻的这个消息,没有人相信,都以为是本朝放出的烟雾弹。 北方和西北都是侵略成性,但他们只善攻,不善守。 而本朝善守不善攻,此时传出消息,北方和西北还猜测他们是引诱他们主动进攻。 因为进攻一方损失更大,而守城一方损失较小,以此来削弱北方和西北的实力。 若说是有个两百斤的亩产他们可能还相信,这传出来都已经超过三百斤。 两倍,北方和西北都不肯相信这个事情。 等到一年秋天,丰收的时候。 皇庄的几十亩田地上,果然有着超过三百三十斤的亩产,让太子都是喜笑颜开。 这个事情并没有让很多人知道。 一开始,或许是振奋人心。 如今真的是事实的,反而要藏着掖着,因为林如海给的稻种并不够多,第一年只够播种几亩地的。 到了第二年才能够播种上千亩地。 本朝没有任何消息传播出去,北方和西北就认为自己的猜测是对的,顿时笑了起来,认为自己没有上当。 杨家还带着人一直在北方守着。 第二年的冬天,官家终于是得撑不住了。 在得知了亩产确实有这么多,得知收复燕云有望之后,含笑而终! 举国同悲。 东京城周围的民众都是主动地为这位官家守孝,可见这位官家在民众之间的威望之高。 林如海也是悲痛。 尽管在这位官家的晚年,他和官家之间有了一些的矛盾。 但这并不能改变两人多年以来的感情。 又是一年之后,东京城周围都是丰收。 太子已经登基,正好缺乏功劳,没什么功绩可以记载。 林如海虽为首辅,官家临死之前还是提了林如海做了首辅,做了顾命大臣。 林如海行为十分低调,平时很少插手朝堂的事情,万事都问过太子也就是如今的官家。 如此也算是缓和了这位官家的关系,没有让官家太过忌惮。 林如海也从不结交其他群臣。 不结党就没有人尾附其后,也算是让官家稍微放心了一些。 如今粮食大丰收,有着粮草,官家就开始想着要北伐,收复燕云甚至灭了北方,和西北。 将本朝的土地疆土扩大。 经过这几年的修养,陈宇泽和叶恒的身体也恢复了。 官家命几人领军,出征去支援杨家。 顺便将北方和西北打败。 林如海知道这一次再没有拒绝的可能也只好点点头。 对几人说道:“如此,你们就先开拔吧,只不过,控制点局势。” 这边几人带兵去出征,林晴岚就已经开始准备离去的事情了。 这几年下来,盛老太太的身体还很健康,有着林晴岚的好东西供养着,她长命百岁不在话下。 有盛老太太在,盛家就肯定是要离开的。 盛老爷几经权衡之后,最后还是答应了下来,若是留下,怕是可能会受到清算,而若是跟着离开,据说那宝岛范围不小,也能够当一个海外的诸侯,倒也不错。 明治侯府肯定是不会跟着离开的,不过陈宇哲倒是想。愿意一起离开也不得不离开。 功高难赏,再加上稻谷的。功劳如今这位官家的心胸可没有原本的那位官家大。 经过这几年的练兵,以及粮草充足的情况下。 盛如松他们的攻势,十分的顺利。 北方也已经懈怠了,西北却还没有彻底的成长起来,如今我朝实力上升正是最好的时候。 这几年对于攻城器械这方面也有不小的进步。 盛如松他们稳扎稳打,从不冒进。 一步步的前进,杜绝了危险。 燕云十六州,不过是三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彻底的收复。 这里的农户们还在期盼着我朝的降临,如今也算是迎天兵入城。 东京城这边,林晴岚她们看似没有任何的举动。 但一些不太重要的人都已经离开,在金陵城那边驻扎下来。 只等着林晴岚他们全部撤离,到时候一起从金陵城离开。 如今这位官家,还一直盯着几个府上的人,看着他们好像并无退去的想法,心里也是奇怪。 莫不是当年林如海以水稻种子为筹码和我取得了可以顺利告老还乡的条件,就一点都不担心了? 可如今,这位官家对林如海的忌惮却越发的深厚了。 林晴岚手头上的好东西只是泄露出来一丝,就让本朝得了巨大的好处。 甚至几人带兵北上,如今已经收复燕云十六州。 如今满朝上下都在庆祝,甚至都有人说要封国公。 就连封王的说法也是甚嚣尘上,压都压不下来。 林如海并没有任何的阻止,也没有承认,就那么看着就好像是一个世外人一样。 似乎这些事情和他都没有任何的关系。 这越发的让官家心底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