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从接见张骞开始_第二百七十五章 赵信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五章 赵信城 (第2/2页)

 但是,羊得的病,为何太子会得?

    将军们陷入了沉静,慢慢走入帐内。

    帐篷内充满了特殊的药味,还有纸张燃烧后的气息。

    中心的床榻上,乌孙国太子蚤躺在这里。

    看起来十分安详。

    可是,每个人都知道,这才是大问题。

    自从前几日,一场小雨过后。

    太子蚤临幸一位大宛国女子,而后就陷入了发疯状态,发疯结束后就陷入昏迷,时而往复,几乎没有清醒的时刻。

    这几日大夫诊治,太子蚤的状态是一日不如翌一日。

    到现在为止,连发疯都没有精神了。

    乌孙国大破秋原,眼看着就要兵临贵山城下。

    可是,眼下主将却出了这样的事情。

    大家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

    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

    匈奴,赵信城。

    位于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市东南。

    这里兴建起一座城池,正是匈奴王自次王的地盘。

    赵信投降了匈奴之后,很受匈奴单于伊稚斜的重视,不仅把自己的meimei嫁给赵信,更是了给了许多牛羊和人马。

    赵信对大汉的作战风格十分熟悉。

    他劝诫伊稚斜离开阴山地区,徙居漠北,以诱疲汉兵。

    自己也离开远远的,准备在这里积蓄自己的力量。

    蒙古草原,广阔无比。

    一声凄惨的鹤唳声,赵信手中持着弯弓,手臂垂落。

    一旁自有骑马的匈奴骑兵前去捡。

    这里的天气比长安城冷多了。

    也寂寥多了。

    赵信脱下了柔软的汉人服装,换上了大袍,又重新蓄了小辫子。

    他悠悠叹了一口气。

    说后悔吧,又觉得现在的生活很好。

    不后悔吧,可是午夜又多次梦到长安城。

    在长安城的岁月,仿佛才是自己的人生。

    长安城宫门口有家卖豆腐的,据说是淮南王刘安创造出来的,非常好吃,入口即化,每次他都会花上几十钱买了一小块,不用特殊的佐料,只需要找一些葱花或者韭菜就可,味道十分的好。

    他砸了咂嘴,口腔中仿佛又出现了,味道浮现了出来。

    还有天香阁的姑娘,那里的姑娘弹琴跳舞都是上好。

    都是官宦人家出身,只卖艺不卖身。

    有一个叫做薛虹的姑娘,每次都是笑盈盈的。

    “你是打匈奴的大英雄,奴婢愿意伺候您。”

    一想到这些画面,他的嘴角泛起了一丝幸福。

    随后心中犹如针刺般疼痛,嘴角的笑容也变成了苦涩。

    自己....永远不可能再回去了。

    他深吸一口气,抛掉了这些杂念。

    心肠又变的冷血。

    上马,回城。

    城中也有一些被匈奴俘虏来的汉人,正在努力的修建城池。

    他纵马传过,毫无留念。

    “自次王,王庭来信。”

    “什么事情?”

    “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大军深入草原,于焉支山、居延、祁连等地与浑邪王、休屠王部相遇,大败其众,皆被所俘虏,又擒获单桓、酋涂王、稽沮王、单于阏氏、王母、王子、相国、将军、当户、都尉等人,整个河西之地....匈奴再无有生力量。”

    赵信双眸瞪大,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这一切。

    第一反应不可能。

    河西之地,那可是足足将近有十万之众。

    竟然被大汉一锅端?

    这简直仿若是神迹。

    所以,他一时间表示不相信。

    霍去病此人,他也有几分了解。

    可是,他有什么凶猛?

    也正是由于赵信的劝导,王庭北迁。

    导致王庭没有多少力量干涉河西的事情,也无法帮助河西的休屠王等人。

    一因一果。

    使者走后,赵信陷入了沉思。

    心中升起了一丝后悔。

    这得出现多少侯啊!

    这可是泼天之功啊,他有些羡慕和嫉妒。

    他狠狠踢到眼前的桌案,越看越生气。

    “禀告自次王,汉人书生来了。”

    屋外传来一道小心翼翼的声音。

    “进来。”

    一位士兵牵引着一名汉人走了进来。

    赵信紧紧盯着汉人,站起身来,冷声道:“你是哪里的人?”

    “小人...是代..郡人。”

    “代郡人,怎么会来到匈奴?”

    “有次匈奴犯边,小人被裹挟到了这里。”

    汉人书生看看赵信的颜色,小声道。

    “哼,你先下去。”

    赵信摆了摆手,匈奴护卫迅速退出。

    “你会些什么,可了解儒家那些东西?”

    “会...不太懂。”

    书生面色紧张,道:“我学的是黄老之道,但是也懂一些儒家的知识。”

    “既然懂就好,以后你就是这里的老师。”

    “教这里的孩子学习一些大汉的东西。”

    赵信无所谓道。

    只要能会一些大汉的东西就行了。

    君臣单于后期开始,匈奴就开始学习大汉朝的文化和礼节。

    尤其是一些地方出现了以穿汉人衣服为傲的风气。

    等到伊稚斜上位之后,狠狠地清理了这些风气。

    但是,向汉人学习的风气却越来越严重。

    不单单是外表礼节,更是一些深层的文化。

    学习汉人的语言更成了许多匈奴王的共识。

    赵信当然也要培养了。

    毕竟,他可知道汉人文化的厉害。

    尤其是一些汉人书生,那嘴能把死的说成活的。

    就凭一张嘴,就能许多人心甘情愿地为大汉朝卖命。

    方式比匈奴的高级多了。

    有的已经脱离了女人和钱财的低级趣味。

    书生试探道:“那教黄老之道?”

    “先教他们说话,以后再说别的。”

    “是。”

    赵信送走了汉人书生,心情才变好了一些。

    “看来还需要再多要一些汉人,单于那边应该还有一些使者,都要过来,好好培养。”

    “张骞从西域拿回来的果然是好东西,只可惜单于没有同意,否则一定能减少不小匈奴损失。”

    赵信嘴中说的是军中的清洁政策。

    喝热水,尸体要尽可能燃烧,尽量远离水源。

    但是,匈奴有些地方讲究天葬,这与他们习俗相符,所以匈奴单于并未答应赵信的提议。

    “也不知道西域如何了,大汉拿下了河西,匈奴在西域的统治岌岌可危,一旦西域出现问题,那可就才是天崩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